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声明:内容取材于网络
在阅读此文之前,辛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前言
在当前乌克兰战火不断的背景下,红军城即将沦陷的消息震惊了全世界。俄罗斯军队已经像潮水一样涌入,乌克兰驻军难以抵挡,局势显得极为绝望。这不仅是乌克兰的一次重大挫折,也让全球政治格局发生了改变。然而,谁又能想到,这场持续的战争背后,竟然隐藏着政治交易和复杂的国际博弈?
![]()
红军城的 “逐屋战斗” 成为 11 月 6 日战局的核心焦点。俄军在当日战报中详细披露,南部军区主力部队与 “瓦格纳” 私营军事公司分队协同,以 “小组渗透 + 火力覆盖” 战术,在城区内展开精细化争夺。
每个作战小组由 5 至 8 人组成,配备无人机侦察设备与轻型反坦克武器,针对乌军坚守的住宅楼、工厂厂房等关键建筑,先通过无人机定位火力点,再以迫击炮与火箭筒实施精准打击,随后步兵突入肃清残敌。这种战术使得俄军在 24 小时内成功控制 64 栋建筑,涵盖城区中部的居民密集区与西部的工业厂房,累计控制面积提升至城区的 75%。
![]()
合围态势的推进更为关键。俄军从城东、城南、城西三个方向压缩乌军防御空间,至 11 月 6 日傍晚,仅城北剩余约 3 公里宽的突围通道,且完全处于俄军炮火覆盖范围内。俄罗斯国防部发言人科纳申科夫在当日记者会上表示,乌军多次尝试从城北突围,均被俄军击退,单日击毁乌军装甲车 8 辆、卡车 5 辆,歼灭守军约 200 人。为阻断外部增援,俄军还在红军城外围建立两道封锁线,距离城区 5 至 10 公里,重点拦截从库皮扬斯克、哈尔科夫方向驶来的乌军补给车队。
![]()
相邻的库皮扬斯克方向战局同步恶化。俄军第 20 集团军一部于 11 月 6 日凌晨发起突袭,突破乌军在奥斯科尔河沿岸的防御阵地,向库皮扬斯克市区推进约 4 公里,形成对该城的半包围态势。乌克兰武装部队总参谋部当日深夜发布的战报承认。
库皮扬斯克至红军城的补给线 “已被俄军严重威胁”,不得不从扎波罗热方向抽调 2 个机械化营增援,导致其他战线防御力量进一步削弱。美国战争研究所(ISW)11 月 6 日晚间评估指出,红军城乌军 “后勤已基本断绝,弹药仅能维持 1 至 2 天,失守已不可避免”,库皮扬斯克的包围态势则可能迫使乌军从东部战线大规模撤军。
![]()
11 月 6 日的 “谈判改口”
就在红军城战局胶着的 11 月 6 日,特朗普在艾奥瓦州的竞选集会上公开表态,明确提出 “应与普京重启谈判,通过外交途径解决乌克兰危机”。这一表述与他此前 “绝不向俄罗斯妥协” 的强硬立场形成鲜明对比 ——2025 年 9 月联合国大会期间,特朗普还曾抨击普京 “是战争罪犯”,拒绝任何形式的对俄谈判;10 月红军城战局初显倾斜时,他虽暗示政策调整,但未明确提及 “重启谈判”。
特朗普在集会上详细阐述转变理由,称 “美国已为乌克兰付出太多,1180 亿美元援助对国内经济造成沉重负担”,同时承认 “俄罗斯在战场上展现出的韧性超出预期,继续对抗不符合美国利益”。他还特别提到红军城的战局,称 “前线传来的消息很明确,继续加码援助无法改变局势,谈判才是唯一出路”。这番表态被美国媒体解读为 “特朗普对俄政策的正式转向”,标志着其彻底放弃此前掺杂个人情绪的 “斗气” 姿态。
![]()
转变并非突然,而是有明显的铺垫。11 月 4 日,特朗普的外交政策顾问约翰・博尔顿在接受《华尔街日报》采访时透露,团队已就 “对俄谈判框架” 展开内部讨论,核心是 “以暂停对乌部分援助为筹码,换取俄罗斯在能源合作、军控谈判上的让步”;11 月 5 日,美国国务院发言人米勒表示,“不排除任何有助于和平解决乌克兰危机的选项”,为特朗普的改口释放信号。11 月 6 日特朗普表态后,美国白宫迅速跟进,称 “总统的立场反映了美国的核心利益,将尽快与俄罗斯方面沟通”。
