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市场资讯
(来源:现代商业银行杂志)
文_恒丰银行南京分行 李勇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我国制造业对金融服务的需求也不断提高。然而,目前商业银行的金融服务水平距离制造业企业的需求还有一定的差距。因此,商业银行需要充分认识到制造业对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努力探索服务制造业的有效方式,发挥银行对制造业发展的金融支撑作用,在促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中实现自身的高质量发展。
现状审视:金融支持与制造业地位不匹配
1.制造业信贷占比失衡
近年来,在国家大力支持制造业发展的背景下,商业银行制造业贷款投放增幅虽然高于贷款投放平均水平,但是制造业贷款在各项贷款中的占比,仍明显低于制造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1—2024年我国制造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分别为27.4%、27.7%、26.2%和24.9%。2023年末,全国商业银行制造业贷款余额为29.6万亿元,虽然同比增长达到20.8%,但是在全部贷款余额中的占比也只有17.1%。
2.银行从业者内生动力不足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4%,金融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8%,制造业增速明显低于金融业。这反映出制造业发展弱于金融业的发展。归根结底,还是由于制造业贷款风险较大且收益偏低,风险与收益不匹配,银行风险控制人员和营销人员出于避险和考核的考虑,对制造业业务热情不高。具体来说,一方面是评审人员审批较为严格,制造业授信审批通过率低;另一方面是营销人员不愿意营销、申报制造业授信项目,而是更愿意审批客户风险可控、单笔金额大、对考核贡献大的政信类客户。目前的现实状况是,制造业特别是中小型制造业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仍未从根本上得到解决。
追根溯源:制造业金融服务难的三大症结
1.行业的高度复杂性与专业性构筑了天然的认知壁垒
制造业是指生产制造各种工业产品的工业部门,涵盖了从原材料到最终产品的整个产业链条。制造业行业分类复杂,涉及众多专业领域。在最新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中,我国制造业有大类31个、中类179个、小类609个,与其他国家相比,具有产业门类齐全、产业体系完整的特点。而且与其他行业相比,制造业是一个高度专业化的行业,包括设计、制造、质量控制、物流等方面,生产流程比较长、产品种类多,涉及的技术工艺也比较复杂。
2.经营高风险特性导致授信审批通过率低
制造业通常需要大量的投资,包括设备、工具、原材料和人力资源等,其中固定资产占很大的比重,而这些资产可能因为市场变化、技术进步、成本竞争等因素而贬值。同时,制造业生产环节和流程比较多,在这些流程中可能因为管理不善、质量控制不力、供应链中断等因素而遭受损失。此外,制造业还可能受到政策变化、环保限制、国际贸易等外部因素的影响。总体而言,制造业企业经营易受多重因素影响。正因为这样,商业银行信用审批人员在审批时相对更谨慎,相比其他行业,制造业授信项目的通过率明显偏低。
3.制造业企业对融资成本更敏感
我国制造业虽然整体规模较大,但行业的整体利润水平相对较低。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3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33.44万亿元,比上年增长1.1%;发生营业成本113.10万亿元,增长1.2%;营业收入利润率为5.76%,比上年下降0.20个百分点。制造业企业出于企业生存考虑,对融资成本控制比较严,因而银行授信难度相应加大。
破局之道:商业银行强化支持制造业的四大措施
1.强化机制建设,调动经办人员积极性
(1)建立多维度尽职免责机制,减轻经办人员思想负担
中国银保监会办公厅2022年印发的《关于进一步推动金融服务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通知》中特别提到,要“合理界定尽职认定和免责情形,引导金融资源向制造业倾斜”。因此,针对制造业贷款不良率相对较高的现实情况,建议商业银行在不良责任认定中,对业务办理过程中未违反管理制度中的禁止性规定,而且主观不存在故意违规、未造成不良后果的经办人员,可以免除全部或部分不良贷款责任,促使信贷审批人员“敢批”,促进客户经理“愿贷”。同时,建议将授信尽职免责认定和设定的不良容忍度相结合,对于制造业贷款不良率在容忍度以内的经营单位,对业务经办人员没有违反法规和廉洁纪律的,可免予问责、免除处罚。
(2)实施差别化授权,提高审批效率
在经营实践中,商业银行下属分行对当地市场比较了解,更容易找到风险与市场的平衡点,因此,商业银行总行在业务授权管理中,可以结合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信用生态状况、重点制造业行业发展水平和分行风控管理水平,针对专精特新“小巨人”、制造业单项冠军、优质的白名单制造业客户以及区域制造业优势行业,给予分行一定金额的审批授权,压缩审批层级,缩短业务审批环节,提高授信审批效率。
(3)加大考核激励,提高营销积极性
银行需要在激励方案中,加大对制造业的激励力度。一方面,在综合绩效考核中,提高制造业业务金额系数,增加对制造业客户数量系数的考核,激励经营人员营销制造业企业;另一方面,充分考虑制造业单笔综合收益较低的现实情况,银行可在弱化单项考核指标的同时,进一步强化内部转移定价或差异化补贴支持,通过加大客户综合贡献度和产业链贡献度的考核,提高经营单位的积极性。
