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三国后期史料总觉脊背发凉。司马家夺权的路上,灭门成了家常便饭。曹爽三族、王凌三族、夏侯玄三族…血把洛阳的青石板都浸透了。可你发现没?有群人总能从屠刀下溜走——司马昭的亲叔叔司马孚公开喊“臣到死都是魏臣”,司马伷包庇叛将之子诸葛靓。嗯,权力游戏的潜规则,全写在这群“自家人”的生死簿上了。
![]()
一、带着皇帝打叛军?司马昭的终极防弹衣
公元257年,诸葛诞在淮南造反,动静闹挺大。司马昭的操作堪称魔幻——他拽着皇帝曹髦和郭太后一起亲征!《晋书》轻描淡写记了句:“帝及太后东征,召三方兵,众二十六万。” 二十六万大军啊,粮草辎重拖拖拉拉,皇帝太后凤辇龙旌的,打仗还是春游呢?
为啥非得这么折腾?十年前王凌造反时,司马懿可没带皇帝。但司马昭吃过亏——他哥司马师平定毌丘俭叛乱时,文钦一箭射中他眼睛,回去就伤重死了。司马昭上位才两年,根基不稳,怕离了洛阳老巢被人端了。带着皇帝太后,叛军敢进攻?那就是弑君!战场流矢不长眼,万一射中御辇…嗯,你细品。
更绝的是,连诸葛诞的降兵都看穿这套路。有个叫王基的将军抓了俘虏,对方直接说:“诸葛诞说司马昭挟持天子,打他就是打皇帝,大伙不敢真动手…” 政治绑架玩到这份上,也是旷古奇闻了。
![]()
二、“灭三族”流水线上的漏网之鱼
司马家的杀人账本有多厚?高平陵之变,曹爽集团核心连坐诛杀,三族尽灭;王凌楚王案,白发老臣被押解进京,路上自尽还要戮尸;夏侯玄这种名士兼大舅哥,说砍就砍…《三国志》里“夷三族”仨字出现频率高得吓人。
可偏偏司马孚活得像个bug。曹髦当街被杀,血还在淌呢,这老头扑上去抱着尸体哭嚎:“杀陛下者臣之罪啊!” 满朝文武吓得缩脖子,心想这老东西找死呢?结果司马昭眼皮都没抬。后来司马炎逼曹奂禅位,司马孚又冲出来拉着退位皇帝的手抹眼泪:“臣死为大魏之纯臣!” 这操作放别人身上早灭门十回了,可司马孚呢?封长乐公、食邑四万户,上殿司马炎亲自扶,活到九十三善终。
为啥?血缘呗!司马孚是司马懿亲弟弟,按宗法属于“诸父”。司马师兄弟再横,也不敢动亲叔叔——否则“孝治天下”的牌坊就塌了。权力集团的核心逻辑,永远是血缘大于道义。
![]()
三、叛徒之子的免死金牌
诸葛诞兵败时,他儿子诸葛靓正在东吴当人质。按惯例这种“逆属”必死,可《晋书》突然笔锋一转:“吴平,靓逃窜不出。” 逃?普天之下莫非王土,能逃哪去?
原来是他姐夫司马伷出手了。这位司马懿的庶子、司马昭的异母弟,时任镇东大将军,灭吴战役的统帅之一。破建康后他私下把诸葛靓藏起来,后来还安排他去洛阳“自首”。司马炎看着跪在殿前的小舅子,转头问叔叔:“咋办?” 司马伷轻飘飘一句:“匹夫之怨,何足挂齿。” 得,人就这么保下了。
想想当初邓敦说句“蜀不可伐”就被斩首示众,诸葛靓这待遇…啧,权力圈子的亲疏远近,比律法条文好使多了。
![]()
四、温情脉脉的家族企业
司马家对自家人确实够意思。司马孚装忠臣装一辈子,司马炎配合他演戏:您老上殿不用行礼(乘车上殿),我给您敬酒(亲奉上寿),咱爷俩关起门来是一家(家人之礼)。司马伷更离谱,藏匿钦犯还升官,后来封琅琊王,配享太庙。
可这套“家族保护伞”到西晋就玩不转了。八王之乱时,楚王司马玮杀汝南王司马亮,赵王司马伦毒死惠帝司马衷,成都王司马颖又砍了长沙王司马乂…杀红眼时谁还记得你是堂兄叔父?司马伷的孙子司马睿逃到江南建东晋,回头看中原司马宗室被屠戮殆尽——血缘护身符?在绝对权力面前纸糊的。
![]()
司马昭们前期对宗亲的宽容,与其说是亲情,不如说是投资。司马孚的“忠臣秀”能安抚旧魏势力,司马伷救诸葛靓可显新朝气度。等皇权稳了,投资回报率下降…嗯,你看司马孚死后谥号“安平”,可八王之乱里那些王爷们,连全尸都…等等,刚才说哪来着?哦对,诸葛诞坟头的草,怕是比司马孚的墓碑还高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