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初二,天灰蒙蒙的,像一块没洗干净的抹布。
空气里飘着一股子硫磺和肉菜混合的怪味儿,是宿醉和年味儿搅和在一起的味道。
我窝在车后座,头疼得像有把小锤子在里面当当当地敲。
老婆林悦她家的亲戚太能喝了,一圈白酒下来,我直接断了片。只记得最后被林悦扶着,塞进了车里。
车窗玻璃上结了一层薄薄的霜花,外面的世界模模糊糊,像隔着一层毛玻璃。我蜷着身子,把外套拉得更紧了些,车里的皮革味和一点若有若无的香水味混在一起,那是林悦的味道,能让我稍微安心一点。
我寻思着就这么睡过去,睡到天荒地老,睡到头不疼了为止。
就在我快要跟周公的闺女约上会的时候,“咔哒”一声,特别清脆,像是有人在撬我的头盖骨。
我一个激灵,眼睛勉强睁开一条缝。
是后备箱被打开的声音。
车身跟着轻轻一震。
谁啊?大过年的,偷东西偷到这儿来了?
我撑起半个身子,眯着眼往后挡风玻璃看。
一个穿着暗红色棉袄的身影,正弯着腰,在我的后备箱里翻找着什么。
那背影,我熟。
是丈母娘。
我脑子“嗡”地一下,酒醒了一大半。
她想干嘛?
我这后备箱……
不能让她看。
绝对不能。
我几乎是手脚并用地从后座爬到驾驶位,想按喇叭,或者干脆发动车子吓她一下。
可我的手抖得厉害,钥匙插了好几次都对不准钥匙孔。
就这么几秒钟的工夫,丈母娘已经直起了身子。
她手里,好像拿了什么东西。
我心跳得像擂鼓,咚咚咚,震得我耳膜疼。
车门“哗啦”一下被拉开,一股夹着雪粒子儿的冷风灌了进来,我浑身一哆嗦。
林悦站在车门外,脸上的表情很复杂,像是疑惑,又像是生气。
“你醒了?”她声音有点冷。
我点了点头,嗓子干得冒烟。
“你后备箱里,装的都是什么?”
她问这话的时候,眼睛没看我,而是看着她妈,我丈母娘。
丈母娘就站在她身后,手里捧着一个用旧布包着的东西,四四方方的,看不出是什么。她的脸色比天还阴,嘴唇抿成一条线。
我顺着她们的视线看过去,后备箱大敞着,里面乱七八糟的东西全露了出来。
几块看着就上了年头的木料,边角还带着树皮。
一堆叫不上名字的工具,凿子,刨子,锯子,都用布条仔细地缠着手柄,但金属部分还是泛着暗哑的光,像是饱经风霜的老兵。
还有几个贴着标签的玻璃瓶,里面装着深色的液体和一些干草样的东西。
最显眼的,是一摞用牛皮筋捆着的笔记本,封面都磨得起了毛边。
完了。
我心里咯噔一下,沉到了底。
这个藏了五年的秘密,就这么以一种最狼狈、最猝不及不及防的方式,被掀开了。
“赵军,我问你话呢。”林悦的声音拔高了一点,“这些破烂……你从哪儿弄来的?你车里怎么总有一股怪味儿,就是因为这些东西?”
“我……”我张了张嘴,却一个字也说不出来。
头更疼了,太阳穴一跳一跳的。
丈母娘走了过来,把手里的布包“啪”地一声,放在了副驾上。
那声音不大,却像一记重锤,砸在我心上。
她一言不发,转身就往屋里走。
那背影,冷得像块冰。
林悦的眼圈红了。
“赵军,我们家……是不是快过不下去了?”
她声音里带着哭腔,“你告诉我,你是不是在外面欠了钱?你倒腾这些……这些破木头,是想干嘛?”
“不是,小悦,你听我解释……”
“解释?你怎么解释?”她指着后备箱,“你看看这些东西!这几年,你总说加班,总说出差,每个月拿回来的钱越来越少。我以为你工作压力大,我不敢多问,我体谅你。可你呢?你就是这么对我的?你把钱都花在这些没用的东西上了?”
