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最近,卡尼政府推出的这份自救型财政预算让我产生了浓厚兴趣。一位从未涉足议会政治、长期扎根央行的专业人士出任总理后,竟在上任之初就让加拿大政府进入2025年无正式预算的非常态运行模式。
如今他终于提交了覆盖未来五年的财政规划草案,并强硬表态:若国会不予通过,便将解散立法机构重新选举。这一系列操作究竟是背水一战的国家突围,还是政治素人的一次豪赌?加拿大能否借此摆脱当前经济困局,真正走上自主发展之路?
![]()
非常规总理与激进预算
卡尼的独特之处在于彻底脱离传统政客的成长轨迹——没有议员经历,未曾执掌地方行政,多年深耕于中央银行等专业技术岗位的经历,使他少了政坛常见的妥协姿态。
取而代之的是专家式的决断力,甚至带有些许刚硬色彩。这种特质,在其财政决策中展现得淋漓尽致。2025年政府在缺乏国会批准预算的情况下持续运作,在西方民主体制中极为罕见。
![]()
当他最终递交涵盖明年起五年期的预算方案时,态度更是出乎意料地坚决:“批不批准随你们,不批就重选。”这番言论看似鲁莽,实则精准把握了当下权力格局的微妙平衡。
此前自由党距离预算案通过仅差三席支持,但在草案公布前夜,一名原属保守党的议员宣布转投自由党阵营,差距缩小至两票。此时选择提前大选,自由党极有可能赢得多数席位。
![]()
这也正是其他政党不敢轻易对抗的关键所在。原本小党派正欲利用执政联盟脆弱的票数优势进行利益交换,毕竟在这种边缘化局面下,正是他们抬高要价的最佳时机。
但卡尼并未按常规政治逻辑行事,而是以最直接的方式打破僵局。这种非典型操作不仅源于他非职业政客的身份背景,也透露出对加拿大现有党争生态的深层不满。
![]()
与其陷入无休止的内部博弈消耗,不如诉诸全民授权推动结构性改革。他的做法,本质上是一场以民意为基础的政治重构尝试。
预算案的两大核心赌注
这份被卡尼称为“加拿大重生起点”的预算计划,聚焦两个战略方向:对内压缩行政开支,对外强化国防独立能力,每一步都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决心。
![]()
节流的核心目标清晰且具冲击性:在未来五年内削减600亿加元的政府运营成本。这笔巨额节省,很大一部分预计将从公共部门人力结构中实现。
对于许多移民至此、历经艰辛才获得公务员职位的人来说,这项政策无疑如雷轰顶。长期以来,加拿大公务员体系被视为铁饭碗代表,部分部门甚至普遍存在每周远程办公超三天的现象。
![]()
行政效率低下的问题早已显现,卡尼提出的裁员设想,或许并非旨在大规模解雇人员,更多是借压力机制倒逼体制自我革新。
在福利导向的发达国家中,裁减公职人员面临巨大阻力——工会抗议、舆论反弹难以避免。然而该计划的象征意义远超执行细节,它传递了一个明确信号:不能再沉溺于安逸状态。
![]()
必须推动公务系统提升响应速度,减少流程空转和资源浪费。现实来看,加拿大政府运作效率确实存在显著优化空间。
远程办公泛滥带来的沟通断裂、项目推进迟缓等问题,早已引发公众不满。此次预算设计,可谓切中了制度改革的痛点。
![]()
而在外部战略层面,自立主张更具争议性与关注点。预算中超过四成资金被划归为增强国家自主性的专项支出,其中重中之重便是国防投入的大幅跃升。
众所周知,特朗普时期曾强烈要求北约成员国将国防支出提升至GDP的2%。卡尼不仅承诺明年即达标(约合300亿加元),更提出一项惊人远景:到2035年将国防开支增至GDP的5%。
![]()
这一比例在和平年代显得格外突出。作为典型的高福利国家,加拿大财政本就负担沉重,大量资源用于医疗、养老与社会救济。
如今却要腾挪巨资投入军备建设,无异于重新分配国家资源蛋糕。更重要的是,如此庞大的军事投资必须有清晰的战略指向。
![]()
所谓“自立”,必然意味着需防范特定对象。从地缘关系与经贸摩擦角度分析,加拿大当前最需应对的,正是南方邻国美国。
美方不仅多次对加拿大商品加征关税,历史上也曾显露吞并意图,近年来更在北美自由贸易协定谈判中频繁施压。
![]()
买武器还是买时间
卡尼的军费扩张蓝图虽显雄心勃勃,实则陷入现实困境。这些资金究竟如何使用、能否产生实质效益,成为外界广泛质疑的焦点。
从武器采购路径看,加拿大几乎无太多可行选项。俄罗斯装备因地缘立场对立基本排除;欧洲军工虽可合作,但当前欧洲自身安全局势堪忧,联合采购恐反受牵连。
![]()
跟随欧洲步伐,等于主动入局成为棋盘上的棋子,而非主导者。剩下的选择只剩美国或中国。
采购美国武器看似符合政治正确,但实际困难重重。例如台湾地区订购的千亿级美军备至今未交付一架战机,反映出美国军工产能严重滞后。
即便加拿大下单,也可能十年后才收到成品,届时技术早已落后一代。更重要的是,购入美式装备无法形成对美威慑,仅能应付局部小规模冲突。
这笔开销更像是向强邻缴纳的安保费用,而非真正的国防建设。
![]()
若转向中国军备,则可能引发美国警惕,间接遏制其过度干预冲动。但此类举措在加拿大国内几乎毫无民意基础。
当地主流媒体长期对中国持偏见性报道,民众接收的信息多为片面负面内容。一旦政府公开提出引进中国武器系统,必将掀起轩然大波,甚至危及政权稳定。
![]()
这种根植于舆论层面的认知壁垒,比任何政治阻力都更难突破。因此,卡尼的国防预算更像是一种战略性缓冲手段。
明年美墨加三国即将重启北美关税协议谈判,此时抛出300亿加元军购计划,并辅以2035年GDP 5%的长期承诺,显然是为了稳住美国情绪。
争取关键窗口期,为本国经济结构调整创造时间和空间。
![]()
目前加拿大经济形势严峻,与美国关系持续紧张。若想拓展与亚洲市场的贸易联系,首要前提是避免与华盛顿彻底翻脸。
而在亚洲范围内,有能力大量进口加拿大矿产、天然气等资源的国家,正是中国。这一表面矛盾的战略布局,实则是卡尼政府面对现实压力下的理性抉择。
用军费投入换取和平发展空间,再依托与亚洲经济体的合作激活本国产业活力。
顺势而为的成长逻辑
审视卡尼政府的预算决策过程,我越发意识到,任何重大政策的出台都离不开对社会底层价值观的深刻理解。
政府行为本质上是亿万民众价值取向的聚合体现,正如人工智能中每个词向量叠加构成语义整体,唯有读懂普通人的真实诉求,才能洞察政策背后的深层动因。
这份自救预算是否能够顺利实施并取得成效,仍有待时间验证。但卡尼所展现出的打破陈规的魄力,至少为这个深陷停滞的国家开辟了一条全新的可能性路径。
而我们每个人在面对人生挑战时,也不妨尝试跳出惯性思维,寻找属于自己的顺势而行之道。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