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中医药网)
转自:中国中医药网
加强各级各类中医医院建设,强化以中医药服务为主的办院模式和服务功能,规范科室设置,推进执行建设标准,补齐资源配置不平衡的短板,优化就医环境,持续改善基础设施条件。
完善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功能,优化服务流程和方式,总结推广中医综合诊疗模式、多专业一体化诊疗模式和集预防、治疗、康复于一体的全链条服务模式。
——摘自《“十四五”中医药发展规划》
清晨的江苏省中医院,门诊楼前的梧桐树枝繁叶茂,像极了这座老牌中医院71年的发展——深扎土壤、向阳生长。
在门诊大厅,周仲瑛、徐景藩、干祖望、夏桂成、邹燕勤五位国医大师的一排人物油画高高悬挂,尽展“好医”的厚重底蕴;中药饮片候药窗口全部开放,琳琅满目的道地药材藏着“好药”的口碑;医院长廊里,“80岁以上就医零等待”的标识清晰醒目,导医正帮扶着92岁的王爷爷,轻声叮嘱就医流程,细致的帮扶里,满是“好服务”的暖心温度。
“好医立诊疗之本,好药固疗效之基,好服务暖民心之壤,三者拧成一股绳,才能让71年的中医院始终扎根百姓生活。”江苏省中医院党委书记方祝元如是说。
好医名医荟萃擎起“健康主干”
清晨8点的江苏省中医院名医堂门诊区,已挤满了来自苏皖浙沪乃至更远地区的患者。国医大师夏桂成的诊室外,40岁的赵女士攥着B超单红了眼眶:“夏爷爷,试管两次都失败,吃您开的中药竟然怀上了双胎!”
赵女士婚后多年未孕,两次试管失败后几乎放弃,经朋友推荐找到夏桂成。夏桂成依托独创的“中医女性生殖周期节律调整法”,以“调周法”治疗,并重视安定心神,经过精心调理,赵女士不仅成功自然受孕,孕3月查B超竟然提示单绒单阳的双胎妊娠。
这样的诊疗成效,源于医院雄厚的名医实力。作为拥有5位国医大师、7位全国名中医的中医医院,江苏省中医院汇聚了一批像夏桂成这样深耕各专科领域的顶尖专家,为破解百姓疑难杂症、守护健康筑牢了“好医”的坚实根基。
“名医是根,新人是芽,传承是让中医药长青的关键。”方祝元始终坚持“教育—科研—临床”三位一体的育人模式,并将这一模式推广到医院人才培养的管理模式当中。医院不仅创新推出“省中黄埔”青年人才培训班,每年遴选40岁以下骨干集中“充电”,更通过实施“院内师带徒”“青苗计划”等措施,实现名医大师“人人有徒弟”,年轻医生“个个跟名师”。
“夏老常说‘不通古文,难悟古方;不明易理,难解阴阳。’跟着他学习,我不仅学会了辨证施治的技巧,更读懂了‘治未病’的医者初心。”第二十批江苏省中医院院内师带徒学员陈雯玥回忆,夏桂成在门诊时常提醒他们,不仅要治眼前之病,更要着眼于患者体质的调养与未来的疾病预防。“比如卵巢巧克力囊肿的患者不能一味地活血化瘀治其标,更重要的是经前期高温相的维持,补肾温阳以治其本,这正是‘上工治未病’的现代体现。”陈雯玥说。
好药创新转化滋养“健康根基”
走进江苏省中医院的院内制剂研发中心,全自动生产线精准模拟“文火慢煎”古法,数字化控制系统实时监测温度、压力、流量等关键参数,从制药用水到灌装灭菌,严苛的质控体系让古老剂型焕发现代生命力,实现“传统不守旧,创新不离宗”的质量管控,实现中药制剂智能制造、绿色制造的升级迭代。
“好药是树的养分,道地药材就是养分的源头。”江苏省中医院制剂中心主任田立元说,“我们早在1955年,就开始中药制剂的生产和研发。目前,我们在全国建立了超过35万亩的药材基地,同时还在贵州的铜仁和安徽的马鞍山建立了2个中药饮片加工和传统炮制的基地。”
作为全省最大的院内制剂中心,江苏省中医院中药制剂研发中心集制剂研发、配制、转化多功能为一体,规模、产能、研发能力都处于国内领先地位,不仅满足了本院临床的使用,同时作为全省制剂的“中央厨房”,面向全省医疗机构进行调剂,让省中制剂为更多的患者服务。
