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7日
记者从呼和浩特市卫生健康委获悉
自2022年
公立医院改革与高质量发展示范项目实施以来
呼和浩特市紧紧围绕
学习推广三明医改经验、
提升区域医疗服务能力、
构建有序就医诊疗新格局等核心任务
精心谋划推进了
8大行动21项重点任务
并支持建设
11大类共151个具体项目
截至目前
所有项目均已全部完成
为深化医改奠定了坚实基础
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建设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一批公立医院实现晋位升级:新建呼和浩特市精神卫生中心、呼和浩特市职业病防治院,迁建呼和浩特市第二医院;呼和浩特市第一医院晋升“三甲”,填补了市级综合医院三甲空白;4家市级医院“国考”由C级晋升为B级;呼和浩特市口腔医院升级为内蒙古自治区口腔医院;与通用技术集团合作共建内蒙古心脑血管医院;5家旗县综合医院全部晋级“二甲”。
![]()
![]()
∙区域协作更加紧密:实施“首都”带“首府”健康行动,引进中医专家团队147个,帮扶重点专科188个;推动“区市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旗县三年行动”,14家三级医院累计下沉1026名专家在基层长期坐诊带教。
∙分级诊疗体系进一步优化:通过“三个延伸”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建成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3个、县域医共体5个,组建联合病房(门诊)85个,设立资源共享中心,建立患者“双向转诊”机制,实现检验检查结果互认。
提升医疗救治和应急处置能力方面实现新突破
∙建强一批临床重点专科:建成18个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分中心、5个国家级医学中心分中心、2个自治区专科区域医疗中心、15个中(蒙)医特色优势专科;四级手术比例增长至18.8%。
∙形成院前急救“呼和浩特模式”:设立急救站(点)56个,引入5G技术实现远程“智慧急救”,平均急救反应时间市区缩短至10分钟。
∙重塑公共卫生服务体系:为市县两级疾控机构新增编制370个,补充专业技术人员492名;市疾控中心可开展检验项目700多项;组建28支应急处置队,105名疾控监督员进驻各级医疗机构。
深化“三医”协同发展 构建治理新格局
∙调整医疗服务价格:动态调整医疗服务项目25批次1673项,优化收入结构。实施医保支付方式改革:161家医疗机构开展DIP付费,住院次均费用平均降幅近1000元。
∙扩面药品耗材集采:药品、耗材集采占比达35.68%和34.42%,价格平均降幅50%—60%,减轻患者费用负担7.38亿元。
∙强化基层用药服务:出台“十条措施”,推行延时门诊、慢病“长处方”、扩大基层药品目录等。
∙做实基本医疗服务:在全国率先启用医保基金支持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重点人群签约率超80%;启动“互联网+金牌护士”服务;开展长期护理保险服务。
∙提升患者就医便捷度:推行预约诊疗、“一次挂号管3天”“一站式”结算等服务;全市建成17家互联网医院,年就诊量70余万人次;市属5家医院应用AI问诊,63家基层医疗机构使用人工智能辅诊系统。
丨来源:青橙融媒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