![]()
从 “斗气” 到 “务实接触”
特朗普的改口迅速引发美俄互动的连锁反应。11 月 6 日晚间,俄罗斯外交部发言人扎哈罗娃在社交平台回应称,“若美国真有谈判诚意,需先停止对乌军事援助,解除对俄部分制裁”,同时表示 “俄罗斯愿在平等互利基础上与美国对话”。这一回应虽未直接承诺启动谈判,但相较于此前 “拒绝与特朗普政府沟通” 的态度,已明显软化。
美俄的务实接触已在具体层面展开。据美国《政治报》11 月 6 日报道,美国驻俄大使特雷西已获授权,于 11 月 7 日与俄罗斯外交部副部长里亚布科夫举行会晤,核心议题包括 “乌克兰停火条件”“对乌援助调整”“美俄能源合作” 三项。报道还指出,双方初步商定以 “分阶段谈判” 模式推进,第一阶段聚焦 “人道主义停火”,第二阶段讨论 “领土与安全保障问题”,第三阶段涉及 “制裁解除与经济合作”。
![]()
这种互动背后是美俄各自的战略考量。对美国而言,11 月即将到来的中期选举是重要压力 —— 多项民调显示,65% 的美国选民认为 “应减少对乌援助,优先解决国内通胀与就业问题”,特朗普需要通过 “谈判表态” 争取中间派选票;经济层面,美国国债规模已突破 37.5 万亿美元,对乌援助带来的财政压力持续加剧,美联储 11 月 5 日发布的报告警告,“持续对外援助可能导致通胀反弹”。
对俄罗斯而言,红军城的战场优势为谈判创造了有利条件,通过谈判巩固既得利益、缓解制裁压力,成为当前的优先选择 —— 俄罗斯经济发展部 11 月 6 日数据显示,受制裁影响,俄 2025 年 GDP 增速预计降至 1.2%,出口额同比下降 4%,急需通过能源合作等方式改善经济环境。
![]()
战场与谈判的双重压力
红军城战局恶化与美俄谈判信号,让乌克兰陷入前所未有的被动。11 月 6 日,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紧急与特朗普通电话,时长约 40 分钟,核心诉求是 “反对美俄单独谈判,确保乌克兰在谈判中的话语权”。泽连斯基在通话后发表声明称,“乌克兰的主权与领土完整不容谈判,任何绕过乌克兰的协议都不具备法律效力”,同时呼吁美国 “继续提供军事援助,尤其是防空系统与弹药”。
但乌克兰的诉求面临现实困境。美国国防部 11 月 6 日宣布,原定 11 月交付的 100 枚 “爱国者” 防空导弹与 50 辆 M2 步兵战车,将推迟至 2026 年 2 月交付,理由是 “需优先保障美国本土防御需求”;欧洲盟友的态度同样冷淡,德国总理朔尔茨 11 月 6 日表示,“德国对乌援助已达 GDP 的 2% 上限,短期内无法追加”,法国则呼吁 “乌克兰应考虑现实情况,展现谈判灵活性”。
![]()
战场与外援的双重压力,让乌克兰国内出现分歧。乌克兰最高拉达(议会)部分议员 11 月 6 日提出 “与俄罗斯进行有限谈判” 的提案,主张 “以冻结战线换取外援稳定”,但遭到泽连斯基政府的反对。乌克兰民意调查机构 11 月 6 日发布的民调显示,48% 的乌克兰民众支持 “继续抵抗”,42% 支持 “有限谈判”,10% 表示 “无所谓”,国内共识已出现明显裂痕。
![]()
结语
截至 11 月 7 日,红军城的 “逐屋战斗” 仍在持续,俄军继续以每日控制 50 至 60 栋建筑的速度推进,合围通道仅剩约 2 公里;美俄大使级会晤如期举行,双方达成 “11 月 10 日前交换谈判草案” 的共识。这场由红军城战局引发的连锁反应,正深刻改变乌克兰冲突的走向。对特朗普而言,放弃 “斗气” 转向谈判,既是应对国内政治与经济压力的选择,也是在全球格局中重新定位美国利益的战略调整;对俄罗斯而言,战场优势转化为谈判筹码,成为缓解制裁、巩固利益的关键路径;而对乌克兰来说,如何在美俄博弈中守住自身利益,将是未来面临的最大挑战。
参考信源:
![]()
![]()
![]()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