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市场化与市场化教育
周末双休虽然已经开始强制执行一段时间了,但是到了各地,落地情况并不一致,有些地方贯彻执行,有些地方变相执行,有些地方理都不理,多数人还是坚信终究会走回老路。
![]()
确实,过去几十年的教育施政,一直在原来惯有的轨道上越走越远,形成了今日积重难返的教育内卷。这篇文章,将通过梳理过去四十年的教育市场化行为,来说明今日市场化教育形成的原因。可以不武断地说,当下的教育问题都是教育市场化施政方向的结果,而当下的教育从社会学角度来说,可以称作市场化教育。
我说的市场化教育,不同于以往从教育学领域说的,比如应试教育、素质教育、人文教育、科学教育、劳动教育等等,而是指,把教育目标简化为可量化的升学率与分数排名,把学校当作工厂,把学科与课程切割为可量化测评的模块,把教师转化为知识技工,把传授知识当作标准化生产流程,把课堂当作解题训练,最终将教育对象异化为承载分数的教育商品的教育模式。只要梳理一下过往的教育施政经历就会明白,这种结果的形成是必然的。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市场化改革经历了从探索试点到深化调整的多个阶段,逐步形成了政府主导与市场机制相结合的教育发展模式,但是多数情况下,政府主导的力度远远不及市场化力量,或者政府行为被资本绑架,导致在市场化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1977年高考恢复,重新确立了教育选拔的公平性。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基础教育“地方负责、分级管理”,赋予地方政府更多办学自主权,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教育,初步打破政府包揽办学的局面。
表面上看,政策给了地方政府权力,实际的问题是,教育是花钱的,需要投入的,中央是让地方政府自己解决教育投入不足的问题。地方政府为什么要把钱投入不能产出的领域?地方财政投入到教育领域能为地方GDP增长多少?不能。那么教育领域缺乏资金投入问题怎么解决?于是,民办教育开始萌芽,部分学校尝试“民办公助”“公办民助”模式,但规模较小,政策尚不明确。
改革开放后,社会生活稳定,人口出生率增长,改革开放经历十几年之后,社会财富有了一点的积累,适学儿童也到了就学高峰期,当时的基础教育已经远远不能满足老百姓的需求。
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以政府办学为主、社会各界共同办学”的体制,鼓励多渠道筹资。基础教育领域出现“转制学校”“名校办民校”等模式,名校通过民办分校收取择校费,缓解财政压力,但也加剧教育资源分化和教育市场化。
2002年《民办教育促进法》出台,明确民办学校与公办学校的平等地位,社会资本加速进入教育领域,高等教育领域涌现民办独立学院,基础教育阶段民办学校数量激增,这既满足了老百姓接受更好教育的需求,又以教育拉动内需,推动GDP的增长。这个阶段,民办学校尤其基础教育阶段民办学校如雨后春笋出现。今天教育的内卷可以说就是教育市场化的结果。
老板们投资教育兴办学校的目的可不是做公益,而是为了赚钱。私立学校想赚钱当然要提升学校的升学率与优秀率,吸引学生就读,尤其吸引优质学生就读,于是各种提前招登场,掐尖招生,有些地方政府甚至以行政手段强行推进本地方头部民办学校的扩张。私立学校一方面抢生源、买生源,一方面延长教学时长,一方面买命卷信息,形成了教育的剧场效应,使得原先规规矩矩办学的公立学校也被动卷入了竞争之中,于是公办学校也跟私立学校一样,周末上课、寒暑假补课、收费等等都出现了,教育彻底市场化。再叠加上房地产热,住房、医疗、教育成了新时代压在老百姓身上的新的三座大山。
当优质教育资源向城市和重点学校集中,择校热兴起。择校热又催生高价学区房和课外培训市场。尽管政策多次禁止公办学校乱收费,但市场需求的驱动使隐性择校行为长期存在。
随着教育乱象频出,2012年教育部等部委出台《治理义务教育阶段择校乱收费的八条措施》,限制“占坑班”和“校中校”,要求民办学校与公办学校脱钩,遏制过度逐利行为。2016年《民办教育促进法》修订,将民办学校分为营利性与非营利性两类,规范资本进入教育领域的方式,明确义务教育阶段不得设立营利性民办学校。
政策是出台了,执行了吗?落地了吗?怎么执行?老板投资巨额资金,你让他不赚钱?更何况私立学校背后有多少的权力股份?这么大的利益空间释放出来了,你让他自断钱财来路?开玩笑!眼下教育市场化的力量完全裹挟教育发展的方向,没有从顶层制度设计层面拨乱反正,单单推行双休是解决不了根本问题的。
上一篇《周末双休到底触犯了哪条天条》推出之后,留言很多,争论很多,大家各自站在自己的角度,盲人摸象一般,都无法廓清迷雾,指向问题的本质,本文仅从教育施政角度对问题的形成聊表看法,欢迎大家各抒己见。
双休到底会不会推行,我个人的观点是一定会。留言中大家都提到家长没有双休,孩子双休了,家长如何承担起家庭教育的责任?话说得很对,这就指向了我们当下社会各个行业各个领域的内卷,结果是生育率断崖式下降,生育率断崖式下降会带来很多问题,也会增多社会不稳定因素,这是高层必须面对和担忧的。在教育领域,也必定会有组合拳,双休只是当下简单的可行的措施,后续必定就会有相关政策和措施。政策重心一定会转向规范市场行为与强化公共服务属性,力求在效率与公平之间寻求平衡,增加农村和贫困地区教育投入,通过“两免一补”政策减轻家庭负担,平衡市场化带来的区域差距。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