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初,“四万万同胞”曾是中国人最响亮的自我称呼,那是民族觉醒的年代,人们对未来充满着力量与希望。
但百年之后,这个数字,正以另一种方式回归。
联合国《世界人口展望2024修订版》预测:
到2100年,中国人口可能仅剩 6.3亿;
而若总和生育率维持在当前的 1.0,到2125年,人口或将滑落至4亿——
再次回到“四万万”的历史起点。
只是,这一次,我们不再是崛起的民族,而是老去的国家。
![]()
一、人口黑洞:从14亿到4亿的倒计时
2023年,中国人口正式负增长,跌破 14.1亿。
这不是拐点,而是坠落的起点。
![]()
联合国预测,到2050年我们只剩 12.6亿,2100年仅 6.3亿。
如果低生育趋势持续,这一数字可能腰斩再腰斩。
这意味着:
劳动力锐减六成;
养老体系承压;
教育、房地产、社保全面重构。
你可能还在怀疑,但放眼四周,你会发现,这样的窘境正在发生。
到2100年,每三个人里就有一个超过65岁。
养老金则可能在2035年前后被耗尽;
乡村被彻底空心化甚至完全消失,城市则被孤独的老人和闲置的楼群填满。
这并非虚惊,日本、韩国、中国台湾都已经走在这条路上。
但中国大陆则会更严重:因为我们的体量更大,下坡更陡,惯性更强(韩国和日本生育率从1.3降到1.0用了30年,而我们只用了3年)。
百年前,“四万万同胞”象征觉醒;
百年后,若只剩“四万万”,那将是沉默的数字。
![]()
二、问题的根源:不是“不生”,而是“不敢生”
很多人以为,低生育是现代社会的必然。
可在中国,它更像是一场制度性的滑坡。
从1979年的“一孩政策”到2015年的“放开”。
家庭结构在几十年里彻底改变。
一个年轻人,要赡养两位父母、四位老人。
“二孩”“三孩”?那是奢谈。
即便政策全面松绑,生育率仍徘徊在 1.0 左右,
低于日本(1.21),略高于韩国(0.72)。
但问题的核心,不是“放开”,而是“放开之后没人接”。
因为核心的原因并没有解决:生不起,也不敢生。
房价太高,教育太难太贵,职场太卷。
一个孩子,可能吞掉家庭收入的三分之一,从花费的时间到投入的教育费用,都是一个无底的黑洞。
在县城,托育稀缺、教育落后;在城市,焦虑无解、成本高昂,一节补习课动辄三五百,赶得上父母一天的收入。
年轻人不结婚,他们不是没有爱,而是没有安全感。
他们也不是拒绝生育,而是拒绝成为下一个牺牲品。
更深层的危机,是信心的坍塌。
当一个社会很多人选择躺平,让人觉得“努力也没用”,
再多的补贴,也换不回希望。
![]()
三、四轮改革:重建“敢生、能养、教得起、分得公”的社会结构
要逆转这场危机,中国必须启动一场人口复兴工程。
它不仅关乎生育,更关乎整个社会的再设计。
① 收入分配:先让年轻人“能活得好”
改革的起点,不是“多生”,而是“能活”。
提高最低工资20%,减轻中低收入群体10%的税负;
扩大公租房与青年住房配额,让年轻人有确定的生活感。
稳定的收入与居住预期,是一切生育意愿的前提。
② 生育激励:从“放开”到“赋能”
“你可以生”没用,要让人觉得“国家帮我生”。
设立生育基金:每个新生儿获得10~20万元账户,可用于教育、住房或养老金。
二孩、三孩家庭减税30%,实行一年带薪育儿假和弹性工作制。
以每年800万新生儿计算,总成本约1.2万亿,仅占GDP的0.8%。
这不是负担,而是投资——对未来的投资。
③ 托育体系:让养育不再是“私人战争”
目前中国3岁以下托育覆盖率不足10%,
而OECD国家平均是40%。
应在2030年前提升至50%,
建立社区“普惠托育”网络,鼓励“银发助金色”模式——
让老人参与看护,年轻人重返职场,代际形成循环。
这样既解放父母,也为老人赋能。
④ 教育改革:从“应试”回归“育人”
教育焦虑,是中国生育率的隐形杀手。已经是AI时代了,我们的教育依然保留在工业时代对产能工人和工程师是教育方式,抹杀了个体的创造能力。
延伸义务教育至高中,扩大职业教育的免费覆盖而不是像现在的压榨式职业教育,脱离社会且只以利益为主。
削弱“高考独木桥”,培养独立思考能力,让多元成才成为可能。
推广素质教育与家庭教育积分抵扣机制,
让“孩子”重新成为幸福,而不是债务。
四、结语:一个国家的未来,藏在婴儿的啼哭声里
联合国数据显示,有效的政策干预能逆转20%~30%的人口下滑。
这意味着,我们还有机会。
但时间不会等人。
每一年拖延,都会让结构性问题从“可调”变成“不可逆”。
百年前,“四万万同胞”是觉醒的呐喊;
百年后,我们要不得不面对“四万万新生”这个冷酷的数据。
一个国家的未来,从来不是GDP的数字,
而是那一声声婴儿的啼哭。
那是生命的声音,
也是信心回归的声音。
行动,应该从现在开始!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