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婆脱粉”四个字,像一记耳光,把内娱最后一层遮羞布扇得稀碎。
![]()
2024年7月,赵丽颖工作室一句“作品才是唯一桥梁”,让砸了七位数的站姐连夜销号;8月,同一位金主转身给周也包下50家黄金场次,票房秒涨,热搜却挂出“韭菜迁移”四个大字;9月,协会新规落地,点名“资金兜底式应援”,文件还没读完,粉头群已经连夜改名叫“观影团”。
![]()
三件事,一条线,把“饭圈氪金”直接送进ICU。
可故事不能只当瓜吃,得拆骨见髓:
为什么有人愿意花一套房的钱,只为听偶像在台上喊一句“谢谢”?
为什么偶像明明没掉代言,粉丝却先“自我清仓”?
为什么政策越收越紧,明星反而越赚越多?
答案藏在三张表里,看懂了就明白——2024的内娱,正在发生一场“无痛戒毒”。
第一张表:钱去哪了
第三方平台拉出赵丽颖全年数据,应援总额同比砍了37%,可品牌代言反增20%。
翻译成人话:金主爸爸们发现,不靠粉丝冲销量,靠国民度照样能卖货。
以前品牌要的是“秒空”,现在要的是“长红”。
粉丝氪得再狠,也只是把库存从仓库搬到卧室;而一部《风吹半夏》上星三轮,能把产品送进三四线超市货架,后者才是真实渗透。
所以“去氪金化”不是道德命令,是生意选择——品牌用脚投票,流量贬值,作品升值。
第二张表:人的心
![]()
脱粉富婆在微博写过长文,核心一句:“我花钱买了梦想,你却把梦想卖了。
心理学上叫“投射性认同”:我把不完整的我寄存在你身上,你变了,我就碎了。
以前偶像遥远,粉丝只能把理想人格外包给“人设”;如今工作室亲自下厂,把“姐姐好飒”做成PPT,按月更新。
粉丝以为自己在养女儿,其实是在玩股票,风吹草动就割肉。
一旦偶像转型——比如赵丽颖突然素颜演农村寡妇——预设剧本崩盘,投资血本无归,于是“粉转黑”比股票跌停还快。
说白了,这不是追星,是杠杆炒股,还是T+0。
第三张表:行业的锅
2021年“清朗”启动,平台关掉榜单、取消倒奶、锁掉打投通道;
2024年新规再补刀,连“包场”都要备案。
政策把“流量”拆成两段:
一段叫“可见度”,热搜、榜一、超话排名,全拔网线;
一段叫“可信度”,演技、收视率、上星次数,全摆桌面。
于是明星团队发现:继续玩数据,等于在ICU里蹦迪;转头做作品,反而能拿到医保报销。
![]()
杨幂把官方后援会改成“作品观影团”,杨紫把生日会开成“剧本围读”,流量们集体考编,不是觉悟高,是算法变了。
三张表拼在一起,就是2024年内娱的新坐标:
横轴——“情感绑架”褪色,
纵轴——“作品说话”升值,
原点——粉丝与偶像第一次坐下来,像甲方乙方一样谈合同:
“你负责把戏演好,我负责把票买正价,其余免谈。
那粉丝亏掉的钱、错付的情,就打水漂了吗?
看那位脱粉富婆的后续:微博清空,转身投了一家国货美妆,首场直播销售额破千万,标题写着“把遗憾做成事业”。
有人嘲笑她“追星人设崩塌”,我却看到另一种解毒:
当偶像不再是唯一光源,她把自己活成了灯厂。
这恰好暗合《人民日报》那句评论——茶与水相遇,彼此成就又不失本味:
水把茶泡开,茶把水喝香,喝完就各自干净,谁也别欠谁。
![]()
所以,下一次再看到“某某富婆脱粉”的热搜,别急着吃瓜。
那不是塌房,是楼盘拆迁;
不是感情破产,是资产重组。
旧规则里,粉丝是燃料,偶像是火箭;
新规则里,作品是桥梁,票房是体检报告。
桥稳不稳,报告说了算,粉丝终于可以从“韭菜”升级为“股东”——
不再为一句“谢谢”刷卡,而是为一张“合格证”买票。
内娱的“无痛戒毒”疗程才开到第二瓶点滴,离出院还早。
但至少,病房里第一次有人敢大声说:
“别给我打榜,给我打戏。
这句话,比任何声明都值钱。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