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10个坏习惯超伤身体,赶紧戒!
老中医常说:“阳气就跟天上的太阳似的,要是没了它的滋养,人不仅折寿,身体也会越来越差”。养生说白了,就是养咱们身体里的阳气。现在人压力大、想法多,天天都在耗阳气,等把根基耗坏了,各种病就找上门了!
1. 作息乱熬夜,阳气留不住
老话讲“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跟着天地的节奏作息,才能养精神、护精气。可现在手机电脑不离手,熬夜成了常态。我邻居家的小伙子,天天熬夜打游戏,不到30岁就开始大把脱发,胃也经常疼,去看中医说就是长期熬夜耗了肾阳。阳气一直耗却补不上,时间长了,肾阳气就虚了,脱发、胃疼这些毛病就来了。记住,晚上9点到凌晨3点必须睡觉,这才是养身体的根本。
2. 冰饮甜食辣菜吃太多,脾胃遭罪
以前中国人都爱喝热水,再热的天也不提倡多吃冷饮。夏天咱们阳气都散在外面,吃太多冰的容易伤脾胃,寒气积在肚子里,到冬天准犯病。我表姐夏天就离不开冰淇淋和冰奶茶,去年冬天一到就老胃疼,吃了不少养胃的药才缓解。脾胃功能一差,消化不好、人变瘦没力气就跟着来。甜食吃多了容易生痰,体内湿气重,也会耗阳气;辣的吃多了让人兴奋,阳气散得快,慢慢也会亏虚。
3. 夏天猛吹空调,寒气悄悄找上门
夏天从闷热的外面钻进空调房,那叫一个爽,但温差太大藏着大隐患。中医说“风邪是百病的头儿”,空调吹出来的冷风带着寒气侵入身体,专门伤阳气,给各种病找机会。就像《伤寒论》里说的,风邪带来的问题可不少。我同事去年夏天天天在空调房待着,还总对着风口吹,入秋就得了严重的肩周炎,疼得抬不起胳膊,中医说就是空调吹的寒气积在关节里了。夏天吹空调久了,一定要洗个热水澡排排寒气,不然迟早出问题。
4. 生育太晚+产房受凉,大人孩子都吃亏
老中医认为,男人24到32岁、女人21到28岁生孩子最好。年纪太大的话,精血不足,孩子体质可能受影响。现代医学也说,女人23到30岁、男人30到35岁生育最合适。我远房表姐35岁才生二胎,孩子从小就比同龄人容易感冒发烧,中医说是先天阳气不足。孩子先天阳气不够,后天很难补回来。另外,产妇和新生儿特别怕着凉,我闺蜜生孩子时没注意保暖,出了月子总觉得浑身发冷,就是产后伤了阳气。产房里一定要做好保暖,不然很容易伤阳气。
5. 运动不对,越练越差
很多人觉得身体不好就得多锻炼,其实不是这样。中医说“运动能生阳气,也能耗阳气”。像办公室久坐的白领、应酬多消化差的中年人,适量运动能促进血液循环,对身体好。但要是本身阳气就不足,运动后阳气散出去,身体会更虚。我叔叔之前总觉得乏力,想着跑步锻炼,结果跑了半个月反而更没精神,看中医说他本身阳虚,不适合高强度跑步。锻炼得讲究方法,阳气虚的人得慢慢养,靠吃饭和适当调理补,别硬拼强度。春夏可以多运动,冬天锻炼别出汗太多,这样才能养阳气。
6. 房事不节制,肾阳被耗光
欲望太多没好处,现在很多影视、杂志内容露骨,不少年轻人不知节制。我之前认识一个二十出头的小伙子,因为作息不规律加上房事无度,不到半年就变得特别怕冷,上班总走神,业绩一落千丈。时间长了,肾里的阳气就会往外散,身体越来越差,变得怕冷、眼神没光、注意力不集中,工作受影响,严重的还会影响生育。
7. 工作太拼命,阳气不够用
现在很多人都是996工作制,上班时间长、压力大,一年到头没休息。过度劳累特别伤阳气,只耗不补,很容易陷入恶性循环。我表哥做互联网行业,天天加班到半夜,去年体检查出好几个指标异常,中医说就是长期过劳耗了阳气。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该休息就得休息,劳逸结合才是养生的道理。
8. 贪吃欲望重,身体扛不住
以前道家有辟谷的方法,说能延年益寿,现在科学也证明少吃点能延缓衰老。可现在物质丰富,很多人暴饮暴食。我大伯就是顿顿离不开大鱼大肉,还总吃甜食,不到60岁就有高血压、糖尿病。美国的肥胖问题严重,咱们中国的“富贵病”也越来越多,三高人群逐年增加。中医说“吃太多太好会耗损阳气”,少点欲望、少吃点,才能减少阳气消耗,避免过早衰老。
9. 滥用抗生素,身体被透支
很多人一不舒服就用抗生素,口服伤脾胃,打针伤心脉,看着见效快,其实是在耗健康。我小侄子以前一感冒发烧,家人就赶紧给他吃抗生素,结果后来抵抗力越来越差,经常生病。是药三分毒,平时多保养,尽量少生病,才是长寿的关键。
10. 乱喝清热药,阳气被削弱
很多人头疼感冒、长口腔溃疡,就赶紧吃清热药、喝清热茶。其实这些症状大多是热邪伤阴,短期吃清热的管用,长期吃肯定耗阳气。我同事总爱长口腔溃疡,自己买了清热的凉茶天天喝,喝了半年反而总觉得胃凉、手脚发冷,看中医说就是喝多了寒凉的茶伤了阳气。不少医生辨证不准就开清热药,导致现在很多人都是阳虚体质。老中医李可就说过,阳虚的人占八九成,阴虚的人特别少。宁可温补,也别随便用寒凉的药。治病是治已发生的病,养生才是防未发生的病,平时多养阳气,才能少生病、少吃药。
温馨提示:中医讲究辨证论治,一人一方,自行购药服用存在风险,请务必在专业中医指导下,根据个人自身症状辩证加减开方,切不可盲目使用。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