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1岁的陈阿姨,每年体检最关心的就是自己的血糖值。自从患上糖尿病后,家人对她的饮食管得特别严,尤其是红薯、土豆,几乎被列入“黑名单”。
有一次,孙子带来一块香甜的烤红薯,陈阿姨光闻味儿就想吃,可是心里又直打鼓:“糖尿病是不是就和这些‘淀粉类’食物彻底说再见了?”
![]()
让她没想到的是,在医院复查时,医生却大胆指出:“其实某些时候,红薯、土豆未必比米饭、馒头更糟,只要你掌握了正确吃法,还有助于稳定血糖。”
这句话让陈阿姨满是疑惑,也让很多糖友陷入困惑,到底糖尿病人能不能吃红薯、土豆?哪些食物真正有利于维持血糖?医生建议背后的科学原因是什么?下面,我们一起解开这个常见误区的谜团。
红薯、土豆到底能不能吃?权威答案来了,不少人一提到糖尿病饮食,就觉得“白薯、土豆只有高血糖,万万不可碰”,但最新的营养流行病学调查却给出了不同答案。
实际上,红薯、土豆的升糖指数(GI)并不算特别高,尤其是红薯,GI大约在55-77,比白米饭(GI约83)还要低。
更关键的是,红薯中富含膳食纤维、β-胡萝卜素、维生素C,这些营养素有利于维持肠道功能、延缓葡萄糖吸收。
![]()
此外,2019年《中华糖尿病杂志》一项纳入1800余名糖友的队列研究显示,适量摄入红薯和土豆,并不会增加血糖波动反而有助部分改善肠道菌群,提高营养摄入多样性。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吃法很关键。高温油炸、加糖加工后的红薯、土豆,反而会提高热量和GI,容易导致血糖异常。不少患者只注意到食物本身,却忽视“烹调方式”也是血糖变化的重要推手。
医生提醒,从慢病门诊数据显示,如果糖尿病患者能在日常饮食中优先选择低GI的粗杂粮、膳食纤维含量高的食物进行搭配管理,坚持三个月左右,身体可能出现如下几种积极变化:
餐后血糖波动大幅下降
调查显示,餐中10-30%的薯类(如红薯、土豆)替代白米饭、精面食品,餐后两小时血糖上升幅度能降低约18.2%。
![]()
胰岛素抵抗程度有明显改善
哈佛大学医学院临床试验验证,以红薯、豆类、燕麦等富含可溶性膳食纤维的食物,作为主食来源,5周后患者胰岛素敏感性提高近15%,有助于减少长期并发症风险。
肠道益生菌水平增加,饱腹感提升
红薯与土豆的膳食纤维,可以为肠道菌群提供“养料”,有助维持肠道健康。研究中,摄入这类食物人群体重管理更利于稳定,减少体重反弹。
饮食多样性提升,抑郁及焦虑情绪下降
2021年《英国营养学杂志》分析了2600名中老年糖友的数据发现,适量摄入薯类、豆类、粗粮者,比单一主食者的心理压力得分低11.9%。均衡丰富饮食,能让糖友生活信心提高。
要想让红薯、土豆吃得健康又稳血糖,医生有以下几点可操作建议:
合理控制分量。每次少量,充分结合其他谷物杂粮,拒绝“聚会一激动,吃半锅”形式,控制总热量。
![]()
采用健康烹调法。强烈建议水煮、蒸、带皮焖熟,远离油炸、速冻薯条、拔丝白薯这些“升糖陷阱”。
适当搭配优质蛋白和蔬菜。红薯、土豆单独吃升糖较快,建议和绿叶蔬菜、豆类鱼肉、鸡蛋一起吃,延缓糖分吸收,降低餐后血糖冲击。
监测个体差异反应。不同患者体质、代谢状态有别。建议餐后2小时自行测量血糖值,观察身体反应,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摄入量。
调整进食顺序。实验证明,先吃蛋白质、蔬菜,再吃主食,更有助于让血糖曲线平稳。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