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26日,成都的天空划过一道银灰色轨迹。当成飞那架采用无尾翼设计和三角翼气动构型的新战机在歼-20S伴飞下掠过城市上空时,美国五角大楼的圣诞假期被迫中断。这个被网友戏称为"歼-36"的空中幽灵,以其独特的三发设计和近乎全波段的隐身能力,瞬间点燃了全球军事观察家的讨论热潮。
![]()
打开百度APP畅享高清图片
image
更令外界震惊的是,这仅仅是中国航空工业"圣诞大礼包"的开端。几乎同期,沈飞安排歼-11伴飞的新机型照片在网络疯传,西飞试飞的空警-3000图像资料也陆续曝光。这种成体系、多方向的装备突破,远非单个型号的炫耀可比,它直接触动了美国军方最敏感的神经——有网友捕捉到凌晨时分五角大楼周边异常拥堵的车流,戏称这是"中国新机引发的加班潮"。
![]()
image
多线并进的战略棋局
美国《战区》杂志敏锐地注意到,中国正在实施"两条不同思路的下一代载人平台"同步研发策略。成飞的"歼-36"采用无尾翼大机体设计,沈飞的新机则呈现较小型的无尾构型,这种差异化发展路径展现出中国航空工业前所未有的自信。当西方还在争论六代机技术路线时,中国已经用实打实的飞行器给出了多种解决方案。
这种"多线程"研发模式背后是深思熟虑的战略布局。香港《南华早报》披露,歼-36的舰载适配系统已进入测试阶段,未来可能登上福建舰。与此同时,西飞空警-3000的出现,预示着中国正在构建从预警指挥到隐身打击的完整空中作战体系。正如美国海军学院教授安德鲁·埃里克森所言:"中国人正在下围棋,而我们还在玩跳棋。"
![]()
image
三发引擎的技术宣言
最令西方专家困惑的,莫过于"歼-36"罕见的三发设计。CNN援引专业博客TheAviationist的分析称,这种布局既保障了高超音速机动能力,又通过DSI进气道降低了雷达信号。然而美国《国家利益》杂志却坚持认为这是"中国发动机技术不足的证明",这种矛盾判断恰恰暴露了西方分析框架的局限性。
事实上,三发布局可能隐藏着更深远的技术意图。中国《舰载武器》杂志曾暗示,该机能在1000公里外封锁空域,其40吨级推力远超美军现役主力。若结合机背与机腹两侧的"插齿形"进气道设计,这套动力系统很可能指向新型组合循环发动机,为未来的亚轨道飞行能力埋下伏笔。正如《战区》主编泰勒·罗戈伟警告的:"轻视这些技术细节的人,五年后会发现F-35成了博物馆展品。"
![]()
image
无尾翼背后的战术革命
从曝光的影像资料看,"歼-36"的菱形翼与机身融合程度令人惊叹。这种去平尾和垂尾的设计不仅提升了升力系数,更可能彻底改变未来空战的游戏规则。美国空军部长肯德尔曾紧急叫停NGAD有人机项目,但在2025年3月又突然批准波音F-47方案,要求"必须比歼-36更快",这种反复恰恰反映出中国技术突破带来的战略焦虑。
值得注意的是,在试飞画面中,"歼-36"始终与疑似歼-20S的战机保持编队。这种搭配暗示中国可能正在探索有人机与无人僚机的协同战术。诺斯罗普·格鲁曼工程师私下抱怨:"中国人把竞赛节奏提到了疯狂档。"当美国还在争论"六代机"定义时,中国已经用飞行实践重新书写了空战教科书。
不是圈套的认知战
面对中国的航空技术爆发,美国智库分裂成鲜明两派。《国家利益》的布兰登·魏切特坚称这是"新版星球大战计划",意图诱使美国陷入军备竞赛;而《战区》团队则通过专业分析指出,这些飞行器已进入工程验证阶段,"模型秀"的说法根本站不住脚。这种认知分裂恰恰证明了中国技术突破的实质性——只有真实存在的威胁才会引发如此激烈的争论。
印度宣布追加120亿美元加速"先进中型战机"项目,日澳连夜升级与美联合演习协议,这些连锁反应印证了中国航空工业突破的战略价值。当美国媒体还在争论"歼-36"是陷阱还是威胁时,中国航空人已经将目光投向了更远的星空。或许正如某位匿名五角大楼官员的感叹:"最可怕的不是中国人设下的圈套,而是他们根本不需要设套——技术领先本身就是最大的威慑。"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