她的眼泪,像断了线的珠子,一颗一颗往下掉。
每一颗,都砸得我心里发烫。
我看着她,看着她冻得通红的鼻尖,看着她眼神里的失望和委屈,心像是被一只手狠狠地攥住了,疼得喘不过气。
这五年,我瞒得好辛苦。
我以为,这是为她好,为这个家好。
我只是想,完成一个承诺。
一个我对她父亲,我那已经去世了的岳父,许下的承诺。
五年前,岳父还在。
他是个不爱说话的男人,一辈子在一家老国营木器厂上班,当个木工。
他没什么大本事,也没什么大爱好,就喜欢摆弄那些木头。
他总说,木头是有生命的,你用心对它,它就能变成你想要的样子,陪你好多年。
林悦和丈母娘都不太理解他。
丈母娘总抱怨他,说他赚不来大钱,就知道守着那些破木头,一身的木屑味儿。
林悦呢,她觉得爸爸的手艺很好,但在这个时代,这手艺不值钱,也当不了饭吃。
只有我,可能是因为从小在农村长大,看惯了爷爷用斧头和凿子做家具,对岳父有种莫名的亲近感。
每次回娘家,我都会陪他在那个堆满木料的小阳台上待着。
他做木工,我就在旁边看着,递个工具,打个下手。
阳光透过窗户照进来,空气里浮着细小的尘埃和木头的清香。
他很少说话,但偶尔会指着一块木头,告诉我这是什么木,有什么特性,适合做什么。
他的手,粗糙,布满老茧,指甲缝里总是嵌着洗不掉的木屑。
但就是这双手,能把一块平平无奇的木头,变成精巧的梳子,温润的茶盘,甚至是一个给小外孙准备的、还没完工的摇摇马。
我跟林悦结婚那会儿,他送了我们一套亲手打的樟木箱子,上面雕着最简单的龙凤呈祥。
林悦嘴上说着老土,转头就宝贝似的放进了卧室最显眼的地方。
我懂她,也懂他。
那是一种笨拙的,却无比真诚的爱。
岳父走的那年秋天,病来得很急。
在医院的最后几天,他已经说不太清话了。
有一天,林悦和丈母娘出去打水,病房里就剩我们俩。
他忽然抓住了我的手,力气大得惊人。
他的眼睛浑浊了,但那一刻,却异常明亮。
他喘着气,断断续续地,从喉咙里挤出几个字。
“小军……答应……爸……一件事……”
我俯下身,把耳朵凑到他嘴边。
“爸,您说,我听着。”
“何……何叔……照顾……”
“何叔?”我愣了一下。
“我师父……北山……老木场……”
他的声音越来越弱,像风中的烛火。
“别……告诉……她们……她们……不懂……”
“那儿……东西……我的……都……给你……”
“守着……别……断了……”
我当时脑子一片空白,只知道一个劲儿地点头。
“爸,您放心,我答应您。我一定照顾好何叔,我守着,我什么都守着。”
他笑了,眼睛里的光,慢慢散了。
等林悦和丈母娘回来,他的手,已经凉了。
办完岳父的后事,我一直把这件事压在心底。
我不知道他说的何叔是谁,也不知道北山老木场在哪儿。
我甚至觉得,那可能是他临终前的胡话。
直到有一天,我帮丈母娘收拾岳父的遗物,在那个他宝贝得不行的工具箱夹层里,发现了一封泛黄的信,还有一把锈迹斑斑的钥匙。
信是岳父写的,收信人是“何云山”。
信里,他絮絮叨叨地说着厂子倒闭了,自己身体不行了,担心师父一个人在山上过得不好。他说自己攒了点钱,藏在床下的一个铁盒子里,让师父别省着花。他还说,那些他淘换来的老木料和工具,都是宝贝,希望师父能帮他留着,等他好了,再一起做点“有意思的东西”。
信的最后,画了一张简陋的地图,终点是一个叫“北山老木场”的地方。
我的心,在那一刻,被狠狠地撞了一下。
我找到了那个铁盒子,里面有三万块钱,是岳父一辈子攒下的私房钱。
丈母娘和林悦都不知道这笔钱的存在。
我拿着那封信,那把钥匙,还有那三万块钱,瞒着所有人,按照地图,第一次去了北山。
北山很偏,开车要三个多钟头,最后一段路,车都开不上去,得靠走的。
老木场早就废弃了,只剩下一个孤零零的小院子,院墙都塌了一半。
我推开那扇吱呀作响的木门,看到了何叔。
他比我想象的要老,背佝偻着,满脸的皱纹像刀刻的一样,正坐在院子里,用一把小刀,慢悠悠地削着一根竹子。
他看到我,一点也不惊讶,只是抬了抬眼皮。
“你是……学兵的姑爷?”
