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茶之心
茶觉先生,食茶交友。
茶文化越来越得到大家的重视,随之喝茶的人数也开始增多。
在喝茶时,时常能听到茶友们评价一杯茶的茶汤厚或者薄。许多刚刚开始喝茶的茶友表示很疑问,“厚”与“薄”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呢?
![]()
1. 茶汤的厚与薄。
茶汤的厚与薄其实并不是眼睛里看到的厚度,茶汤的厚度指的是“茶质的厚。”这么说也有点抽象。
比如用舌头感受喝矿泉水的感觉,与用舌头感受喝茶的感觉,自然是矿泉水淡淡的,茶里面内容物质含量多,喝起来叫人舒服。所以喝茶厚,而喝矿泉水薄。
![]()
茶汤的厚与薄,通常用饱满度来形容,也就是茶喝到嘴里的质感,可以说是茶饱满度高,而矿泉水饱满度低。
但不管什么茶,谈论茶汤的“厚”和“薄”,首先与茶本身所含的物质多少有关。茶中的果胶物质、茶多酚、咖啡碱、氨基酸、茶多糖等含量高,茶汤则“厚”;反之,茶汤则“薄”。说来说去,还是和茶所处的环境、茶树的品种、采摘制作的天时以及制作工艺有关。
![]()
2. 影响茶汤厚薄的因素
(1)茶叶所处的环境
茶作为在天地间的一株植物,受到天地的影响必然是巨大的。
出生在阳光、日照、雨水充足地方的茶树,与终年看不见太阳的阴凉小山沟的茶树相比,自然是阳光、日照充足地方的茶树,泡出来的茶汤更厚。如果那年天公作美,阳光、雨水的搭配较好,那就近乎完美了。

(2)茶树的树龄
树龄越长的茶树,茶汤越厚,树龄越短的茶树,茶汤越薄。
树龄越大,根系越发达,汲取地下矿物质、营养物质的能力越强,营养物质多,茶汤厚度自然够;反之,单从地表吸取营养的茶树,茶汤的厚度通常不是太理想。
![]()
(3)茶叶的制作工艺
茶叶的制作工艺是决定茶汤最后呈现的关键步骤。
简单说就是通过各种工艺来处理茶叶中水的关系,怎么让水慢慢流失,流失得恰到好处,流失时又能让茶叶中的各种物质往美妙愉悦的感觉转化,可谓是制作艺术之品,如果制作不到位,纵然出生和树龄再好,都将失去茶叶原本的滋味。
![]()
(4)投茶量
投茶量只能影响茶汤浓淡,并不能影响茶的厚薄。
茶如不够浓,可增加投茶量,增加水温,增加浸泡时间,就可以达到了,但它只是原有的味叠加,即增加其浓度,而不可能增添出其他味道来。茶厚,是天赋的,即它原有内含物质丰富,析出丰厚的滋味。
![]()
3. 品鉴茶汤的厚薄
要感知茶汤的厚薄,其实很简单,茶在嘴里的时候,用舌头轻轻的搅拌一下,不同的茶,茶汤的厚度是有差别的,舌头感觉到的质(可以意会为给舌头的重量)感是不一样的。
如果遇到相当高端的茶叶,闭上嘴巴,微微吸一小口气,茶汤做几次咽下,那种层次感和回味,就是茶厚度的美妙之处。
![]()
从品鉴茶汤的感官方面来说,有着“厚薄”的区别,“厚薄”的呈现过程也是匠心工艺的形成,而在生活中,“薄在物用,厚在人情”,何时应薄,何时应厚,何时中庸,何时随缘,更是一门高深的艺术。
欢迎大家分享到朋友圈,让更多的喜欢茶文化的人看到。
和一群热爱茶文化的朋友交流学习,和有知识有趣的人一起学习。
识别二维码,加入交流群。
商务合作约茶微信:744373898(主营福建茶,以乌龙茶、红茶、白茶、绿茶、花茶为主,品类覆盖全面。同时提供定制礼品服务。)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同时也感谢作者的辛勤付出。如有侵权,请与我们及时联系!
福茶之心
微信 | fuchazhixin
茶觉先生,食茶交友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