2.借助外部专业力量,提升整体服务能力
(1)借助数字化创新平台,提高营销服务水平
在科技金融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我国一大批数字服务创新平台逐步成熟,应用大数据、人工智能和数字化技术,对外提供多场景的服务。商业银行可以通过与这些平台的合作,加快数字化转型,提高金融对制造业的服务水平。比如,利用大数据技术对制造业客户进行精准画像,为其提供个性化的金融服务;利用区块链技术建立信息搜集体系,减少客户提供资料的数量等。
(2)引入第三方研究机构,设立独立评审委员
鉴于制造业的复杂性和专业性,商业银行可以与外部专业机构进行合作,引入制造业科研院所、专业协会等机构作为银行的制造业发展智库,为商业银行提供专业的咨询服务,解决商业银行信息不对称和专业能力不足的问题,重点为商业银行提供产业发展状况、产业集群分布、行业发展阶段以及企业产品市场竞争力等方面的专业意见。在总分行贷审会上,商业银行可以设立类似于上市公司独立董事的“独立评审委员”,从企业所属行业和产品的专业角度,对评审的项目提出独立客观的行业建议,进一步增强评审的专业性。银行贷审会在参考这些独立评审建议的基础上,结合银行风险控制的评估,做出最终的评审结论。
(3)强化金融科技运用,进行智能审批
总行层面可以借助外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科技手段,加强行业数据分析,建立制造业细分行业数据审批模型,提高人工智能对业务审批的支持作用,丰富审批人员的风控手段。同时,不断优化授信管控模式,缩短制造业审批流程,利用智能审批,实现强化风险控制和提高审批效率的双重目标。目前,部分商业银行已经进行了尝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比如,兴业银行借助科技公司力量,建立了4.0版“技术流”评价体系,应用科技手段建立了专属技术流评价和审批模型,优化了授信审批的管控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3.依托现有资源,分步分类开展营销
(1)立足现有客户资源,梯级拓展相关行业
总分行层面认真梳理分析已经合作的制造业授信企业,以及虽无授信合作但是可能进行合作的制造业客户资源,对客户所属行业进行归类剖析,丰富行业信息资源,深入拓展行业客户,完善全流程金融服务,做大做强已经合作的制造业企业。并以此为基础,深度挖掘现有制造业客户所处的产业链,梯级开发相关产业、行业、企业,不断扩大制造业企业覆盖面。
(2)细分制造业行业,优先支持重点产业链
结合区域产业发展状况,进一步细分区域优势产业,选取重点产业链,开展集中研究与营销,拓展产业链的服务范围,选取符合本行支持政策的企业,集中力量进行重点营销,逐步扩大制造业的合作范围。在工作实践中,商业银行可以结合授信政策,筛选契合本行要求的重点产业链,开展针对性营销,促进贷款业务结构优化。比如,江苏省辖内商业银行可以对江苏省政府“1650”产业体系中的16个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和50条产业链进行重点筛选和重点营销。
(3)强化园区阵地服务,深入开发客户
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各类园区已经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成为产业集聚的主要阵地。园区因其产业集群覆盖面广、产业链布局比较齐全,已经成为银行服务制造业的重点区域。因此,商业银行可以在总行制造业授信政策的范围内,加大对园区的深入调研,筛选主导产业契合本行政策的产业园区,对其进行深入的系统开发。商业银行可以通过深化与园区主管部门的交流,加强银政合作,进一步强化制造业金融服务,用好园区对目标企业的支持政策,用足园区的增信措施,批量营销政府支持的行业客户,不断提升服务制造业的质效。
4.丰富产品运用,满足客户个性需求
(1)集中骨干力量,制定产品服务方案
银行在选取制造业目标行业的基础上,可以集中分行产品与风险条线骨干,分析区域重点行业特点,综合本行特色产品,制定“投行+商行”“融资+融智”错位竞争的差异化综合金融产品方案,贴合制造业企业金融服务需求。特别是加强对重点产业链主导企业、先进制造业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优质科创企业的服务,运用产品服务方案,逐步开展精准营销,不断拓展行业的覆盖面,不断完善特色产品服务方案,形成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服务体系。
(2)提供贸易融资场景运用,满足企业需求
商业银行要重视贸易融资产品的研发和运用,不断创新金融产品与服务,丰富贸易融资产品体系,并根据客户所处场景的不同,提供差异化产品服务,满足客户的个性化、特色化融资需求,不断增强银行与客户的黏性。在服务客户的过程中,深入挖掘客户个性化需求,结合企业产业链分析以及资金需求的特点,强化金融产品的运用,匹配契合的金融产品,提供有特色、有价值的金融服务。
(3)灵活出账品种,降低企业成本
商业银行在为制造业企业服务时,要充分研究企业资金需求的期限、成本、上下游的结算方式,并结合内部转移定价与同业市场资金价格,为企业定制合适的融资方案。针对制造业企业对融资成本比较敏感的情况,商业银行要引导客户经理加大贸易融资产品的运用,充分利用产品特点,在不增加客户资金成本的情况下提升考核收益。比如,除了流动资金贷款,还可以考虑信用证、押汇、订单融资、保理等产业链金融业务,在满足内部价格条件下,尽可能满足企业的降成本需求,通过产品运用提高考核绩效。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