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能没有听说过罗定,但它其实是一个曾经站在广东舞台中央的小城市。要说现在的罗定,估计能让人掉下巴:它造了机场没飞机,建了火车站没火车,码头也没船。这些事儿不是段子,是实打实发生在罗定的现实。一个曾经叱咤风云,如今却被称为广东“最失落的县级市”,到底罗定是怎么一步步走到今天,有啥故事?这地方到底有多失落?咱们就来顺着时间轴,一层层“刨”开,看看罗定的前世今生以及未来难题。
关于罗定的争议,简直说三天三夜都不带重样的。有人说它是广东发展被“遗忘”的角落,还有人喊它本可以成为“广佛之后,珠三角排行老五”的实力选手。持不同意见的一方则觉得,这都是夸大其词,毕竟罗定地处广东西南,离核心地带远,怎么可能“逆袭”?更有罗定本地人拍着胸脯说,咱们地盘不大但底气足,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哪有啥失落?然而真相究竟是什么?罗定到底为啥在各种榜单上总是压着“第五名”的尾巴晃悠?还有哪些不为人知的内幕?故事刚,还没到精彩的地方,后面更有料。
![]()
要理解罗定的变迁,得像剥洋葱,慢慢揭开每一层。从古到今,每个阶段都有不同“主角”。清朝时期,罗定是直隶州,不用隶属于周边府县,行政地位高得很。别小看这种“挂头牌”的身份,那会儿罗定简直是“岭南西南一号门户”,进出广东都得从这过。到明朝万历年间,泷水县晋升为罗定州,作为岭南第一直隶州,罗定的政治地位和战略价值一步到顶。
进了民国到抗战时期,一大批学校迁到罗定,在这里安了家。那期间本地老百姓有的搬出临时家园,有的忙着救助师生,整个城市像被按下“教育加速键”。老街坊还记得蔡廷锴这样的抗日英雄就是他们的同乡,街头巷尾谁都能讲一点他的事迹。
![]()
至于最近几十年,罗定人的“胆子”真的大。1980、1990年代,本地政府不等不靠,自己掏钱搞机场、码头、火车站,投资时信心满满。可这波操作,“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最终留下了“三怪”。普通市民一边感慨说:“我们县级市比得上大都市”,一边拍着坑洼的路吐槽:“机场有了也没飞机飞”。
表面上罗定折腾了这些大项目,好像一度风光,实际上却是暗流涌动。那些造出来的设施,有的建好了就没下文,有的成了摆设,开个门收两千把灰。这带来的财政压力让当地政府“喘不过气”。更有反方观点,认为罗定本就不该乱搞“大跃进”,这一波硬上“高大上”项目,弄个“机场冷冷清清,火车站空空如也”,还不如把钱花到更实际的民生上。
![]()
老百姓也不是瞎子,心里门清:“啥时咱家能像邻县那样,有真正能用的高铁?啥时机场能飞出去?”但现实就是,过去的“辉煌市政工程”已变成负担,想关都关不掉。其它城市一边猛追新基建,罗定只能在“搬不走的机场和火车站”旁打转,日子谈不上轻松。
就在大家几乎认定罗定会继续沉下去时,局面突然来了一波反转。原来,罗定的地理优势和农业资源,让它在广东西部的“新经济大战”中又有了圆桌席位。这里不仅是珠江—西江经济带的桥头堡,还是全国最大的肉桂种植地,农业现代化一上马,罗定迅速抢占南药产业的风口,中药提取基地和南药园区拔地而起。游客一来就能看见“药田风景区”,农产品变成了市民手里的热门网红货。
![]()
各种区域合作也在暗中推进,旅游、特色农业联合带动经济数据重新起飞。创意农业、农村电商、生态观光等新玩法成了罗定新兴发展招牌。那些曾被认为“失落”的产业,如今反而成了突破口。原来的矛盾,突然有了新的答案:罗定难道不是“失落之地”,而是“等待翻身”?
再看另一面,别被这些新变化冲昏头脑,罗定的难题远没真正过去。表面上大家挥舞着“农业振兴”大旗,实则依旧面临基础设施长期闲置、财政负担重压的桎梏。“机场和码头还在发呆,火车站还是摆设”,这些问题像大石头一样压着。又有新的障碍冒了出来:区域竞争越来越激烈,云浮、肇庆、江门、甚至广西的周边城市全都在拉投资、抢项目,罗定想独树一帜,难上加难。
![]()
分歧越来越尖锐。有人坚信只要坚持特色农业就能涅槃重生,另一拨人却觉得没有现代工业和交通枢纽根本就拼不过外省新城。年轻人越来越多外出打工,本地留不住人,城里社区和乡村之间的利益诉求也变得越来越难统一。摆在面前的是更大的挑战,罗定究竟能不能破局,就像一锅还在煮的粥,一时看不清底。
老实说,罗定这些年干了不少“大事情”。如果只看机场、码头、火车站的建筑外观,确实挺唬人的,但真要用上,却处处碰壁。按正方观点,罗定是“希望之地”,各类投资都是“大场面”,可实际上这些“政绩工程”最后都成了“会烧钱的玩具”。难怪有人嘬着牙花子假装夸一句:“咱们罗定‘样子货'可真多,全国第一!”搞了那么多大项目,鸡飞蛋打。你要说这叫“创新”,全中国县级市学了,估计第二天城市管理要罢工。
![]()
站在反方角度,其实根本不需要大而无用的“地方面子”。群众更关心的是家门口的小学能不能办好,农田能不能挣钱,年轻人是不是有工作,老人是不是能安心养老。罗定到现在还在纠结机场和码头这点事,背后其实说明公共资源分配和规划不合理。“面子工程”拼得再多,也比不上内里扎实。看着罗定反复做惊人的决定,到头来还不是留下了城市发展的大坑?“样子货”做得累,难道真的是好事?真心建议,别再“假装辉煌”了,把钱花在刀刃上最实在。只希望罗定的未来别让这些老问题“春风吹又生”。
到底是“机场有了没飞机”“码头造了没船”,还是“罗定本身就不需要那么多高大上的玩意”?有人说罗定是广东最失落的县级市,也有人说它其实是一条“还没苏醒的龙”。这种高投入、低回报的城市规划,到底对中国的县级发展有多大意义?你觉得罗定更适合做产业型农业小城,还是该继续豪赌基础设施再博一次?是“务实发展”更有希望,还是“样子货”才能让城市出名?欢迎评论区说说你的真心话——你期待罗定成为广东的“下一个奇迹”,还是担心它继续在“失落榜单”上让人“哈哈一笑”?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