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到傍晚,58岁的刘叔叔都有一个小习惯,泡上一壶浓茶,一边小酌,一边和老邻居们下象棋、聊天,觉得整个人格外精神。他始终认为,喝茶养生,怎么能出问题呢?
可谁成想,去年体检时,他的空腹血糖竟比一年前高了0.9mmol/L,医生在翻看他的生活习惯时,突然停顿了一下:“茶喝得有点多了吧?尤其是这几种,确实要小心。”
![]()
喝茶真的会让血糖飙升?许多人感到意外。可临床发现,尤其是对于糖代谢异常或基础血糖偏高的中老年人来说,茶并非百利无一害。
如果你每天无节制、偏爱几种特定类型的茶,确实可能让身体吃亏。到底是哪几种茶对血糖波动影响大?为什么连医生都苦口婆心提醒?
很多人都以为茶叶属于天然饮品,不含糖分,自然对血糖无影响。这其实只是部分正确。
确实,清饮茶水本身几乎不含葡萄糖或蔗糖,但茶叶中的咖啡因、多酚类化合物等如果摄入过量,会在不同维度影响血糖控制。
权威期刊《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在2023年发布的循证综述指出:适量饮茶有助于辅助调节代谢综合征,但大量或长期饮用高浓度茶类、掺杂高糖配料的茶饮,与血糖波动和糖尿病风险提升有关。
尤其是部分茶类,因其特殊加工工艺和添加成分,潜藏影响血糖的风险。
![]()
过量咖啡因可抑制胰岛素分泌,增强应激激素释放,引发短时血糖升高。数据显示,摄入200mg咖啡因后,健康成年人血糖平均上升0.5到1.2mmol/L。
如市售奶茶、蜜茶、果味加糖茶饮,其实是“糖水+茶”,一杯奶茶的含糖量常达25g-40g,相当于8-13块方糖。这类饮品直接导致餐后血糖飙升。
![]()
浓茶、久泡茶
部分黑茶、普洱、重发酵乌龙等,茶多酚过度释放亦可能影响肝胰代谢平衡。研究发现,每天饮用6杯以上浓茶者,糖耐量异常概率提升18.7%。
喝茶方式、选茶种类,对血糖波动影响大于很多人想象。综合近年国内外多项流行病学数据,医生们苦劝,下面这4种茶饮,血糖偏高的人确实要格外注意:
高糖奶茶、果味茶
时下流行的各类奶茶、果茶,表面看来是茶水为主,实则加入大量果糖、砂糖、糖浆。
据《中国食物成分表(第六版)》,普通珍珠奶茶每杯含糖量约32g,热量180到260大卡。快速提升餐后血糖,还易导致胰岛素敏感性下降。
![]()
蜂蜜茶、桂花糖茶
不少人喜欢在茶水中放蜂蜜、冰糖、桂花糖调味。蜂蜜、糖类本身就是高GI食物,即使加量看似不大,每勺(约10g)即含有8g以上的单糖与双糖。天天喝,累积摄入容易让血糖边界线悄悄突破。
超浓烈红茶、普洱茶
重度发酵及高温长时间冲泡的红茶、普洱,茶多酚、咖啡因释放更足。医学实验证明,每日高剂量浓茶连续饮用两周,血清空腹血糖平均升高4.8%。
长期依赖,尤以中老年、高血压或糖尿病前期人群风险显著。
自制“减肥茶”与非正规代用茶
市面上不少声称能“降糖降脂”的“三无代用茶”,实际所含成分复杂,有的添加泻药、膳食纤维、甚至潜在违禁物质,可能扰乱消化吸收功能,引发血糖剧烈波动、低血糖、肝肾损害等后果。
相关流调报道表明,出现低血糖与肠胃不适的病例较过去增长14.9%。
![]()
专家建议,喝茶要讲究方式,把控好总量、浓度、时间、配料,让养生成真,杜绝血糖隐患。以下3招简单可行,每位血糖偏高、注重健康的朋友,不妨一试:
优选原味淡茶、绿茶或白茶
每日饮用茶水总量控制在500ml以内,优先选择原叶绿茶、白茶、清淡乌龙。这类茶茶多酚温和、咖啡因较低,可以温和调节血糖代谢,对胰岛素敏感人群相对友好。
拒绝加糖茶饮,远离“变味的茶”
无论市售奶茶、加糖饮品还是家庭自泡调整,“一切加糖茶饮都要坚决限制”。饮茶时如需增味,可加入柠檬片、薄荷叶、枸杞等不含糖分的天然食材,降低血糖波动风险。
![]()
保持适度、不喝浓茶,不空腹饮用
避免长时间泡茶、反复冲泡,“茶色浅淡即可,切忌茶水发黑”。尤其应避免空腹喝茶,因茶叶中的咖啡因、茶碱更易刺激胃肠和胰腺。
每日2-3杯淡茶即可,晚上8点以后尽量别饮用,助力稳定血糖、改善睡眠。
喝茶的确利于养生与社交,但茶饮方式不对、茶类选择不当、频繁摄入高糖或高浓茶,反而可能成了血糖健康的隐形杀手。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