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经济观察报》报道,10月29日至30日,兰州农商银行再度将200处房产标的挂上京东资产平台进行拍卖。之所以用“又”,是因为该行此前已累计上线700个房产标的,仅2025年就新增630个。
与此同时,其他银行也纷纷加入“卖房大军”。吉林银行挂牌2099处房产,天津银行1227处,中原银行、温州银行、大连银行等均有数百处标的。
尤为突出的是各地农信系统,其挂牌量堪比中型开发商。四川农信系统自2024年11月以来已出售24821个标的,辽宁农信系统11369个,贵州农信9539个,吉林农信2374个。
![]()
需强调的是,这些数字并非具体套数,因部分标的为打包出售,实际房产套数更为惊人。以兰州农商行近期挂牌的天水市某标的为例,其中包含471套商业用房,起拍价5.5亿元。
银行何以成为房产主要卖家?根源在于两方面。
其一,房贷违约数量激增。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5年1-9月全国新房销售面积同比下降5.5%,销售额降幅较1-8月进一步扩大,市场低迷可见一斑。
![]()
伴随楼市疲软,无法按时还贷的借款人日益增多,既包括个人住房贷款,更涉及以房产抵押的企业或个人经营贷,后者因借款规模大、抵债房产套数多,影响更为显著。
例如,2022年兰州农商行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智峰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4.6亿元贷款本息,最终获得沈抚新区育才壹品小区250余套未售住宅及十余套商铺作为抵债资产。
不良贷款激增直接推高银行需处置的资产规模,形成“坏账—抵押物执行—房产持有”的链条。
![]()
其二,直接卖房效率更高。过去银行处置不良资产多依赖两种路径:一是将债权打包出售给AMC(资产管理公司),但此举往往导致大幅亏损;二是通过司法拍卖变现,但传统模式下银行通常不设专门部门,依赖法院和拍卖公司处理。
随着需处置的抵押房产数量激增,成立专门部门集中处理的边际成本降低,经济性凸显。银行可先通过法院强制执行将房产过户至名下,再以自身名义对外销售,既减少中间环节损失,又提升处置效率。
更重要的是,银行直销房产能增强购房者信心。相较于法拍房可能存在的长期租约、产权纠纷或原住户拒迁等问题,银行通过风控体系筛选后的房产风险更低,且出现纠纷时可直接向银行维权,降低了购买顾虑,有助于加速成交并回笼资金抵偿债务。
![]()
不过,若楼市持续下行,银行手中滞销房产恐越积越多,届时“最大房东”的身份或将从现象变为现实,这绝非乐观信号。
银行的核心职能是金融中介而非房地产持有者,过度积压房产不仅占用资金、增加运营成本,更可能因市场价格波动导致资产贬值,加剧金融风险。如何平衡不良资产处置与市场风险防控,将成为未来银行业乃至整个金融体系的重要课题。
当前,部分银行已开始探索多元化处置方式,如与房企合作推出“以租代售”模式,或引入专业机构进行资产证券化,试图在降低自身风险的同时激活存量资产。
![]()
但无论如何,银行大规模持有并处置房产的现象,已折射出房地产市场的深层结构性矛盾——当个人与企业还款能力承压,银行不得不从“放贷者”转变为“资产管理者”,这一角色转变既是对市场环境的被动适应,也蕴含着潜在的系统性风险。
如何在保障金融稳定的前提下,推动房地产市场软着陆,仍是摆在监管层、金融机构及市场各方面前的重大挑战。
以上纯属个人观点,欢迎关注、点赞,您的支持是对原创最好的鼓励!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