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民主党议员提交的全新立法提案,将“侮辱特定国家”纳入重罪范畴,其中针对中国的恶意诋毁行为最高可判处5年有期徒刑,这一硬核条款瞬间点燃韩国社会舆论,成为街头巷尾热议的焦点。
![]()
据悉,该法案明确界定:在各类集会、公开活动中发表仇恨言论,以“反中”为幌子公然侮辱中国、损害中国国家尊严的行为,将被认定为严重刑事犯罪,除了5年监禁的顶格处罚,还可并处高额罚金。法案一经提出,立即得到韩国不少理性民众的支持,认为这是遏制极端情绪、维护外交基本礼仪的必要举措。
![]()
近年来,韩国右翼势力主导的“反中集会”愈演愈烈,部分极端分子在街头肆意散布反华谣言,用侮辱性语言攻击中国国家形象,甚至煽动民众抵制中国相关事物,不仅严重破坏中韩两国友好交往的基础,更让韩国在国际社会留下“偏见盛行”的负面印象。这些毫无底线的仇恨言论,既违背国际交往的基本准则,也伤害了两国人民的感情,成为阻碍中韩经贸、文化等领域合作的绊脚石,因此该法案被不少网友称赞为“来得正是时候”。
然而,法案的推进并非一帆风顺。在野的国民力量党率先发难,公然将其污蔑为“中国保护法”,声称该法案是“为讨好中国而限制言论自由”,甚至指责共同民主党“出卖韩国利益”。韩国右翼势力更是借机疯狂反扑,在网络和街头掀起抗议浪潮,颠倒是非地将恶意辱华行为包装成“言论自由”,其猖狂姿态引发广泛质疑。
对此,共同民主党明确回应:该法案绝非针对特定国家,而是旨在终结各类仇恨与歧视行为,遏制虚假信息传播和公然侮辱他国的恶劣风气,是符合国际常识和人类共同价值观的正义之举。事实上,言论自由从来都不是侮辱他国的“免罪金牌”,任何国家都不会容忍损害本国尊严的恶意言论,韩国此次立法正是对这一原则的践行。
如今,韩国社会围绕该法案的争论仍在持续,理性声音与极端情绪的碰撞愈发激烈。中韩作为重要的经贸伙伴和近邻,保持友好关系符合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而遏制仇恨言论、拒绝极端反华情绪,正是维护双边关系的重要前提。这场立法风波不仅考验着韩国的政治智慧,更关乎其国际形象的塑造,后续法案能否顺利通过,无疑将成为影响中韩关系走向的关键变量,值得持续关注。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