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日子没法过了!他的世界里只有酒!”调解室里,高女士(化名)情绪激动,细数丈夫康先生(化名)的“罪状”:失业后长期酗酒,对家庭、孩子不管不顾,只剩“狐朋狗友”和酒局,让她寒了心,一纸诉状递到法院要求离婚。而康先生满脸委屈:“我就是被厂里辞退了,压力大喝几口,咋就非离婚不可?”坚决不同意。
这起离婚纠纷案件,没有复杂的财产纠纷和剑拔弩张的家庭纠葛,核心是情感疏离与理解缺失。承办法官没有直接开庭,而是决定先调解,并邀请经验丰富的驻庭人民调解员共同参与——因为她们知道,“赌气离婚”的夫妻,需要的不是“判离”或“不判离”,而是“把话说开,把心结解开”。
调解员从男性视角切入,引导康先生换位思考:“小康,组建家庭就意味着承担责任,喝酒得有度,要是你妻子整天不着家,你啥感受?” 一句话,让康先生沉默了。法官则温和安抚高女士:“我们理解你的委屈,但起诉离婚是一时之气,还是真的无法挽回了?” 帮她梳理真正的诉求——她要的不是“离婚”,而是“丈夫的责任担当与家庭的温度”。
法官与调解员“法理+情理”双管齐下:既向双方强调家庭责任的重要性,分析离婚对未来的潜在影响;也肯定“良好的生活习惯对家庭的调剂作用”,帮康先生找到“解压”与“顾家”的平衡。一句句贴心话,润物细无声的浇灭了两人的怒火。
几小时的耐心调解,康先生终于认清自身问题:“是我忽略了家庭和她的感受,以后一定少喝酒,再找份临时工作,多分担家务、多陪家人。” 看到丈夫的诚恳,高女士的怨气也慢慢消散,“再给彼此一次机会吧。” 就这样,夫妻二人重拾沟通的桥梁,并肩离开了法庭,濒临破裂的家庭,终于被“情法交融”的调解拉回正轨。
这起案件,是家事审判“以和为贵”的生动实践。法官没有机械套用法律条文,而是抓住“赌气离婚”的核心——情感错位与沟通缺失,用“共情调解”帮夫妻找回理解与责任,让司法温度,真正成为“守护家庭”的力量。(通讯员 王宏飞)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