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武门那事儿,很多人一想就是兄弟俩打起来,李世民设伏,李建成、齐王李元吉就那么没了,但一个大问题就来了,当爹的皇帝李渊,他当时在干嘛,眼睁睁看着儿子们在皇宫里动刀动枪,他怎么不调兵去管管,维护一下自己的面子,很多人觉得是李渊这人不行,或者偏心,其实根本没那么简单,他不是不想调兵,是他根本调不动,或者说,等他回过神来,整个长安城的兵权,已经不姓李渊了。
![]()
武德九年六月初四,这天早上天刚亮,长安城里头还静悄悄的,一场大戏就开场了,太子李建成还有齐王李元吉,跟平常一样进宫去见李渊,他们哪知道,必经的那个玄武门,早就被他们弟弟李世民布下了一张网,这个时候的唐高祖李渊,正在后宫的海池上划船呢,享受着清闲,对外面要发生的腥风血雨,他一点感觉都没有。
![]()
这场政变能成,第一个关键点就是玄武门,这地方是皇宫的北门,是“宫城”跟“大内”的交界,大臣们上朝都走这儿,位置太重要了,谁拿下了这儿,就等于掐住了皇宫的脖子,当时守门的那个禁军将领叫常何,本来是太子李建成的人,结果政变前一天晚上,被李世民给说动了,等李建成和李元吉带着人到玄武门的时候,他们其实已经进了李世民的包围圈,常何这一反水,等于给李渊上了第一道锁,把这个皇帝死死锁在了宫里头。
![]()
李建成和李元吉一觉得不对劲想跑,晚了,李世民自己一箭就把哥哥李建成射倒了,弟弟李元吉慌乱中也被尉迟恭给解决了,兄弟俩就在玄武门里头这么没了,可事儿还没完,宫外头太子东宫和齐王府的卫队,一听说主子被杀了,立马集结了两千多精兵,跟着悍将薛万彻、冯立这些人,疯了一样冲向玄武门,想杀进去报仇,顺便把皇帝李渊控制住。
![]()
这才是真正考验李世民的时候,也是解释李渊为啥不调兵的关键,当时长安城里头打成了一锅粥,薛万彻带着东宫的人马,战斗力非常强,嗷嗷叫着要为太子报仇,攻势特别猛,箭都射到玄武门的门楼上了,守玄武门的禁军,也就是敬君弘和吕世衡带的部队,压力巨大,要是这门守不住,薛万彻的人冲进大内,李世民就全完了,到时候长安什么情况谁也说不准。
![]()
李世民早就想到了这一步,他不光是策反了常何,更重要的是,他早就在守玄武门的北门禁军里头,安插了自己一堆人,敬君弘、吕世衡这些人,名义上是皇帝的兵,实际上早就跟了秦王,面对薛万彻的猛攻,他们拼了命地挡住,给李世民争取了宝贵的时间,这场在玄武门外的大战,其实就是李渊“调兵”的另一种样子,虽然不是他亲自下的命令,但太子和齐王的卫队,某种程度上也是维护他背后那套体系的力量,可惜这股力量,被李世民更强的军事布置给硬生生压住了。
![]()
就在玄武门外杀得震天响,李渊所在的后宫海池,却来了一个不速之客,尉迟恭,这位李世民手下的头号猛将,砍下李建成和李元吉的头颅后,一点没停,穿着盔甲,提着长矛,直接就闯进了李渊划船的禁地,在古代,没皇帝命令带兵器见驾,跟造反没两样,尉迟恭这就是明摆着的武力胁迫,正在船上跟裴寂、萧瑀几个大臣聊天的李渊,看到浑身是血、杀气腾腾的尉迟恭,脸都白了,吓得问,今天是谁在作乱,你来这干什么。
![]()
尉迟恭说得那叫一个冷静,“秦王因为太子、齐王作乱,动兵把他们处理了,怕惊着您,派我来保护您”,这话简直是语言艺术,一场政变,让他说成了平乱,逼宫说成了护驾,李渊身边就几个手无寸铁的文官,周围全是秦王府的精锐,他还能干啥,他所谓的“调兵”权力,当时就是个笑话,他那个皇帝的名头,实际上已经成了儿子手里的人质。
![]()
李渊毕竟是开国皇帝,一下就明白了自己什么处境,没得选,面对尉迟恭的“汇报”,他只能顺着话说,他对身边的裴寂他们讲,“没想到今天会看到这种事,后面怎么办呢”,这话问的,既是没办法,也是在试探,萧瑀、陈叔达这些大臣立马就懂了,知道大局已定,纷纷劝李渊,把国事交给秦王,于是,李渊只能下一道命令,宫内外所有军队,一律听从秦王李世民的节制,这道命令,就成了压垮太子余党的最后一根稻草。
![]()
这道由皇帝亲口发出的命令一传到玄武门外,正在浴血奋战的薛万彻等人彻底垮了,他们为主子卖命,可皇帝却下令让他们听仇人的指挥,军心瞬间就散了,两千精兵一哄而散,到这儿,李世民才算把长安的局势完全控制住了,从动手到控制皇帝,再到瓦解敌军,整个过程一环扣一环,滴水不漏,前后也就两三个时辰,李渊不是没机会,而是在他有机会反应之前,所有的牌都已经被李世民抽走了。
![]()
回头看整个事,李渊的“不作为”根本不是他自己想的,是彻头彻尾的没办法,首先,李世民对玄武门和禁军的渗透控制,直接把他关起来了,其次,尉迟恭冲到他面前,用武力把他心理防线给破了,让他根本没法下达有效的命令,最后,李世民动作太快了,就算京城外有忠于李渊的军队,也根本来不及反应,可以说,玄武门之变,就是一场教科书级别的“斩首行动”,目标不光是李建成和李元吉,更是皇帝李渊本人手里的权力,他调了兵,太子和齐王的军队就是反抗的力量,可他压不住,因为他最信任的守卫系统,早就背叛了他。
参考文献: [唐] 刘昫等.《旧唐书》. 中华书局. [宋] 欧阳修、宋祁.《新唐书》. 中华书局. [宋] 司马光.《资治通鉴》. 中华书局.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