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五十大寿的御宴开得热闹,鎏金餐盘里的燕窝鱼翅堆得像小山,满朝文武吃得油光满面。乾隆正端着玉杯赏乐,眼角余光突然瞥见角落里的张廷玉,正偷偷用油纸包桌上的半块东坡肉,动作比偷和珅家银子还谨慎。龙颜当场一沉,御案拍得震掉了三只珐琅彩碗。
![]()
“大胆张廷玉!”乾隆的吼声把殿角的宫灯都震得晃了晃,“朕的御宴何等金贵,你竟敢当泔水般打包?传朕旨意,拖出去斩了!”话音刚落,张廷玉手里的油纸“啪嗒”掉在地上,老头吓得腿一软,磕头磕得脑门比御膳房的铜锅还亮,嘴里喊着“臣有冤情”,声音抖得像筛糠。
和珅在一旁看得乐呵,刚想添把火说“张大人此举有失体统”,就被张廷玉瞪了一眼。老臣抹了把额头的汗,颤巍巍道:“皇上息怒,臣这不是贪嘴!臣那小孙子昨儿还哭着要吃东坡肉,说宫里的肉比胡同口王屠户的香,臣这才斗胆……”话没说完,又重重磕了个响头。
乾隆本就没真打算斩他,听这话倒愣了愣,旁边的纪晓岚赶紧打圆场:“皇上您看,张大人这是舐犊情深啊!再说您的御膳做得这么好,剩了多可惜,打包回去给孩子尝尝,也是让百姓知道皇上的恩典呢!”说着还朝张廷玉使了个眼色,那模样活像茶馆里说和的掌柜。
![]()
乾隆摸着下巴上的龙须琢磨起来,目光扫过满桌剩菜--烤全羊只动了一条腿,佛跳墙还冒着热气,连刚上的冰糖燕窝都没人动几勺。他突然想起上次微服私访,见百姓家连窝窝头都不够吃,顿时觉得脸上发烫,刚才的火气消了大半,反而有点不好意思。
“罢了罢了,”乾隆摆摆手,语气缓和下来,“朕当是什么大逆不道的事,原来是疼孙子。这御宴本就该物尽其用,总比倒掉强。”他转头吩咐太监,“去,给张大人拿几个锦盒,把桌上的好菜都分一分,让他好好给孙子尝尝朕的御膳!”张廷玉愣了半天,才反应过来,连忙谢恩,眼眶都红了。
和珅看得眼馋,也凑上来说:“皇上,臣家那小子也总念叨御膳房的点心,要不……”话没说完就被乾隆瞪了回去:“你家银子堆成山,还差这点吃的?再说你小子上次把朕赏的翡翠如意都当了,还好意思要?”满殿大臣顿时哄堂大笑,和珅的脸涨得像御花园的月季花。
张廷玉捧着装满菜的锦盒,刚要出宫就被纪晓岚拦住,老纪挤眉弄眼地说:“张大人,你那小孙子要是爱吃,下次我带你去御膳房后门蹲点,刘总管那儿的酱肘子比宴会上的还香!”张廷玉笑得直不起腰,说:“还是你小子鬼点子多,不过下次可别让皇上知道,不然咱俩都得去喂御马。”
这事没过几天就传遍了京城,百姓都说乾隆是体恤臣子的好皇帝,连打包剩饭都不怪罪。御膳房也改了规矩,每次宴会结束,都会把剩菜分给大臣们带回家,再也没人敢铺张浪费。乾隆听说后,心里美滋滋的,还特意赏了张廷玉的小孙子一把小金勺,说是“鼓励节约粮食”。
![]()
又过了几个月,乾隆举办秋猎宴,张廷玉干脆带着小孙子一起赴宴。那小家伙一点不怯场,捧着碗把乾隆夹给他的红烧肉吃得干干净净,还奶声奶气地说:“谢谢皇上爷爷,这肉比爷爷打包的还好吃!”乾隆笑得前仰后合,当场宣布:“以后御宴,允许带家眷,就是要让孩子们知道,粮食来之不易!”
从此,清宫御宴多了道有趣的风景--大臣们带着家眷赴宴,孩子们吃得欢天喜地,大人们也不敢再浪费粮食。张廷玉的打包事件,反倒成了乾隆朝的一段佳话。后来有人编了段快板,唱的就是“张大人,胆子大,御宴打包不害怕,乾隆爷,度量大,体恤臣子人人夸”,一直传到了今天。
其实乾隆心里明白,治国就像过日子,勤俭节约才能长治久安。他看着满殿和睦的景象,端起酒杯一饮而尽,觉得这比任何山珍海味都让人舒心。而张廷玉呢,每次想起那天的事,都忍不住感慨:还好自己反应快,不然那半块东坡肉,差点就成了自己的“催命符”。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