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宝钗是出了名的好老人,无论是谁有困难,她都能伸出援助之手。比如,暗中接济邢岫烟的生活,私下赞助史湘云办螃蟹宴,平时将自己的衣服借给丫环金钏儿……
援手方式各不相同,尤其是她给宝玉送药,给黛玉送燕窝的举动中更为明显。
![]()
贾宝玉与戏子蒋玉菡交往过密,惹祸上身,忠顺王府派出长史到荣国府要人。
贾政送走忠顺王府的人之后,将宝玉关进书房,痛打一番。
挨打过后,宝玉被人抬回屋,贾府众人纷纷前来探望,薛宝钗第一个出场:
“手里托着一丸药走进来”(《红楼梦》第三十四回)
薛宝钗为何要如此招摇过市?
目的很简单,就是要扩大影响,把药丸变成“行走的关怀广告牌”。她当着袭人等丫环的面儿,一字一句嘱咐:“晚上把这药用酒研开,替他敷上”,转头又对宝玉说:“早听人一句话,也不至今日。别说老太太、太太心疼,就是我们看着心里也疼。”
这个举动,暗含心机。
先是用语言,巧妙地进行身份绑定。“我们”两字一出,直接把薛姨妈、王夫人划入同一阵营。
其次树立个人形象,这个举动在长辈眼中是“懂事”,在同辈看来是“热情”,在下人们看来是“周全”。
最巧妙的是避嫌。她和贾宝玉的金玉良缘闹得沸沸扬扬,只着“托着走”,才不会让人怀疑她的私情——“坦荡到不像装的”,才是最高级的“此地无银三百两”。
给贾宝玉送一丸药大张旗鼓,但给林黛玉送燕窝时,薛宝钗明明答应亲自来,却最终派了一个不知名的老婆子出马。
![]()
《红楼梦》第四十五回,薛宝钗劝林黛玉少吃药多吃燕窝,得知林黛玉有顾虑时,她主动提出可以将家里剩下的燕窝送来。临走时,林黛玉道:“晚上再来和我说句话儿。”宝钗答应着便去了,不在话下。
但是到了晚上,薛宝钗失言,只是派了一个老婆子送来燕窝。原文写得很详细:
就有蘅芜苑的一个婆子,也打着伞提着灯,送了一大包上等燕窝来,还有一包子洁粉梅片雪花洋糖。
薛宝钗为何失约?如此“低调操作”暗藏深意。
一是防流言。她和黛玉是“潜在情敌”,私下送贵重补品等于递把柄,婆子公开送则成了“亲戚间的寻常往来”;
二是体谅人。林黛玉自尊心极强,直接送燕窝像施舍,让婆子迂回转交,林黛玉收的心安理得;
三是留退路。万一黛玉拒收或传闲话,婆子就是“缓冲带”;
四表真心。燕窝配“洁粉梅片雪花洋糖”,迎合林黛玉这种南方女孩爱喝的甜口,细节里藏着“我懂你”的关心。
薛宝钗出身商贾世家,送东西非常在行。
给宝玉的药丸走“明线”,通过袭人、王夫人等关键人物扩散影响力;给黛玉的燕窝走“暗线”,借紫鹃传递她的善意。
这种双线操作既避免了厚此薄彼的指责,又在不同朋友圈层树好了形象。
进一步琢磨,薛宝钗如此做事,暗藏大道理:
![]()
宝玉挨打事件在贾府的传播度,相当于今天的热点话题;她托着药丸的视觉符号,就是定格封面。这样做的目的就是——做了什么很重要,有多少人看到你做了什么更重要。
她派人给林黛玉送燕窝,用的是复利之法。每日一两燕窝粥的“舌尖认同”,最终降服林黛玉,当黛玉跟宝玉说“谁知她竟真是个好人”时,薛宝钗完胜。
薛宝钗的做法也非常适用于现代,职场之上,对“关键人物”要“明着好”。就像给重要客户送礼,与其偷偷塞红包,不如在公开场合表达——前者没格局,后者天下知;对“特殊关系”要“暗着帮”。朋友失业时,别在朋友圈喊“加油”,悄悄发个招聘链接,加一句“看到适合你的”,比任何声援都有力。
职场百年,本质还是人性,所谓的“生存策略”,不是“一刀切”的真诚,而是懂得“见人说人话,遇病递药方”——东西要好,方式要妙,这才是精髓。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