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元浩
“秋爽珠江润晚天,香飘街巷意绵绵。”盛会启幕,圣火燃情;南海潮涌,湾区同心。今晚,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在广州盛大揭幕。当开幕式主题歌《天海一心》的动人旋律唱响羊城夜空,全运会这项国内水平最高、规模最大的综合性运动会再度与我们履行四年之约,并在赛场内外展现其独有魅力。
本届全运会的魅力,在于这是一场竞技体育的盛宴。
自1959年首届赛事创办至今,全运会便在新中国体育事业尤其是竞技体育发展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全运会汇聚来自全国各地的顶尖运动员,通过比赛场上的激烈角逐,不断追寻“更快、更高、更强”的竞技目标。在新中国体育重返奥运大家庭后,作为“奥运练兵场”的全运会不仅为奥运会储备和淬炼人才,更见证了中国体育健儿迈向世界的辉煌历程。
近年来,随着项目设置改革,全运会竞体项目进一步与奥运会等国际大型赛事对标接轨。本届全运会竞技比赛设34个大项419个小项,众多奥运冠军、世界冠军同场竞技,精彩纷呈。全运会舞台上,每一位参赛运动员都怀揣着光荣与梦想,全力以赴,顽强拼搏。全运会,不仅是一场竞技的比拼,更是一次关于毅力与精神的洗礼。
本届全运会的魅力,在于这是一场全民共享的体育嘉年华。
随着时代发展,“全民参与、回归体育”的办赛理念在全运会舞台不断得到彰显。2017年,在天津举办的第十三届全运会开始增设群众组比赛,全运会不再是专业选手的“独角戏”,逐渐成为全民共享的“体育嘉年华”。全运会群众赛事项目的增加,持续激发民众参与热情,进一步发挥着体育在提升全民身体素质中的重要作用。
走向运动场,一起动起来。本届全运会群众赛事活动设23个大项166个小项,总计约有1.1万名运动员参与决赛较量。通过“我要上全运”系列赛事活动,几乎“周周有比赛”的生动场景,成为“全民全运、全运惠民”的生动写照。
“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全运会赛场之外,体育公共服务的提升更是有目共睹。全国各地体育场地设施提档升级,各类全民健身指导服务不断完善,一批批群众身边的小公园、小球场、小广场点亮全民健身“微空间”。全民共享,已成为全运会这场体育盛会的温暖底色。
本届全运会的魅力,在于这是一场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的生动注脚,更是“一国两制”在体育领域的创新实践。
本届全运会首次实现粤港澳三地联合举办,通过赛事筹备与资源共享,促进粤港澳在体育产业、文旅消费等多领域的深度合作。无论是香港和澳门代表团均派出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代表团参赛,还是首次实现三地赛事协同治理,保障跨境赛事顺畅进行,抑或是“体育+文旅”持续激活大湾区消费,无不彰显出粤港澳三地协同推进融合发展取得显著新成就,“一国两制”实践展现蓬勃新气象。
通过本届全运会的筹备和举行,大湾区不断激活创新活力,推动三地在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产业协同等领域深度融合,助力产业转型升级,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迎着那澎湃的风,我立时代的潮起浪涌;年轻的激情是绷紧的弓,心在跳燃烧追梦。”秋日里的岭南大地,跃动着全运会的澎湃脉搏;阳光下的南海之滨,全运会的激情与活力丰盈着城市风景。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的大幕已然开启,让我们在竞技荣光中感受奋进,在全民共享中体验活力,在湾区协同中见证发展,一起聆听新时代体育的华彩乐章。(本报广州11月9日电)
来源:工人日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