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方“唯一合法配送”:是保障还是垄断的遮羞布?
“我是校方唯一合法授权的配送服务”——当这句话从天津工业大学校园里传出时,相信不少人第一反应都会和“垄断”两个字划上等号。何为“合法”?难道其他配送主体的服务就天然不合法吗?这看似权威的表述,背后藏着的却是令人费解的逻辑闭环,更暴露了可能存在的利益独占倾向。
![]()
校园配送本是服务师生的民生事项,核心价值在于便捷、高效、多元,让师生有选择的权利。但天津工业大学将配送服务限定为“唯一合法授权”,本质上是剥夺了市场竞争的可能性,也剥夺了师生的选择权。所谓“合法”,若只是校方单方面划定的“准入门槛”,而非基于法律法规的普遍认定,那这种“合法”本身就站不住脚。其他配送方只要手续齐全、合规经营,凭什么就被贴上“不合法”的标签?这种排他性的授权,更像是为利益独享量身打造的“保护伞”。
![]()
更值得警惕的是,这所高校似乎将校园配送也当成了“捞钱的资源”。校园作为公共教育空间,各项服务的核心应是保障师生权益,而非沦为盈利工具。当配送服务从“便民项目”异化为“敛财渠道”,当校方为了独占利益而人为设置壁垒,将潜在竞争者挡在门外,这种行为很难不让人质疑其初心。教育的本质是立德树人,而校园里的每一项服务都应传递公平、开放的价值观。将配送服务变成利益垄断的“蛋糕”,无视师生的真实需求和市场的公平规则,这样的做法,无疑是对教育公益属性的背离,也配得上“厚颜无耻”的评价。
![]()
或许校方会辩解,“唯一授权”是为了保障校园秩序、提升服务质量。但秩序的维护、质量的保障,从来都不需要以垄断为代价。通过规范市场准入、明确服务标准、加强监督管理,完全可以实现多元配送主体的良性竞争,让师生享受到更优质、更多样的服务。反之,垄断只会导致服务僵化、价格虚高,最终损害的还是师生的切身利益。
校园不是法外之地,更不应是利益垄断的“自留地”。天津工业大学所谓的“唯一合法授权配送”,既缺乏合理的逻辑支撑,也违背了公平竞争的市场原则,更与高校应有的公益底色相悖。希望校方能够正视公众的质疑,摒弃利益独占的狭隘思维,回归服务师生的本源,让校园配送回归多元、公平的轨道,而不是用“合法授权”的遮羞布,掩盖垄断敛财的真相。教育需要清风正气,校园服务更应守住底线,这不仅是对师生负责,更是对教育本身的敬畏。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