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8号,国民党新任主席郑丽文赴马场町参加纪念公园,出席“白色恐怖秋祭追思会”,纪念白色恐怖受难者,岛内一下子炸锅了。
台湾地区政治受难人互助会8日下午2时在台北市万华区马场町纪念公园举行“白色恐怖秋祭追思会”,主题为“铭记历史、缅怀先烈、两岸同心、振兴中华”,郑丽文前往致词、献花,并唱安息歌。来自台湾各地政治受难人家属代表等近上千人参加。
![]()
郑丽文出席秋祭纪念活动
在两岸局势紧张之际,郑丽文出席秋祭并向牺牲烈士鞠躬、献花、致词,这是该秋祭纪念活动自1991年举办35年以来,国民党党主席首次出席该活动。
郑丽文出席这一秋祭纪念活动,非同寻常,她是国民党的新任党主席,刚刚走上领导岗位,正在打开国民党前行的新局面,在党主席位置上还没有完全坐稳,她敢去出席秋祭纪念活动,这出乎很多人的意料,连邱毅教授都表示,此前传出她要参加秋祭,但会不会因为压力太大而放弃,但郑丽文不但没有放弃,而且,还向牺牲烈士鞠躬、鲜花,还致词和唱安息歌,这让邱毅教授对她大加赞扬。但是,郑丽文此举并非鲁莽行事,她是有大智的,谋定而后动,她参加此次秋祭,表现出她是有大智慧的。
![]()
郑丽文参加秋祭
首先,她此举表现的是追求两岸和解,反对“白色恐怖”,这是正义之举,是得人心的活动,这样的活动有何不敢做的?
郑丽文致词时指出,近两天民进党与若干媒体故意带风向,严重误导秋祭的神圣庄严性,她表示自己2005年刚加入国民党时,就邀请“白色恐怖”政治犯陈明忠先生赴国民党中央党部,将和解之钥交给时任国民党主席的连战,促成后来的北京“破冰之旅”。郑丽文指出,国民党从连战、马英九以来,一直扛起历史重责大任、追求两岸和解,希望以后台湾不要再有“政治受难者”这五个字。
这意味着,郑丽文之所以参加此次秋祭,其主要目的是追求两岸和解,这是有利于两岸同胞化解分歧,有利于两岸统一的举动,她当然要做,也完全有责任做,所以,以此为宗旨,就不怕干扰,不惧受抨击。
此外,郑丽文表示,自己加入国民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希望能为“白色恐怖”政治受难者平反,她表示,“因为我相信台当局是为了台湾民众而存在,我希望每个人都有做梦的权利、追逐理想的权利跟自由”。她还强调,在这片土地上,每一个人都不需要为政治信仰付出青春生命这种惨重代价,这是台湾政治转型后,带给所有台湾民众最基本的权利,“这是我们的底线”。反对“白色恐怖”,反对政治迫害,反对以政治目的来剥夺每个人做梦的权利。她带着这样的目的去祭奠受迫害的烈士,这是政治进步的表现,是正义的行动,她带着这样的目的,就不怕任何干扰了,她向烈士鞠躬、鲜花,致词、唱安息歌,正是在为实现清明的的政治局势,让后来人“不需要为政治信仰付出青春生命这种惨重代价”。有了这样的深刻思考,郑丽文当然敢勇敢前行。
![]()
参加秋祭活动答记者
其次,郑丽文此次参加秋祭,有利于台湾民众铭记历史,不忘初心,坚持向着两岸统一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方向前进,是告慰先烈、英灵们的最好举动,郑丽文认为这是正确行动,当然要参加。
台湾1950年的“白色恐怖”是蒋介石专制政权为镇压中共地下势力和左翼思想,在台湾实施的大规模政治镇压行动,具有一些重要特点:
一是司法程序不透明,当时,台当局以《惩治叛乱条例》《戡乱时期检肃条例》等法规为依据,对涉嫌“叛乱”或“通共”的嫌疑人进行逮捕、审讯和处罚。整个过程缺乏公开透明的司法程序,司法权力高度集中于国民党特务机构,冤案频发。
二是镇压范围扩大化。当时的特务机构不仅针对中共地下工作者和左翼人士,还涉及军队官员、教师、学生及普通民众。其中,吴石(国防部参谋次长)案牵涉了很多人,有一些是冤死的。当时,蔡孝乾(中共台湾省工委书记)因叛变导致台湾地区党员大量被捕或牺牲,还牵扯到一些无辜,受到残酷折磨。
三是特务机构对被抓的人手段极其残酷。保密局等特务机构采取秘密抓捕、长期监禁、残酷折磨等办法,甚至进行秘密处决,导致了很多人冤死。据统计,1950年白色恐怖期间,全岛一千三百多名党员中,八百余人被捕,两百余人牺牲。而扩大的范围让人难以想象。比如,典型案例包括孙立人案(国民党将领因被怀疑与中共合作被调查);还有大特务谷正文设局抓捕中共潜伏人员,有怀疑的就抓,可以说,是“模范”地执行了蒋介石“宁可错杀一千,也不放过一个”的政策。
四是其社会影响极其深远。通过极端手段遏制了中共在台湾的渗透,虽然抓捕了不少共产党员,但问题在于,导致社会结构的严重动荡,扭曲了正常的社会关系,让全社会陷入恐怖气氛之中。例如,当时“左”的言论或行为可能被随意扩大化处理,形成全民恐慌氛围,部分无辜民众因“赤化”嫌疑遭牵连,导致了严重的社会危害。