他的声音,沙哑,缓慢。
我点了点头,把信和钱递了过去。
他没接,只是看着那封信,看了很久很久。
浑浊的眼睛里,好像有水光在闪。
“他……还是惦记着我这个老东西。”
那天,何叔跟我说了很多。
他说,他和岳父是师徒,也是过命的交情。当年木器厂效益不好,岳父偷偷接私活,被人举报,是何叔一个人把事儿扛了下来,被厂里开除了。
后来,他就回了北山,守着这个废弃的老木场,也守着他们那代人的手艺。
岳父觉得亏欠他,一辈子都记着这份情。每个月,都会偷偷跑来看他,送点吃的用的,陪他喝两杯。
丈母娘一直不喜欢何叔,觉得是他带坏了岳父,让他不务正业,所以岳父从来不敢让家里人知道。
何叔指了指旁边一间锁着的屋子。
“学兵的东西,都在里面。他说过,要是他哪天不在了,这些就都留给他最信得过的姑爷。”
我用那把生锈的钥匙,打开了那扇门。
一股浓重的木头和尘土的味道扑面而来。
屋子里,堆满了各种木料,从常见的松木、榆木,到我叫不上名字的名贵木材,都分门别类地码放得整整齐齐。
墙上挂着各式各样的工具,每一件都擦得锃亮。
角落里,还有一个烧木炭的土炉子,旁边放着几个熬制木蜡油和生漆的瓦罐。
这里,是岳父的秘密基地,也是他的精神世界。
从那天起,我的人生,就多了一份秘密。
我把那三万块钱,以岳父的名义,存了一张卡,交给了何叔。
但我知道,光给钱是不够的。
岳父的嘱托是,“照顾”,是“守着”。
我开始像岳父一样,每个月,至少抽一个周末,跑一趟北山。
我跟林悦说,公司接了个项目,在郊区,周末要加班。
一开始,她信了。
后来,次数多了,她也起过疑心。
但每次,我都用各种理由搪塞过去。
我给何叔带去生活用品,帮他劈柴,挑水,修葺漏雨的屋顶。
何叔的身体不好,有很严重的老寒腿,一到阴雨天就疼得下不了床。
我四处打听,找老中医,给他买药,学着给他熬药酒,用土方子给他热敷。
后备箱里的那些瓶瓶罐罐,就是我给他准备的药酒。
而那些木料和工具,是我慢慢从那个小屋子里,蚂蚁搬家一样,搬到我车上的。
为什么?
因为何叔说,学兵最大的遗憾,就是没能把这门手艺传下去。
他说,小军,我看你是个好孩子,踏实,稳重。你岳父,他最看重的就是你这一点。
“这手艺,不能断了。”何叔看着我的眼睛,一字一句地说,“你愿意学吗?”
