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军事专家维克托·穆拉霍夫斯基最近说了句大实话。
他在一篇技术评论里直言不讳:俄罗斯的竞技场-M主动防护系统,面对小型无人机基本没辙,
这套系统的雷达探测不到那些用塑料等低可见度材料做的小无人机,更别提拦截了。
![]()
竞技场-M从苏联末期就开始搞了,到现在几十年过去,俄罗斯国防部门和官媒一直把它当宝贝宣传。按照官方说法,这套系统能自动探测来袭的反坦克导弹和无人机,在它们打中坦克之前就发射拦截弹把威胁消灭掉。
听起来很美好。可现实是,这套系统到现在都没大规模装备部队。
乌克兰战场上,FPV无人机满天飞,这种第一人称视角操控的小型攻击无人机,价格便宜,飞得又低,专门盯着装甲车辆打。俄军坦克损失不少就是栽在这上面。
你要是去看前线视频,会发现俄军坦克上焊的都是临时加装的铁笼子,还有各种野战自制的防护装甲。这些东西看着粗糙,可也是没办法的办法。说白了,就是竞技场-M这种高科技装备没法用,只能靠这些土办法凑合。
穆拉霍夫斯基点出了关键问题
竞技场-M的雷达在探测小型无人机时有两个致命缺陷。第一个是材料问题。现在很多小型无人机用的是塑料这类无线电透明材料,电磁波打上去直接穿过去了,雷达根本收不到回波。
第二个问题更麻烦。小型无人机飞得低,雷达截面积又小,很容易被地面杂波淹没。传统防空雷达用的多普勒探测和动目标显示技术,对付这种目标效果很差。尤其是无人机贴着地形飞,速度还慢,跟地面背景混在一起,雷达压根分不清。
![]()
穆拉霍夫斯基说得很直白:"以目前已知的俄罗斯雷达技术水平,这种探测能力尚未实现。"
用于目标探测、跟踪和排序的算法也不成熟。无人机飞行轨迹不规则,速度又慢,现有算法处理不了。这些算法方面的解决方案,"尚未开发出来"。
这几个"尚未"说明了什么?技术短板补不上来。
乌克兰战场上的情况很说明问题,
开战初期,俄军装甲部队损失惨重。除了反坦克导弹,大量坦克是被无人机打掉的。FPV无人机携带的炸药不多,可专打坦克顶部薄弱位置,一炸一个准。
俄军很快反应过来,开始给坦克加装防护笼。这些笼式结构焊在炮塔上方,形成一个金属网格。无人机撞上来,炸药在笼子上引爆,冲击波和破片被挡住一部分,下面的装甲能保住。
这种改装在前线部队里遍地开花。有的坦克上焊的笼子像鸟笼,有的干脆拿钢板直接糊上去。看着简陋,可实战效果还行。至少能让无人机没法精确命中要害部位。
可这也说明一个问题:竞技场-M这种高大上的主动防护系统,在前线根本没影子。前线需要的是能马上用的装备,而不是实验室里还在调试的原型机。
![]()
对比一下中国的GL6主动防护系统,差距就出来了。
GL6在公开测试里展示过拦截小型无人机的能力。测试场景是这样的:一架无人机挂载火箭弹,从高处对坦克进行攻顶打击。GL6的雷达探测到来袭目标,系统快速计算弹道,调整拦截装置射角,发射拦截弹。整个过程自动完成,无人机发射的火箭弹在半空中就被打掉了。
更厉害的是另一个测试。地面有反坦克火箭弹射过来,空中还有无人机投弹,两个威胁同时出现。GL6同时跟踪两个目标,先后发射拦截弹,把两个威胁都干掉了。这种多目标应对能力,在公开测试里还是头一回。
GL6用的是随动式设计。简单说就是拦截装置能快速转动,调整射击方向和角度。来袭目标不管从哪个方向,什么高度,系统都能调整姿态迎击。这个设计专门克制无人机的攻顶打击。
从技术路线看,GL6解决了俄罗斯竞技场-M面临的两个核心问题。首先是雷达探测。GL6的雷达能识别和跟踪小型低速目标,不会被地面杂波干扰太多。其次是算法。系统能处理不规则运动轨迹的目标,实时计算拦截参数。
这两点正是穆拉霍夫斯基说俄罗斯"尚未实现"和"尚未开发"的能力。
主动防护系统的核心是三个环节:探测、决策、拦截。
![]()
探测环节需要雷达能看见目标。小型无人机雷达截面积只有零点几平方米,飞行高度几十米,速度每秒十几米。这种目标对雷达性能要求很高。需要高分辨率,需要能过滤杂波,还需要足够的更新速率。
决策环节考验算法。目标探测到了,系统要判断威胁等级,计算拦截时机,选择拦截方式。这些计算要在零点几秒内完成,容错率极低。算慢了,目标打中坦克了。算错了,拦截弹打偏了。
拦截环节看机械性能。拦截装置要快速转动,精确指向目标方位。发射机构要可靠,拦截弹要有足够的杀伤范围。
竞技场-M卡在第一步和第二步,雷达看不清小目标,算法处理不了复杂轨迹。后面环节再好也没用,因为前面识别不出威胁。
GL6三个环节都打通了,公开测试证明,系统能发现目标,能算准弹道,能打中威胁。这套流程在实战条件下跑通,才能说主动防护系统真正实用化了。
俄罗斯在主动防护系统上投入不少。竞技场系列从1980年代搞到现在,换了好几代。可投入多不等于成果好。技术路线选错了,或者工程能力跟不上,钱砸进去也出不来东西。
![]()
现代战场上,无人机威胁越来越大。价格便宜的FPV无人机,几千块钱一架,能打掉价值几百万的坦克。这种不对称作战方式,让传统装甲部队压力很大。
主动防护系统是应对无人机威胁的有效手段之一。能拦截无人机的主动防护系统,给装甲车辆多了一层保险。可这层保险不是随便就能做出来的,需要雷达技术、算法能力、工程水平全面过关。
穆拉霍夫斯基的评论很坦诚,直接说出了俄罗斯在这方面的短板。技术问题解决不了,主动防护系统就只能停留在宣传阶段,没法大规模装备部队。前线士兵还得靠焊铁笼子这种土办法保命。
中国GL6的测试成果,证明主动防护系统拦截无人机在技术上可行。关键是雷达和算法要过关,工程实现要可靠。这套系统如果继续升级,对付更复杂的无人机威胁也有潜力。
装甲防护从被动防御到主动拦截,是个大趋势。谁能率先把主动防护系统做成熟、做可靠,谁的装甲部队在未来战场上就更有生存空间。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