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营沈伯洋蹦跶反陆,结果大陆账单一亮,自家年赚17亿新台币!人设秒崩塌生意也全黄。
沈家的故事如同一面镜子,映照出个人政治选择与家族命运紧密相连的现实,这个家族的起伏要从其父亲沈土城的创业说起。
早年他看准时机进入大陆市场,在浙江广东等地采购纺织品和电子配件再销往海外, 2008年成立的兆亿有限公司,正是这段创业历程的结晶。
公司凭借两岸贸易的便利,年营收一度达到17亿新台币,其中大部分依赖于大陆的生意,这为沈家积累了可观的财富。
![]()
然而沈伯洋的选择却走向了另一个方向,这位从美国学成归来的台北大学副教授,在2021年创办了“黑熊学院”。
该组织公开宣称进行民防培训,但其言论时常引发争议,比如他曾提出要对在台的大陆人士进行特殊管控。
这些行为自然引起了关注,2024年10月沈伯洋被列入相关清单,次年6月其家族企业受到明确限制。
到了今年10月底重庆市公安局依法对其涉嫌违法行为进行立案调查, 这些措施带来的影响是立竿见影的。
![]()
兆亿公司在大陆的业务伙伴迅速终止合作公司运营陷入困境,更令人唏嘘的是这种影响已经波及到下一代教育问题。
沈伯洋儿子的留学申请被拒,对方明确提到因其父亲的相关活动,女儿的留学计划也同样受阻。 颇具讽刺的是,尽管沈伯洋公开表达某些立场。
但其家族企业长期受益于两岸经贸往来,甚至他创办的组织部分物资也采购自大陆电商平台,这种矛盾最终让整个家族付出了代价。
眼下沈家不仅要面对商业上的困境,还要处理因此带来的各种连锁反应。
新闻一经发出,网友们纷纷觉得这人神仙也救不了。
![]()
“吃饭砸锅,迟早要完。”
“沈家靠着大陆市场一年赚17亿新台币,沈伯洋却用这些钱去搞台独,这种行为实在让人无法理解。”
“这就好比一边在别人家厨房盛饭吃,一边骂厨子,天下哪有这么好的事儿?”
“商业信誉是根基,沈家这种两面手法不仅触碰了法律红线,更败光了商业上的诚信,合作伙伴纷纷解约是必然结果。”
“供应链一断,神仙难救。”
![]()
“沈家的兆亿有限公司高度依赖大陆的供应链,从浙江的小商品、广东的电子配件到福建的建材,货源大部分来自大陆,一旦大陆依法对其进行制裁,禁止所有交易合作,公司的业务根基瞬间就垮了。”
![]()
“这就好比把大树的主要根须全砍了,树叶子能不黄吗?”
“这次大陆方面的反制措施非常精准有效,直接打中了要害。”
“孩子无辜,但规矩如此。”
“国际上对于涉及敏感政治人物的家属进行更严格的风险评估是常见做法。”
![]()
“他为了博取政治资本,言行过于浮夸。”
“嘴上都是主义,心里全是生意的做法,让人觉得可笑又可悲。”
“红线踩不得,代价付不起。”
“沈伯洋的案例是一个强烈的信号,表明国家在维护主权和领土完整问题上的态度是坚决的、措施是有力的,任何企图分裂国家、一边在大陆赚钱一边支持“台独”的行径,都不会有出路。”
“这道红线,以前现在将来,都是高压线,谁碰谁倒霉。”
不知道您对这件事有什么不一样的看法?您觉得在当今的形势下,那些还在观望或者心存侥幸的人,能从沈伯洋的案例里得到最大的教训是什么?
信息来源:华夏经纬网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