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跑是谁?
![]()
”——如果今天你还用这句话开场,已经晚了。2025年10月,它一个月就卖掉7万辆车,比某些新势力一年还多;12月,它又悄悄把4万台车交到用户手里,其中一成直接贴上欧洲车牌。
![]()
销量数字像电梯一样往上跳,可真正让同行睡不着的,是数字背后的三条暗线:技术、产能、海外渠道。
把这三条线拼在一起,零跑不再是“性价比第二”,它正在给自己写一个新标签——“技术降本的全球范本”。
先说技术。2023年11月,零跑发布业内第一块“四域合一”中央集成芯片,把座舱、驾驶、车身、动力四颗大脑装进一颗“心脏”。
外行听起来像把四个部门合并,内行知道这是“动刀”线束——整车线束直接砍掉三成,重量少了,成本降了25%,可靠性反而更高。
用工程师的话说:以前修一辆车要翻四本说明书,现在一本就够。
这颗芯片将率先装在2024年上市的D19旗舰上,零跑第一次把售价探到20万以上,目的只有一个:用技术溢价捅破品牌天花板。
技术落地需要产能托底。
金华工厂四期10月投产,一条生产线每60秒就能滚下一台车,年产能拉到60万辆;合肥第二基地2024年底接力,40万辆产能专门给右舵海外版。
![]()
两基地全开,零跑年产能破百万,相当于一年造出一个“冰岛全国汽车保有量”。
别忘了,2021年它才刚摸到10万辆门槛,三年翻十倍,速度比特斯拉上海工厂还快半拍。
产能堆上去,订单从哪来?
答案在欧洲。
Stellantis不是简单投钱,而是把零跑当成“电动化补作业”的同桌:零跑出平台,Stellantis出渠道,2024年联合新车将在法国、意大利、德国等八国同步开售。
短短一年,零跑已在欧洲布下550个销售点,比国内某些省会4S店都密集。
Q3海外订单环比暴涨210%,法国人下单最豪爽,直接点名要带“四域合一”芯片的版本。
中国新势力出海常见“先品牌后销量”,零跑反着来——先把车铺到街角,再让用户体验“技术降本”带来的真香价格,农村包围城市的打法,被它原封不动搬到巴黎郊区。
![]()
国内战场同样热闹。
零跑用“T-C-B-D”四步走完产品阶梯,如今7款主力车里有5款月销过万,均价却卡在13.86万元。
对一家年销30万辆的新势力来说,这是“甜蜜陷阱”:量有了,品牌溢价却像天花板。
D19的任务就是掀天花板——中央集成芯片、激光雷达、800V高压,一股脑堆进20万区间,用技术配置做“价格锚”,告诉用户“零跑也能高端”。
如果D19成功,零跑就能复制丰田“卡罗拉+雷克萨斯”双轨打法,用规模养技术,用技术抬品牌。
渠道端继续下沉。900家网点、298家4S店,五线城市每百万人能分到1.38个门店,密度高于任何一家新势力。
很多人以为下沉市场是“低价低利润”,零跑却算清另一笔账:低线市场换车周期更长,用户一旦认准品牌,复购率反而高。
先把车卖进县城,再让口碑顺着高速公路回流省城,零跑用“反向漏斗”把传统品牌的路子走了一遍,只是节奏更快、价格更狠。
![]()
风险也摆在眼前。20万元区间早已刺刀见红,特斯拉、比亚迪、小鹏、极氪各自占坑,D19想突围,必须把“四域合一”讲成用户听得懂的故事——不是“芯片集成度提高”,而是“修车少跑一趟、OTA一次搞定、电耗每百公里少两度”。
技术只有翻译成生活收益,用户才肯为溢价买单。
海外渠道同样暗藏变数,欧洲法规一年三变,Stellantis的550个销售点能否同步跟上售后体系,将直接决定零跑出海是“镀金”还是“镀金边”。
写到这里,零跑的轮廓已经清晰:它用“技术降本”做发动机,用“产能翻倍”做油箱,用“海外渠道”做导航,三件套同时点火,把一辆中国电车开进欧洲小巷,也开进20万元高端赛道。
未来三年,如果D19在欧洲站稳脚跟,如果合肥基地满负荷运转,如果“四域合一”芯片成本继续下探,零跑就有机会成为全球第一家把“高端芯片”卖成“大众价格”的车企。
那时候,再有人问“零跑是谁”,答案不再是“第二家谁”,而是“第一家自己”。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