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阿姨今年68岁,是小区出了名的热心肠,带孙子、跳广场舞、养花样样在行。可就在一年前,她却遇到了人生的“小插曲”:胃口差、肚子偶尔隐痛,便血还逐渐变频繁。女儿担心不已,陪她去医院。
肠镜检查让人揪心发现2枚直肠息肉。医生严肃提醒:“幸亏查得早,息肉就像健康的‘定时炸弹’。”
拿到结果那晚,王阿姨几乎一夜未眠。她偷偷问女儿:“难道以后真的离不开医院了吗?”医生一句话让她有了新希望:“肠息肉不是‘绝症’,只要改变一些生活习惯,复发风险是可以大大降低的!”究竟她做对了什么?
一年后复查肠镜,医生的反应却让人暖心又惊喜息肉消失、黏膜光滑。身边朋友们都在问,王阿姨到底坚持了哪一件事?
你可能想不到,这个习惯其实很多人都容易忽视,尤其是第三点,往往被视为“小事”,事实上关系到肠道健康的关键……
你是否也像王阿姨一样,对肠道健康问题忧心忡忡?她的经历,也许正是你迫切想知道的答案。
![]()
不少人认为,肠息肉离自己很远,甚至有人觉得,做肠镜只是“多此一举”。其实,2022年《中华消化杂志》报告显示,国内60岁以上人群肠息肉检出率高达35%,很多息肉长在“无感”处,早期毫无症状。
有专家形象地比喻,肠息肉就像水管里的“水垢”,一旦长期积累,容易演变成恶性肿瘤我国超过80%的结直肠癌都源自肠道息肉“癌变之路”。
为何息肉如此“顽固”?研究指出,高脂肪、高糖、粗纤维摄入不足、缺乏运动、熬夜压力大都会增加风险。但逆转并不难!
哈佛大学一项纳入3.1万人、长达12年的大数据随访发现:坚持调整饮食结构+注重肠道清洁者,息肉复发率可下降38%以上。
![]()
回顾过去这一年,王阿姨几乎每天都做这件事坚持早餐辅以燕麦、杂粮、蔬菜,晚饭少油少盐,并且每天快步走6000步、饭后适度散步。
一开始,她也觉得“麻烦”,但慢慢地,便意规律、肚子不胀,2个月后不仅体重下降1.5公斤,血压也更加平稳。
医生复查时,肠道镜下黏膜恢复如初,原有息肉部位无新生病变,连随诊化验报告也显示肠炎相关指标下降了17.2%。
为什么膳食纤维这么管用?权威共识认为,膳食纤维可增加大便体积,缩短肠道毒素滞留时间,减少致癌物对黏膜的侵蚀,还能“喂养”有益菌群,提高肠道自我修复能力。而定期运动促使肠蠕动加快,减少便秘,降低息肉出现和复发的概率。
![]()
许多人担心息肉“根除不了”,其实大部分良性息肉通过饮食+活动的日常管理后,3-6个月内显著减少复发率。一项协和医院的前瞻性随访,跟踪601名息肉切除者,发现坚持“每日一次蔬果、限制红肉、每天适量有氧运动”者,复发率在一年以内降至12.9%,远低于对照组的21.4%。
第一,坚持高纤饮食不过量
建议粗细搭配:比如燕麦+全麦馒头+菠菜+南瓜,每日总膳食纤维摄入达到25-30克为宜。加工食品、油炸零食要减少。
第二,饭后主动运动,拒绝“沙发瘫”
餐后散步20分钟,慢走即可,勿剧烈运动。运动促进肠道“自我清洁”,减少大便在肠道滞留时间。
第三,定期体检,早发现早干预
50岁以上建议2-3年一次肠镜检查,有家族史、既往息肉史应根据医嘱缩短间隔。等到有症状,多数已晚。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