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已经接近尾声,在过1个多月就进入到了2026年,我们在感叹时间飞逝的同时,其实对于农人来讲,人们更加关注的还是收成问题,秋收已经全部告一段落了,而春天的油菜、小麦也早已经播种完成了,那么明年会是一个什么样的年份呢?
不知道大家发现没有,2025年是双春闰六月,2026年的立春则是非常的特殊,它是在农历的腊月十七出现,也就是说,还没有过完春节,就已经立春了,这和我们想象当中的差异还是比较大的。
![]()
而之所以造成这种情况的出现,其实就是闰月的出现,因为历法的不同,阴历一年和阳历一年相差11天左右,这样长此下去,经过3年就会样累计时间差距会超过一个月,必然会出现与四季脱节的情况。
为了能够解决这个问题,于是古代的天文学家就设置了一种阴阳合历,农历便通过“置闰法”进行调整使两者年总天数相适应。
![]()
根据历法的规定,农历当中一旦出现了不含中气的月份,那么便是闰月,而且用上一个月的名称来命名,比如今年的闰六月。而2026年之所以,立春出现在除夕之前,其实就是因为2025年闰六月导致的一个结果。
而立春和春节的关系,民间谚语也比较多,比如说2026年,是立春在春节之前就已经出现,这种就是典型的“立春春节前,无被暖烘烘”,立春来的比较早,那么就说明可能是一个暖冬。明代徐光启在《农政全书》中也记载"立春在残年,主冬暖"。意思就是立春来的比较早,在农历的您带,则冬季气温回升比较快,相对比较的温暖。
![]()
老人说“明年逢红马,春夏多洪水”,如何理解这句话?
古代人们喜欢采用干支历法,它指导着人们的生活,以及农事活动,而干支历法,它是由十二地支和十天干组合进行搭配的,
比如说,今天是乙巳年丁亥月壬午日,这里便记录了年月日,甚至时辰也是可以由天干地支两两相配,从而来组合而成的。
十二地支对应十二生肖,2025年是乙巳年,乙巳的后一位就是丙午,丙午,丙天干为火,代表红色,午对应十二地支的马,所以2026年就是红马年。
![]()
“明年逢红马,春夏多洪水”意思就是,明年是红马年,春天和夏天雨水会比较多,有的地方甚至还会引起洪涝的一个情况,要注意及时的排水防涝。
当然这种说法还是存在一定局限性的,我国地域辽阔,同样的年份,不同的地方,降雨可能多也可能少,而这种说法,比较的笼统,相对来来讲,只是作为一个大的方向来解释的,也就说,比往年雨水可能会多一些。
老人说:2026年是“七龙治水,四牛耕田,五人分饼”,这是啥意思?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
以前科学技术不发达,想要知道未来的天气,可没有天气预报,所以就只能通过观察总结,然后得出自然的一个规律,从而来判断,未来一年的年景是怎么样的。民间很多的书籍,比如《地母经》、《灶马头》、《春牛图》等等,都是预测天气年景的书籍。
![]()
《灶马头》当中人们提到了,根据干支历为基础,然后按照正月,历法来判断后续年景的一个方法,比如说,利用十天干和十二地支的组合搭配,来解释后续的一个天气情况。
比如说用辰来预测雨水,用丑来预测耕地,用丙来预测收成,具体的方法,就是看正月当中,这些字出现在第几天,比如说2026年辰出现在第七天,也就是正月初七,就是七龙治水,辰地支对应龙,丑对应牛,天干丙对应饼,翻开干支历,就可以得出,2026年是七龙治水,四牛耕田,五人分饼。
这个意思也比较的简单,龙越多雨就会越少,因为“龙少涝,龙多靠,七龙八龙风调雨顺”,而四牛耕田,则是意味着田地的活比较多,那么不是旱就是涝,5人分饼,5个人分一个饼,则说明粮食受到天气影响,不能完全大丰收。
![]()
最后,这里也要提醒大家,这些都带有一定的局限性,而且缺乏一定的科学依据,那个时候没有天气预报,人们才把这些当做是预测依据,但如今有了天气预报,我们更应该理性的看待这些事说法,至于准不准,我们作为饭后谈资就可以了。具体天气情况,还是要以天气预报为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