据台湾地区政治受难人互助会的创立就是为了让人们牢记这一段“白色恐怖”的历史,吸取历史教训,避免在悲剧重演,也是为了纪念烈士,以反对“白色恐怖”,呼吁坚持正义来告慰英灵。据报道,该团体1993年在台北六张犁发现4个弃葬区,埋葬的正是当年英勇就义的烈士,之后,该团队连年在马场町公园举办秋祭。
据介绍,今年的秋祭以“铭记历史,缅怀先烈,两岸同心,振兴中华”为主题,邀请各界人士参加,包括台湾各地的白色恐怖幸存者、白色恐怖受难者的家人和各界代表。
![]()
郑丽文与白色恐怖幸存者握手
台湾地区政治受难人互助会总会会长周弘奇于在致词时表示,今年恰逢“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80周年,也是台湾光复80周年,更应该铭记烈士和先辈走过的道路,“这是两岸中国人的胜利,也是世界人民的胜利”。
在这样的时刻,参加秋祭,出席追思会,铭记历史,缅怀先烈,并表现两岸同心,共同振兴中华,郑丽文照着这一宗旨参加秋祭纪念活动,这是很正确的选择。
![]()
纪念公园
周弘奇会长指出,“只要我们铭记历史,不忘初心,坚持向着两岸统一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奋勇前进,就是对我们所有先烈、英灵们的最好告慰”。他说得很正确,郑丽文也是带着这样的目的去出席纪念活动的,这是明智的选择,而非鲁莽之举。
再次,郑丽文出席此次秋祭纪念活动,也是表明她将带领国民党锐意前行,绝不退缩,国民党要坚持朝着两岸和解的方向前进,反对“台独”,反对分裂,努力创造新前景。
此次秋祭主题是“铭记历史,缅怀先烈,两岸同心,振兴中华”。主办单位表示,今年适逢抗战胜利与台湾光复80周年纪念,藉由秋祭缅怀先烈先辈,团结两岸人民,珍惜和平,守护福利民生,共同参与中华民族的复兴。这符合郑丽文推进两岸和解,反对“台独”,反对分裂的政治主张,郑丽文在表示将受邀参加秋祭时表示,“参加相关的祭悼活动,就是希望两岸和解、两岸和平,我们不需要再为自己的政治信仰付出代价。”
郑丽文在向遇难者敬献了花圈之后表示,台湾历经了长年戒严,直到上世纪90年代终于可以让血泪的历史从布满灰尘的暗河里重见天日。但当前民进党执政下,“威权的幽灵、钳制言论自由的幽灵再次笼罩台湾”。她表示,必须牢记历史带给我们的教训,要更坚定地和真相站在一起。促进两岸和解、还原历史真相,为政治受难者平反,是一条必须走的路。
郑丽文反对政治迫害,反对“白色恐怖”,追求两岸和解,反对“台独”,有了这样的大目标,就有远见,有勇气,就不怕一些人带领狭隘的眼界对她产生偏见,以及对她的攻击。此前,国民党主席皆没有参加过马场町纪念公园的秋祭活动,郑丽文作为国民党主席,刚上任不久就很有勇气地参加这次秋祭,如果没有大智大勇是不敢做的,她此次活动是国民党主席的一大创举。邱毅教授评论说,连马英九任主席时都不敢做的事,郑丽文做了,这很了不起。其实,郑丽文是通过此次参加秋祭表明,她一定要推动国民党的改革,带领国民党披荆斩棘,锐意前行,绝不锐速,国民党一定能通过不得革新重新崛起。
郑丽文在其就职仪式的演讲时表示,要让国民党从“羊群”转变为“狮群”。郑丽文解释说,“狮群”主要是要有团队力量:不同于“狼群”的攻击性,“狮群”强调团队协作与秩序维护;“狮群”要坚持正义方向,通过正义和善意赢得民心,而非仇恨或强权;“狮群”要有明确的政治目标,要重塑国民党形象,使其成为台湾民众可信赖的政党。带着这种将国民党改变成“狮群”的目标,郑丽文奋勇前行,不惧非议,不怕抨击,锐意前行,这或许是她出席秋祭的另一目的。郑丽文是有大智的。
![]()
郑丽文在其就职仪式的演讲
此外,此次出席出席秋祭纪念活动更表明郑丽文是有大勇的,因为,她要顶住来自各方面的压力,要面对各种非议、谴责、抨击甚至攻击,不惧风险,锐意前进,这需要有很大的勇气。
首先,郑丽文出席秋祭纪念活动,将面临国民党内部保守派给她带来的巨大压力。
作为国民党主席,他出席对国民党的历史事件有非议甚至谴责效应的纪念活动,这使她的政治立场受到争议。作为国民党主席,她出席由台湾地区政治受难人互助会总会主办的秋祭活动,该活动是反对1950年代的“白色恐怖”,批评和谴责当时国民党总裁蒋介石搞的高压恐怖政策,为当时在反共的白色恐怖中受害的烈士鸣冤,纪念烈士们,郑丽文参加秋祭,这使国民党内部一些保守派不能接受,也非常不满。他们认为,郑丽文这做的是什么事呢?国民党主席竟然出席反对国民党历史事件的活动,这唱的是哪一出?这不就是反了吗?这还有原则立场吗?
