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道玉离开的消息传来,人们更多谈起的,不是他做过多少行政决定,而是他留下的一句话——“中国大学的校训里,几乎看不见‘自由’二字。”
这句话像是一块石头落进深水,悄无声息,却激起层层涟漪。
![]()
他一生与教育打交道,恢复高考、推行学分制、打造武汉大学的改革实验……每一项放在今天都算“破天荒”。可直到生命的最后几年,他依旧对教育最大的疑问只有一个:为什么我们口口声声要创新,却不愿在校训里写上“自由”两个字?
一、刘道玉眼中的“自由”,不是口号,而是一种能力
刘道玉年轻时,是在资料匮乏的年代读成化学家的。他进入高教系统后,很快发现一个问题:学生的思考路径太一致,像被同一张模子刻出来的。
为什么会这样?他认为原因很简单:
——从小学到大学,孩子们获得的不是判断能力,而是标准答案。
他在武大任校长时,最先动的不是校训,而是制度。那几年武大出现了许多让今天学生听到都惊讶的做法:
- 学分制,不同能力的学生自己规划节奏;
- 主辅修制度,一个学生可以走两条学术线;
- 插班生制度,学习好的直接跳级;
- 导师制,让学生提前接触科研;
- 学术假制度,老师去外面走走再回来教书;
- 贷学金制度,让家境困难的孩子能安心读书。
这些措施有一个共同指向:让学生拥有选择的权利。
![]()
刘道玉说过:
“天才不是培养出来的,是在自由环境里自然长出来的。”
这句话不是理念,是他亲眼看到的现实。
改革后的武大,学生主动参与科研的比例从原来的个位数升到三成以上;
80年代到90年代,武大本科生进入国内外顶级实验室的数量开始成倍增长;
不少后来在科研与创业界出名的人,都在回忆中提到当时的“自由氛围”。
自由不是放飞,而是一种让人能“自己长”的能力。
二、为什么中国大学校训里却很少出现“自由”?
在刘道玉看来,这是教育历史形成的必然结果。
中国近代大学的诞生,是在“中体西用”时代。
当时的大学主要学习西方知识,却很少引入西方教育的精神底色——尤其是学术自由。
北京大学是在蔡元培之后才把“兼容并包、思想开放”写进气质里;
清华大学的“独立精神、自由思想”也不是校训,而是陈寅恪写在王国维纪念碑上的话;
燕京大学、南开大学、之江大学等老教会学校倒是强调过“自由”,但二战之后,体系发生变化,这部分传统渐渐淡了。
![]()
结果就是:
我们今天的大学校训,大多是“博学、审问、明辨”这一类,很少真正触及“自由”。
这并不是故意回避,而是因为“自由”一词太容易被误解。
在不少人眼中,自由等同于“不受限制”。
在刘道玉看来,这是误会。
教育中的自由,是让人能自主判断,而不是想做什么就做什么。
他举过一个形象的例子:
同样的种子,放在石板和土地上的生长结果完全不同。
教育的任务不是替种子决定长成什么,而是给它一个能自由发芽的环境。
这句话放在任何时代都不过时。
三、为什么刘道玉的“自由教育”在今天更重要?
因为时代变了,中学生和大学生面临的压力,比他当校长的时代更大。
数据显示:
- 2023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突破,历史新高;
- 用人单位在求职季最常提的词是“创新能力”;
- 而不少大学生自述:大学四年最常做的事情,是“按要求完成任务”。
看似矛盾,其实一点都不矛盾。
![]()
当教育越来越以“结果”为导向时,学生用于“自由试错”的空间就越来越少。
刘道玉在晚年强调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
“没有自由,就没有原创性。”
科学史上所有伟大的突破,起点几乎都是不被理解的想法;
硅谷的诞生,源自斯坦福大学长期坚持“让自由之风吹来”的校训;
美国大学教授协会在上世纪就提出“学术自由、学术自治和学术中立”三大原则,这三件事至今支撑着他们在科研上保持世界领先。
回到我们自己身上——
为什么现在这么强调“创新驱动”?
为什么大厂、科研机构都在抢“有原创能力的人”?
为什么大学毕业生同质化越来越严重?
很多问题的答案,其实刘道玉几十年前就指出过:
教育缺少自由,学生就难产生原创思维。
![]()
这并不是教育主管部门的问题,而是整个社会对“自由教育”的认识仍然停留在模糊层面。
我们谈成绩、谈就业、谈专业排名,却很少谈——
一个学生是否拥有独立判断的能力。
而这,恰恰是大学存在的核心价值。
尾声:刘道玉离开了,但“自由”这个词会被重新提起
刘道玉这一生,性格很硬,却也很单纯:
只相信教育应该让人变得更自由。
他当校长的年代,改革大胆又充满争议;
他离开岗位之后,仍旧坚持写文章、和年轻人交流,几十年如一日。
他不是完人,但他留下的最大财富,是一个提问:
既然创新如此重要,为什么我们的大学校训里,没有“自由”两个字?
![]()
这个问题不会因为他离世而结束,反而会让更多人重新思考:
——我们到底希望下一代成为怎样的人?
——我们希望大学是“知识工厂”,还是“思想生长的园地”?
——我们如何让孩子既能脚踏实地,又能仰望星空?
答案没有标准,但方向已经很清楚:
自由,是教育最稀缺、也最值得珍惜的能力。
而刘道玉,至少让我们愿意再一次讨论它。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