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陵
![]()
曾为报社、杂志记者的罗正坤,卸下职业身份后仍坚守新闻初心,以普通特约记者、通讯员之名深耕湖南宣传一线20余年。他怀揣对文学的赤诚与对文化的热爱,不仅用稿件记录湖南乡村变迁,更投身湖南艺术宣传,让乡土间的艺术瑰宝与时代新风被更多人看见。
脚下沾泥土:从报社记者到乡村“记录者”
“离现场越近,文字越有力量;离群众越近,情感越能共鸣。”这是罗正坤在报社任职时便牢记的准则,成为通讯员后更将其刻进工作日常。二十余载里,他的脚步遍布湖南长沙、湘阴的田间地头、村落院落:在春耕的田埂上记录农忙节奏,在产业基地里捕捉丰收喜悦,在文化活动现场挖掘乡土艺术的独特魅力。
他始终坚信,好新闻是“跑”出来的,而非“写”出来的。哪怕不再有报社的工作任务,他仍保持着职业记者的敏锐——春日追访乡村非遗传承人,夏日记录民间戏曲的田间演出,秋日挖掘丰收节里的艺术表达,冬日探访传统手工艺人的坚守,用细腻笔触定格湖南乡村的烟火气与生命力。
![]()
用心筑桥梁:让湖南艺术“活”起来
不同于常规新闻报道,在湖南艺术宣传领域,罗正坤特别关注民间艺术挖掘:无论是乡村非遗项目的推广、民间艺人的专访,还是地方特色文化活动的记录,他从不在意物质回报,只专注于“让湖南艺术走出去”。
为了讲好湖南艺术故事,他付出了远超常规报道的精力:为挖掘一项濒临失传的民间舞蹈,他多次往返偏远村落,跟着老艺人学动作、听渊源,将艺术背后的文化内涵与传承困境娓娓道来;为宣传乡村书画爱好者的作品,他主动帮忙整理创作故事,联系地方平台推广,让乡土笔墨走出大山;为记录传统节庆里的艺术元素,他常常提前策划、全程跟拍,用图文并茂的报道还原湖南节庆文化的独特韵味。
这些撰写的艺术宣传稿件,屡屡被各级媒体转载,不仅让民间艺术为人熟知,更让湖南多地的乡土文化走进大众视野,为湖南艺术传承与乡村文化振兴搭建了坚实的宣传桥梁。
奉献显担当:20年笔墨映初心
从报社记者到文化宣传者,身份虽变,罗正坤对湖南宣传事业的热情从未减退。新闻宣传时效性强,艺术报道又需深挖细节,加班加点对他而言早已是常态:为核实一个非遗项目的历史渊源,他辗转图书馆、档案馆查阅资料;为打磨一句艺术报道的表述,他反复与艺人沟通,确保内容精准且生动;为抓拍民间演出的精彩瞬间,他可以在露天场地等候数小时。
20余年来,他累计撰写湖南乡村与艺术相关的新闻、散文、摄影作品1000余篇,其中包含大量艺术宣传内容。他就像一棵扎根湖南大地的“常青树”,用笔墨为枝桠,既记录着乡村振兴的时代步伐,也守护着湖南艺术的乡土根脉,在平凡岗位上书写着属于基层宣传者的不凡答卷。
巴陵 当代作家
来源:湘阴县融媒体中心
编辑:佚名 李顺萍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