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万花筒:每天分享不同的奇人异事,喜欢的关注一下,方便下次分享给你。
他们没有惊之名,没有绝世之能,却在国难当头时挺身而出,用锄头与勇气守护家园。
![]()
1941年冬,郑州贾鲁河北岸的寒风卷着沙尘,掠过杲村五米高的寨墙。往日里炊烟袅袅的村庄,此刻被血腥味笼罩一-五万日军三路围攻郑州,城破后,溃败的日寇将怒火倾泻在手无寸铁的村民身上。
![]()
寻牛的宋大龙倒在村口老槐下,胸口刺刀伤口冒着热气;饭店老板邵仓父的尸体被挂在门框,鲜血浸透了刚出锅的馒头。谁也未曾想,就是这群扛锄头、种庄稼的普通人,日后会用血性谱写一段抗日传奇。
日军的暴行并未吓退村民。11月2日深夜的屠村之后,中国军队一个排赶来侦探敌情,却因新兵缺乏经验遭遇伏击,见习排长牺牲,士兵仓皇撤退时竟遗落了一挺机枪。
![]()
![]()
日军愈发嚣张,扬言要“踏平杲村,鸡犬不留”。危急时刻,有从军经历的宋锡纯攥紧拳头,3日清晨,他尾随进村抢鸡的日军机枪手,在寨墙豁口处一枪将其击毙。这一枪,点燃了村民的反抗怒火。
“不能坐以待毙!”当过保长的宋文轩举起旧手枪,宋德贤、宋大山等16名村民纷纷响应。他们中有年轻庄稼汉、杂货铺老板,还有年过五十的木匠,凑齐17人组成“宋家军”。没有正规训练,宋锡纯便凭从军经验指挥;武器参差不齐,就用夺来的步枪、自制的砍刀,甚至几人共用一把锄头,躲在寨墙后静待战机。
当日中午,日军大摇大摆进村生火做饭,毫无防备。宋文轩一声令下,17支枪齐射,3名日军当场毙命,2人重伤倒地。
![]()
![]()
剩余日寇误以为遭遇八路军主力,慌忙反击却被寨墙阻隔。宋大山挥锄头砸碎爬墙日军的头盔,宋玉河步枪子弹耗尽便用石头猛砸,村民们凭着一股狠劲,将侵略者打得丢盔弃甲。
这场半个时辰的战斗,“宋家军”零伤亡,击毙4名日军,缴获轻机枪1挺、步枪3支。他们缴获的武器后来交给反攻的中国军队,为突破贾鲁河防线扫清了障碍。战争落幕,村民们从未遗忘这段往事。2005年,“杲村民众抗日纪念碑”在村头落成,17位勇士的名字被永远镌刻其上。
这些奇人异事在岁月长河中熠熠生辉,提醒着后人:平凡之人,亦有惊天伟力;家国危难,皆为勇士。
本文内容真实,内含有Aⅰ创作,希望阅读者理解评论区多交流。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