我看着他满是期盼的眼睛,想起了岳父临终前的眼神。
我点了头。
于是,每个“加班”的周末,在北山那个破旧的小院里,何叔成了我最严厉的老师。
他教我认识木材,分辨纹理。
教我使用刨子,感受木头在刀刃下微微颤抖的呼吸。
教我开榫卯,计算分毫不差的角度。
教我打磨,用越来越细的砂纸,一遍又一遍,直到木头表面呈现出如玉一般的光泽。
我的手,开始变得粗糙,长满了水泡和老茧。
身上,也总是带着一股木屑和药酒混合的味道。
为了掩盖,我每次回家前,都会在车里喷很多香水。
林悦问起,我就说,是哪个女同事身上的。
她听了,会不高兴,会跟我闹点小别扭,但总好过让她知道真相。
我赚的钱,一部分交给了林杜,另一部分,除了家里的开销,剩下的,几乎都花在了北山。
买好的木料,添置新的工具,给何叔改善生活。
我甚至还花钱,把那个摇摇欲坠的小院,重新加固了。
我不敢让林悦知道家里的存款越来越少。
我骗她说,钱都投到公司一个理财项目里了,年底才有分红。
这五年来,我就像一个走钢丝的人,小心翼翼地维持着两个世界的平衡。
一边,是城市里的小家庭,是我的妻子和孩子。
另一边,是深山里的破旧小院,是一个老人的晚年,和一份沉甸甸的承诺。
我很累。
真的。
无数个深夜,我从北山开车回来,疲惫得恨不得把车停在路边睡死过去。
我也想过放弃。
想过把一切都告诉林悦。
但一想到岳父临终前的眼神,一想到何叔在院子里教我刨木头时专注的神情,我就把所有的话,都咽了回去。
我怕她们不懂。
我怕丈母娘会说我,不务正业,拿钱打水漂。
我怕林悦会觉得我,不负责任,为了一个外人,一个承诺,置自己的小家于不顾。
这种不被理解的恐惧,比身体的疲惫,更让我难受。
所以,我选择了隐瞒。
我以为,只要我做得足够好,总有一天,我可以把一个完美的结局,呈现在她们面前。
比如,我亲手为我儿子,做出那个岳父没有完成的摇摇马。
比如,我能靠这门手艺,赚到钱,改善家里的生活。
到那时,我再告诉她们真相,她们或许,就能理解了。
可我没想到,这一天,会以这样一种方式,提前到来。
“赵军!”
林悦的哭声,把我从回忆里拉了回来。
她蹲在地上,肩膀一抽一抽的,“你到底有什么事瞒着我?我们是夫妻啊!有什么坎,我们不能一起过吗?你为什么要骗我?”
我看着她,心疼得无以复加。
我下了车,走到她身边,想把她扶起来。
她却甩开了我的手。
“你别碰我!”
我深吸了一口气,那股子夹着雪粒子儿的冷风,呛得我喉咙发紧。
我知道,今天,躲不过去了。
“小悦,你先起来,地上凉。”我的声音有些沙哑,“我们回家说,我什么都告诉你。”
“不,你现在就说!”她抬起头,满是泪痕的脸上写满了倔强。
我看了看紧闭的屋门,丈母娘大概就在门后听着。
也好。
是时候了。
我转过身,从后备箱里,拿出了那摞用牛皮筋捆着的笔记本。
我解开牛皮筋,把最上面的一本,递给了林悦。
“你看看这个。”
这本的封面,最新,是我自己做的,用的是一块很好的金丝楠木薄片,上面用烙铁,烫了两个字——“传承”。
林悦迟疑地接过去,翻开了第一页。
第一页,是我画的一幅素描。
画的是岳父。
他坐在小马扎上,低着头,正在用刻刀,专注地雕刻着一小块木头。阳光从他身后照过来,给他镶上了一道金边。
画的旁边,有一行字:爸,您的手艺,我接着。
林悦的手,开始发抖。
她一页一页地往下翻。
里面,有我画的各种工具的分解图,有我记录的各种木材的特性,有我从何叔那里听来的、关于榫卯结构的口诀和心得。
还有很多,是我练习失败的作品的照片,旁边用红笔标注着失败的原因。
“这……这是什么?”她喃喃地问。
“这是我的学习笔记。”我说,“爸走之前,让我答应他一件事。”
我把五年前,岳父在病床上的嘱托,原原本本地,告诉了她。
我讲到了那封信,那把钥匙,那三万块钱。
我讲到了北山,讲到了废弃的老木场,讲到了何叔。
我讲到了这五年来,我每一个“加班”的周末,都是怎么度过的。
我讲我怎么学着劈柴,怎么学着熬药,怎么学着认识那些我以前见都没见过的木头。
我讲我的手,怎么从一开始连刨子都推不直,到现在,可以不用钉子和胶水,做出一个严丝合缝的抽屉。
我讲得又干又涩,像是在背一篇与自己无关的课文。
但每一个字,都像是从我心里挖出来的。
林悦静静地听着,眼泪已经不流了,只是怔怔地看着我,眼神里,是我看不懂的情绪。
我说完了。
世界一片寂静。
只剩下风,吹过光秃秃的树梢,发出呜呜的声音。
过了很久很久,林悦才开口,声音很轻,很飘。
“何叔……就是那个,我爸总说起的,那个把他害了的师父?”
