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万里边疆国旗红|边境村落农文旅融合 村民吃上“旅游饭”

0
分享至

9日,记者跟随“万里边疆国旗红”寻访团踏入云南腾冲这片充满魅力的土地,来到极具特色的佤族村寨及特色村落集群区域,深入探寻边疆民族团结与乡村振兴融合发展的生动实践。


寻访团走进司莫拉佤族村

天清气朗,腾冲市司莫拉佤族村内,咚咚鼓声回荡,佤族木鼓的魅力被一次次敲响;米香四溢中,游客们亲手捶打、制作软糯的大米粑粑,沉浸式体验着原汁原味的佤族风情。


游客敲响佤族木鼓

“司莫拉”在佤语中意为“幸福的地方”。然而,这个佤族村寨的幸福之路并非一帆风顺。

几年前,这里还是一个道路条件受限、资源无法变现的普通村寨。近年来,该村依托独特的生态优势和文化优势,探索推动“农旅融合促团结、文旅赋能固边疆”的农文旅融合发展模式,如今已成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基层党员教育实训市级示范基地。

乡村振兴的故事在这里生动上演。

腾冲市清水镇三家村党总支书记赵家清向记者介绍说,司莫拉佤族村以前是“人背马驮”“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夏恐屋漏雨,冬怕寒风吹”的生产生活状态。脱贫攻坚之后,村里有政策的推动、有项目的撬动、有群众的主动,硬件设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里以乡村旅游来赋能乡村振兴,让更多的村民家门口就能就业,家家都吃上了“旅游饭”,端上了“旅游碗”。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不断提升。

在司莫拉,李发顺家那座朴实温馨的小院,如今已成为游客的“打卡点”。

“游客来了,有的专程尝农家菜,有的想亲手做大米粑粑,还有的特意带些农产品回去……”李发顺的家人一边张罗着客人,一边笑着介绍。说起他们家最受欢迎的大米粑粑,更是供不应求,“赶上周末或假期,一天就能卖出好几百个”。


游客在李发顺家了解如何制作大米粑粑

近年来,司莫拉佤族村着力打造幸福餐厅、大米粑粑体验工坊、农特产品街等一系列特色地标,并陆续引入幸福书吧、咖啡屋等新业态。通过景区运营、资产合作、产业带动等多元方式,村里逐步形成了“人人有活干、家家有收益、集体共发展”的兴旺局面。


司莫拉佤族村航拍风光

离开司莫拉佤族村后,寻访团来到了腾冲市固东镇江东村——一个被游客亲切称为“银杏村”的地方。

江东村生长着数万株古老天然的银杏树,漫步其间,随处可见村民与银杏树共居一院的景象。


游客欣赏银杏美景

秋末冬初,银杏村一年中最美的季节。记者看到,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纷纷在银杏树下驻足拍照,品尝村民售卖的银杏果、银杏酥,共享地道的银杏宴。

固东镇江东村党总支书记黄超金介绍,得益于独特的地理和气候条件,这里非常适宜银杏树生长。当地依托这一资源优势,正着力打造以银杏为主题的乡村旅游品牌。


村民打造农家乐

黄超金说,目前银杏村已有137户农家乐,村里鼓励有条件、有基础的农户参与经营。随着银杏村知名度提升,不少外出务工的村民也陆续返乡,在家门口做起了生意。

银杏村风景如画,但也面临“旺季不长、淡季难旺”的问题。为此,江东村党支部积极尝试新方法,通过网络直播等方式,持续探索如何挖掘村庄的全季旅游价值,让银杏村四季皆“热”,为村民带来更稳定的收入。

  • 记者:王迪;摄影:王迪;视频:王迪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黑龙江新闻网 incentive-icons
黑龙江新闻网
黑龙江新闻网官方账号
37433文章数 1691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洞天福地 花海毕节 山水馈赠里的“诗与远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