在江苏省中医院众多院内制剂中,肺宁合剂是“明星药”。伴随着智能化设备的运转,肺宁合剂可在全自动配制流水线上顺利完成煎煮、浓缩、纯化、配液、灌装、灭菌、外包、质检等环节。“肺宁合剂这条生产线,我们一天的产能就可以达到1.5万瓶,2023年仅肺宁合剂的销售量达到了103万瓶。”江苏省中医院制剂研发中心副主任倪昌荣说。
每到秋冬季节,肺宁合剂更是成了“抢手货”。“今天来医院,特意让医生开个肺宁合剂。”苏州的王先生常年给家里备着肺宁合剂,“孩子感冒后咳嗽老不好,用它清热化痰特别管用。”这款能清热化痰、宣肺平喘的制剂,吸引了不少咳嗽、慢性肺炎、气管炎患者专程来院就诊。
口碑背后,藏着省中医院老一辈名医大师们的匠心传承。肺宁合剂并非凭空创制,而是呼吸科创科前辈们在《医学心悟》中“止嗽散”的基础上,结合数十年临床经验改良而来。“以前止嗽散对那些延误治疗、咳嗽迁延不愈的患者,效果往往有限;但肺宁合剂不管是新咳还是久咳,都能发挥不错的疗效。”负责制剂生产和质量控制的王迅副主任说。
从传承经典到转化落地,江苏省中医院在“中国药”研发上步履不停。方祝元以全国名中医唐蜀华的降压益肾方为基本方,研发出针对高血压早期肾损害的“潜阳育阴颗粒”,目前已成功转让给江苏康缘药业,拟进一步开发为新药。如今,医院现有200多个院内制剂品种,涵盖丸剂、颗粒剂等28种剂型,让沉淀千年的古方,在现代研发与转化中化作滋养患者的“鲜活养分”。
好服务便捷就医撑起“健康绿荫”
“外地患者一站式服务中心”里,患者张先生刚拿到优先检查单说:“以前来南京看病要跑三四趟,现在加号、检查一次搞定”。
为更好地服务外地患者,自2024年起,医院门诊便设立了“外地患者一站式服务中心”,为外地患者提供加号、优先取药、优先检查、办理住院等服务,获得患者的一致好评。不仅如此,医院还针对老年患者推出“80岁以上就医零等待”的惠民服务,采取专人、专窗、专区、专机、专线、信息置顶“五专一置顶”的服务措施。
进入江苏省中医院南院住院部,空气中飘着淡淡的中药味道,这是医院根据中医药文化打造的“园林式医院”,120米长的“兰亭”特色长廊与门诊中医文化墙相映成趣。
“中医讲求心疗、体疗、食疗,其中心疗至上。”江苏省中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吴文忠教授道出了医院深耕细节的用心。为提升患者感受,医院不断优化服务:互联网医院2.0版专门增设敬老界面与停车预约功能,贴心适配就诊患者;大力推行“一次挂号管三天”门诊服务,有效增加名医专家号源,破解“挂号难”问题等等。
“服务是树的土壤,暖民心才能让根扎得深。”方祝元表示,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是医院服务的延伸。目前,医院是国家区域医疗中心江苏省中医院重庆医院、连云港医院的输出医院,托管溧阳市中医院、六合区中医院,牵头帮扶宿迁市中医院,还与当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联建医联体,“省中经验”送到百姓家门口;在新疆伊犁、陕西清涧、青海海南州等地开展对口帮扶,让边疆和老区群众也能享受到优质中医药服务,让便民服务的“阴凉”洒向更多角落。
2024年,医院全年门诊服务量达786万人次、连续24年排江苏医疗机构第一,正是百姓对这棵“长青树”的认可。如今,江苏省中医院正以“建设世界知名、国内领先的现代化创新型综合型中医院”为目标,朝着实现“智慧医院、平安医院、和谐医院、生态医院、幸福医院”的美好愿景,在中医药传承创新的道路上稳步前行。(本报记者 张霄 章茂森)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