“他没有害爸。”我摇了摇头,“他是替爸背了黑锅。爸一辈子都觉得对不起他。”
“所以,这五年,你一直都在……照顾他?”
“是。”
“用我们的钱?”
“是。”我没有回避她的目光,“爸留下的三万块钱,早就用完了。这几年,确实用的是我们自己的钱。”
林悦的嘴唇,又开始哆嗦。
“赵军,你……你真行。”
她笑了,笑得比哭还难看。
“你为了一个外人,一个不相干的老头子,骗了我五年!你知不知道,我以为你在外面有人了?你知不知道,我看到存折上的钱越来越少,我晚上都睡不着觉?你知不知道,儿子想报个好点的兴趣班,我都要犹豫好几天?”
“我……”
“你什么都不知道!你只活在你的世界里,活在你那个伟大的承诺里!你觉得你很了不起,是不是?你觉得你守住了我爸的遗愿,你特伟大,特仗义!”
她站了起来,把手里的笔记本,狠狠地砸向我。
“可你守住了他的遗愿,那你守住我们的家了吗?你守住我了吗?”
笔记本摔在雪地上,散开了。
风吹过,纸页哗哗作响,像是在替我哭泣。
我的心,被她的话,刺得千疮百孔。
是啊。
我自以为是的伟大,对她来说,却是最残忍的伤害。
我只想着怎么去完成那个承诺,却忘了,我最大的责任,是身边这个爱我、信我的女人。
“对不起……”
我除了这三个字,什么也说不出来。
“我不要你的对不起!”
林悦哭着,转身跑进了屋里。
“砰”的一声,门被重重地关上了。
我一个人,站在空旷的院子里,站在那辆大敞着后备箱的车旁,像个被全世界抛弃的小丑。
雪,好像下得更大了。
冰冷的雪花落在我的脸上,凉得刺骨。
我蹲下身,一片一片地,把散落在雪地里的纸页捡起来。
上面,有我画的图,有我写的字,还有被泪水晕开的墨迹。
那是林悦的泪。
我把它们,小心翼翼地,重新夹回笔记本里。
就在这时,屋门,“吱呀”一声,又开了。
丈母娘走了出来。
她手里,拿着一件厚厚的军大衣。
她走到我跟前,没说话,只是把大衣,披在了我身上。
我愣住了。
“进来吧。”她叹了口气,声音里,听不出喜怒,“外面冷。”
我跟着她,走进了屋子。
屋里,暖气开得很足。
林悦坐在沙发上,背对着我,肩膀还在一抖一抖的。
茶几上,放着一个东西。
就是刚才,丈母娘从我后备箱里拿出来的,那个用旧布包着的,四四方方的盒子。
现在,布已经揭开了。
那是一个小小的木盒子,材质是普通的松木,但做工很精巧,边角都打磨得十分圆润。
盒子的样式,很老旧了。
丈母娘走过去,把盒子打开。
里面,是一叠叠用红线扎好的信。
还有一张已经泛黄的黑白照片。
照片上,是两个年轻人,穿着工装,并排站着,笑得一脸灿烂。
其中一个,是年轻时的岳父。
另一个,应该就是何叔了。
“这是你爸,当年给我写的情书。”丈母娘的声音,有些飘忽,像是在回忆很遥远的事情。
“那时候,我们还没结婚,他在厂里当学徒,我在村里当老师。他嘴笨,不会说话,就天天给我写信。”
“他信里,十句有八句,都在说他那个师父,何大哥。说何大哥对他多好,手艺多高,做人多仗义。”
丈母-娘伸出有些颤抖的手,抚摸着那张黑白照片。
“后来,厂里出了事,何大哥被开除了。你爸回来,把自己关在屋里,三天没吃饭。他说,是他害了何大哥。”
“从那以后,他就变了个人。话更少了,心事也更重了。他总偷偷往北山跑,我问他,他也不说。我以为……我以为他是在外面有人了。”
丈母娘说到这里,苦笑了一下。
“我们因为这事,吵了一辈子。我怨他,怨他不把家当回事,怨他心里总装着个外人。”
“直到今天……”
她转过头,看着我。
她的眼睛,也红了。
“小军,妈……妈错怪你了。”
我的鼻子一酸,眼泪差点掉下来。
