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后台粉丝留言让说说榆林教育,起因是榆林城区好几所学校换校长,好多名校长走上了新岗位,说感觉榆林教育有大动作。
其实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榆林的学生是朝外走的,有的是被掐尖走的,有的是家长挤破头送走的,主要走出地就是西安。几年前榆林市政府工作报告中写道:一定要把榆林教育的质量提上来,努力不让孩子为求学远赴他乡、家长为抚育子女两地奔波,而这一承诺正在榆林兑现。
2025年全市中考状元马*析就来自佳县龙岗实验中学(初中部),她却并未选择去外地,而是选择报考了佳县龙岗中学(高中部),这就是最好的见证。
2024年佳县政府与龙岗中学牵手,开起名校+合作办学,挂牌佳县龙岗实验中学(初中),仅一年就结出硕果,时隔一年后,佳县与龙岗再度合作,挂牌佳县龙岗中学(高中)。
不仅仅是佳县,小县城也能办大教育,吴堡就与陕师大附中,龙岗中学合作办学,教育质量显著提升,中考成绩稳居全市第一方阵。
跨区域合作的学校在榆林遍地开花,值得注意的是北师大神木实验中学,其新招聘教师均毕业于985、211院校,其中包含复旦大学、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香港中文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大学,硕士及以上学历占比约60%。
当然合作办学不仅仅是师资力量的改变,更是前沿理念、眼界的拓展。
今年神木市实验中学在北校区和初中部七年级全面开设人工智能通识必修课课程,就是一次具有前瞻性的教育实践。更是创新教育领域迈出的坚实一步!当榆林的孩子在基础教育阶段就能跟AI工具打交道,自然而然地就能培养出与之对应的数据思维和逻辑分析能力,从而从容应对智能时代。
有教育者讲到榆林在教育资源、师资水平、生源质量上与教育强市(比如西安)存在明显差距,只靠传统的建名校、挖名师,一来不长久,二来只怕永远处于追赶状态,一定要放大格局,在全国范围内对照先进,改变当下办学思维。
于是,榆林走出去借力,引进来赋能,培养本土人才。实施“卓越校长”培养工程,教师培训“百千万”工程。与知名教育机构合作,通过集中研修、跟岗浸润、专家入校指导等方式进行培养校长与教师。如榆阳区带领校长学习“上海经验”、“杭州经验”,榆林市带领校长去北京海淀学习先进办学理念与治理智慧经验,从而助推榆林教育质量跨越突破。
由此,一批“名校长”与青年优秀教师在榆林本地迅速成长,这让榆林人民对当地教育又多了一份期待。
这几年,榆林教育建设上发生了明显变化。
学校新建,扩建,改造,是一个地方办学条件优化扩容的常规动作。“十四五”以来,榆林180个校建工程落地见效,其中新建中小学幼儿园102所、改扩建78所,累计新增学位13.9万个,2025年到2027年还要继续新增4.5万个学位。榆林市推进校长职级制、教师“县管校聘”改革,面向全国选聘优秀教师9600余名,培树省级名师、学科带头人等450余名,强力解决了优质师资短缺的问题。
好教师留得住,学校教学质量自然就会好;教学质量好了,生源自然会好;生源好了,教育生态就慢慢好了。这就进入了一个良性循环轨道。
今年9月,全市教育高质量发展大会上的《榆林教育强市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5—2027年)》《榆林市关于进一步加强教师校长队伍建设的十条措施》起草说明,通过明确目标、保障待遇、建强队伍,为榆林教育强市建设注入了最关键的制度性动力。
这一套对外借力、对内赋能、硬件与制度护航的组合拳,正在构成榆林教育崛起的独特路径。未来,榆林“教育强市”或许会成为这座城市对外展示的一张新名片。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