所以,对与郑丽文参加秋祭的反对声音很强烈,连邱毅教授等开明的评论专家都担心郑丽文有可能因为来自党内的压力太大而取消参加秋祭的行动,可是,郑丽文不但参加了,而且,在祭奠仪式上,她还向烈士默哀、鞠躬、献花,还致词,含着泪唱安息歌。如果没有大勇,没有宽阔的胸怀和富有远见,郑丽文是不敢去参加此次秋祭的。
其次,郑丽文此举挑战了民进党长期构建的“反威权”叙事框架。民进党高层公开指责她“形同叛国”,并称其接受中共历史叙述,绿营媒体也纷纷贴上“亲共”“统战”标签。
其一,郑丽文出席秋祭纪念活动,受到了民进党政治标签化攻击。民进党将此次活动定性为“统战行为”,指责郑丽文“敌我不分”,并称其上任后首个公开行程是“向中共间谍致敬”,试图通过舆论施压迫使其退缩,同时,也想以此乃分化国民党阵营,挑动国民党的内部矛盾,败坏郑丽文的声誉,削弱其领导权威,民进党称她此举“形同叛国”,是“亲共”“统战”之举,是在“向总共牒匪致敬” 。民进党大肆造舆论,极尽攻击之能事,欲通过抹黑搞臭国民党这位新主席。
![]()
出席纪念活动者献花
其二,民进党对郑丽文趁机进行历史抹黑指控。民进党及亲绿媒体炒作活动主办方引用大陆电视剧《沉默的荣耀》(该剧讲述吴石等谍报人员故事),称其“美化共谍”,将追思大会描述为“向中共间谍致意”的场合,并指控主办方污名化“白色恐怖”历史。值得注意的是,民进党趁机舆论攻击出席纪念活动的郑丽文,抨击她是在“向中共间谍致敬”,称她不仅反对历史上的国民党,而且还攻击她“形同叛国”,认为她参加秋祭是“亲共”“统战”之举。民进党通过其控制的媒体阵营持续发酵争议,使用“通敌”“叛国”等极端词汇对郑丽文进行人身攻击,试图瓦解其政治信誉。
比如,民进党发言人戴玮姗直接批评郑丽文“敌我不分”,认为她上任后的首个公开行程就是“向敌人致敬”,有“替共谍洗白”之嫌。一些亲绿媒体更进一步,把整场活动定性为“统战行动”,并指控主办方引用大陆电视剧《沉默的荣耀》“美化共谍”,把追思大会描述为“向中共间谍致意”的场合。
对民进党而言,吴石在政治上与中共关系密切,其“共谍”身份在法理上已被定性,因此任何“美化”他的行为都具有高度政治敏感性。他们担心,这是大陆借历史记忆介入台湾话语空间的一种方式,最终将推动统一论述向岛内渗透。
再次,郑丽文参加此次秋祭,还引来了一些跟当年事件有关人的追随者的不满。比如,国民党内部保守派中强调加强控制的一些人,认为郑丽文是在抨击国民党的保密局等机构,旨在削弱国民党的控制机制,这不利于加强党的凝聚力;此外,一些当年保密局等特务机构的赞同者、追随者,也对郑丽文不满,他们认为不应牵制忠诚于“党国”的情报人员,颂扬“中共谍报人员”,甚至认为前者是“重臣”,而后者是“叛臣”,称所谓的不能“颠倒黑白”。
![]()
北京西山无名英雄广场吴石等塑像
比如,于北辰之举喊话郑丽文,拜托了,不要去凭吊吴石行吗?吴石不是“二二八事件”受难者,他是蒋介石亲笔批示枪决的。对此,郑丽文在媒体上公开回应岛上质疑者称:这是“历史悲剧”,希望悲剧不要再复制、发生,希望未来台湾人民不再因为自己的政治理想跟信仰而必须付出生命作为代价,出席相关的秋祭活动就是希望两岸和解、两岸和平。
从吴石案到马场町秋祭,从马英九的十周年发言到郑丽文的“和平缔造者”表态,这场风波反映的并不只是一次政治冲突,更是一场对台湾历史态度的较量。而在这一次的较量中,郑丽文不仅表现出她有大智,而且,她更有大勇。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