“妈,您别这么说。是我不好,我不该瞒着你们。”
“不,你不懂。”丈母-娘摇了摇头,“你爸那个人,犟得像头牛。他认准的事,九头牛都拉不回来。他不想让我们知道,是怕我……怕我去找何大哥的麻烦。”
她顿了顿,拿起那个木盒子,走到林悦身边,坐下。
“小悦,你看看这个。”
她把盒子,放在了林悦的腿上。
林悦没有动,依旧背对着我们。
“你爸走的时候,你是不是觉得,他心里一点都没有我们这个家?”丈母娘轻声说。
林悦的肩膀,抖得更厉害了。
我知道,这是她心里的一根刺。
岳父晚年,所有的心思,几乎都在那些木头和何叔身上。对家里,确实关心得少了。
“你打开看看。”丈母娘说。
林悦还是不动。
丈母娘叹了口气,自己打开了盒子,从最底下,拿出了一样东西。
那是一把木梳。
梳子已经做好了雏形,用的是上好的桃木,但还没有经过最后的打磨和雕刻。
可即便如此,也能看出,做这把梳子的人,用了多少心思。
梳子的手柄处,刻着一个小小的,还没完成的图案。
是一只燕子。
“你小名叫什么,还记得吗?”丈母娘问。
林悦的身子,猛地一震。
“燕……燕子……”她哽咽着说。
“是啊,燕子。”丈母娘的眼泪,终于掉了下来,“你爸总说,我们家的小燕子,以后要嫁个好人家,要过好日子。他说,等我们小燕子出嫁的时候,他要亲手给她做一把全天下最好的梳子,当嫁妆。”
“这把梳子,他从你上大学的时候,就开始准备了。选料,画图,改了无数次。他说,给女儿的东西,不能有一点马虎。”
“后来,你结婚了,他还没做完。他说不急,等小燕子生了孩子,他再把梳子送给她,祝她一辈子,一梳梳到尾,二梳白发齐眉。”
“可他没等到……”
丈-母娘再也说不下去了,捂着嘴,泣不成声。
林悦慢慢地,慢慢地转过身。
她看着那把未完成的木梳,看着上面那只栩栩如生的小燕子,伸出手,想去触摸,却又不敢。
仿佛那不是一把梳子,而是她父亲,一颗沉甸甸的,未曾说出口的爱。
“爸……”
她只叫了一个字,就再也控制不住,扑到丈母娘怀里,嚎啕大哭。
那一刻,屋子里所有的委屈,怨恨,不解,都随着这哭声,烟消云散。
我站在一旁,看着抱头痛哭的母女俩,心里五味杂陈。
原来,我以为的秘密,其实她们早就隐隐约-约地感觉到了。
只是,她们和我一样,都选择了用自己的方式,去猜测,去误解,去伤害。
我们都爱着同一个人,却因为沟通的缺失,让这份爱,变成了彼此之间的隔阂。
我走过去,从林悦手里,拿过那把梳子。
“小悦,妈。”
我蹲在她们面前,看着她们的眼睛,一字一句地说。
“爸没完成的,我来完成。”
“这把梳子,我会用爸教我的手艺,把它做完。我要在上面,刻上我们一家人的名字。”
“还有……还有北山,我想带你们去看看。”
“去看看何叔,去看看爸留下来的那个地方。”
“你们去了,就什么都明白了。”
林悦抬起头,泪眼婆娑地看着我。
她没有说话,只是伸出手,紧紧地,紧紧地握住了我的手。
她的手,很凉。
但我的心,却是暖的。
第二天,大年初三,天难得放晴了。
我开着车,载着林悦和丈母娘,往北山的方向去。
后备箱里,那些木料和工具,还在。
但这一次,它们不再是我的秘密,而是我们一家人,共同要去面对的过去。
车里很安静。
丈母娘一直看着窗外,看着那些飞速倒退的田野和村庄,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林悦坐在副驾,偶尔会侧过头来看看我,眼神里,有心疼,有愧疚,还有一种我从未见过的,温柔的光。
到了山脚下,车开不上去了。
我们下了车。
丈母娘看着眼前那条崎岖的山路,皱了皱眉。
“他……以前就是这么走上去的?”
“是。”我点了点头,“每个月,至少一次。”
丈母娘没再说话,只是默默地,跟着我往前走。
山路很难走,到处是碎石和积雪。
林悦穿着高跟鞋,好几次都差点滑倒。
我伸出手,她很自然地把手放在我的掌心。
我们十指相扣,像刚谈恋爱那会儿一样。
走了差不多半个钟头,那个破旧的小院,出现在我们眼前。
院门开着。
何叔正坐在院子里晒太阳,身上盖着一张旧毯子。
他好像睡着了。
听到脚步声,他缓缓地睁开了眼睛。
当他看到我身后的丈母-娘和林悦时,他整个人都僵住了。
他想站起来,但试了好几次,都没成功。
“你们……”他的声音,因为激动,而有些发颤。
丈母娘快步走了过去。
她走到何叔面前,站定,看着他。
看了很久很久。
然后,她弯下腰,整理了一下何叔膝盖上的毯子。
“何大哥。”
她开口了,声音很平静。
“这些年,辛苦你了。”
何叔的眼圈,一下子就红了。
这个在山里守了一辈子的孤寡老人,这个在岳父嘴里无比仗义的硬汉,在听到这句迟来了几十年的问候时,像个孩子一样,流下了眼泪。
“不辛苦……不辛苦……”他摆着手,“是我……我对不起你们……”
那天下午,在那个洒满阳光的小院里,我们听何叔,讲了很多很多,关于岳父的故事。
那些故事,是林悦和丈-母娘,从未听过的版本。
他讲,岳父年轻的时候,有多么热爱木工,为了学一招新的榫卯技术,可以三天三夜不睡觉。
他讲,岳父当年为了给他凑医药费,把自己最心爱的一套黄花梨木工具,卖给了收破烂的。
他讲,岳父每次来看他,都会带上丈母娘亲手做的酱菜,一边吃,一边絮絮叨叨地,说家里长,家里短,说林悦又考了第一名,说丈母娘又跟他吵架了。
“学兵他……嘴笨。”何叔擦了擦眼泪,“他心里,比谁都热乎。这个家,他看得比自己的命都重。他总跟我说,这辈子,最对不起的,就是他媳妇儿。没让她过上好日子。”
“他说,他这双手,做不了大事业,赚不来大钱。但至少,能给家里人,做点实在的东西。”
何叔指了指那间锁着门的小屋。
“去看看吧。那里面,都是他留给你们的。”
我用钥匙,打开了那扇门。
阳光,争先恐后地涌了进去,照亮了满屋的尘埃。
林悦和丈母娘,站在门口,看着屋里的一切,都惊呆了。
那里面,不止是木料和工具。
靠墙的架子上,摆满了各种已经成型的木器。
有给林悦的梳妆盒,上面雕着她最喜欢的栀子花。
有给丈母娘的拐杖,手柄处被盘得油光发亮,一看就是用了心思的。
有给我儿子的,各式各样的小玩具,木马,鲁班锁,小汽车。
还有一套,崭新的,没有上漆的桌椅。
何叔说,那是岳父早就设计好的,准备等我们换大房子的时候,送给我们的礼物。
“他说,外面的家具,都是胶水粘的,不牢靠。自己做的,能用一辈子。”
林悦再也忍不住,她冲了进去,抚摸着那些冰冷的木器,像是在抚摸父亲温热的手。
她拿起那个梳妆盒,打开,里面空空的。
可她却像是看到了全世界最珍贵的宝贝,紧紧地抱在怀里,哭得泣不成声。
丈母娘也走了进去。
她拿起那根拐杖,在手里掂了掂,然后,拄着它,在屋子里,慢慢地走了一圈。
她走得很慢,很慢。
像是在用这种方式,走过她和岳父,相伴一生的岁月。
最后,她停在了那套桌椅前。
她伸出手,轻轻地,在桌面上,写着什么。
我看不清她写了什么。
但我知道,那一刻,她心里的那个结,彻底解开了。
回家的路上,车里的气氛,和来时完全不同了。
丈母-娘和林悦,一直在小声地说着话。
她们在回忆,回忆岳父生前的点点滴滴。
那些被她们忽略的,忘记的,误解的细节,在今天,都重新被拼凑起来,还原出一个,她们从未真正了解过的,丈夫和父亲。
林悦把那个梳妆盒,一路都抱在怀里。
她说:“赵军,我们不换大房子了。这套桌椅,我们想办法,也要把它搬回家。”
我笑着点了点头。
“好。”
那天晚上,我们一家人,吃了一顿迟来的团圆饭。
饭桌上,丈母-娘破天荒地,给我倒了一杯酒。
“小军。”她举起杯,“以前,是妈不对。妈跟你赔个不是。”
“以后,这个家,就交给你了。”
我端起酒杯,一饮而尽。
那酒,很辣,一直烧到我心里。
但我的心里,却是前所未有的,踏实和温暖。
从那以后,我的生活,不再有秘密。
每个周末,我还是会去北山。
但不再是一个人。
林悦会陪我一起去。
她给何叔带去亲手做的饭菜,陪老人聊天,听他讲过去的故事。
她还会帮我,整理那些木料,给工具上油。
有时候,她会静静地坐在我身边,看我做木工。
阳光透过窗户,洒在她身上,也洒在我手里的木头上。
那画面,很安静,很美好。
丈母娘也来过几次。
她不再抱怨我“不务正业”了。
她会带着老花镜,帮我辨认岳父留下来的那些图纸。
她说:“你爸这个地方画错了,应该这样,才更省料。”
那把未完成的梳子,我花了整整三个月的时间,才把它完成。
我用最细的砂纸,一遍一遍地打磨。
我用最锋利的刻刀,小心翼翼地,在上面刻上了我们一家人的名字。
爸爸,妈妈,林悦,我,还有我们的儿子。
我把它交到林悦手里的时候,她看了很久很久。
然后,她抬起头,对我说:“赵军,谢谢你。”
“谢谢你,替我爸,完成了他的爱。”
“也谢谢你,守住了我们这个家。”
去年,何叔走了。
走得很安详。
按照他的遗愿,我们把他,和岳父葬在了一起。
北山的那个小院,和那间小屋,也彻底交到了我手上。
我没有把它废弃。
我和林悦商量,把它改造成了一个小小的,木工体验馆。
免费的。
我们希望,能有更多的人,了解这门手艺,感受木头的温度。
也希望,岳父和何叔的故事,能被更多人知道。
现在,我的后备箱里,依旧会放着一些木料和工具。
但车里的味道,不再是秘密和谎言的味道。
那是木头的清香,是阳光的味道,是家的味道。
有时候,开车行驶在路上,我会想起五年前,那个大年初二的下午。
那个喝醉了,躺在车里,被丈母娘突然打开后备箱的,狼狈的自己。
我总在想,如果那天,她没有打开那个后备箱,我的秘密,还会隐藏多久?
我们一家人,是不是还要在误解和隔阂里,继续生活下去?
或许,生活就是这样。
它总会在你最意想不到的时候,给你来一个急刹车,把你所有的伪装和不堪,都掀个底朝天。
但也正是因为这样,才给了我们一个机会,去坦诚,去沟通,去拥抱彼此。
去发现,那些被我们藏在心底的,最笨拙,也最真挚的爱。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