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稀土永磁赛道有点“火出圈”:新能车企业扎堆抢货、家电厂商追加订单,再加上出口管制政策落地,这个隐藏在产业链深处的赛道,突然成了市场关注的焦点。很多人只知道稀土是“工业黄金”,却不清楚稀土永磁材料到底有多重要——从新能源汽车的驱动电机,到空调的压缩机,再到风电的发电机,几乎所有高端制造领域都离不开它。
随着2026年行业需求持续爆发,一批手握大额订单的企业浮出水面。但市面上号称“稀土永磁玩家”的企业不少,哪些是真有技术、有产能、有订单的实力派?今天就用大白话深扒这个赛道,带大家看清行业真相和核心玩家的竞争力。
一、为什么突然火了?需求+政策的双重引爆
稀土永磁材料的火爆,绝非偶然,而是需求爆发和政策调控共同作用的结果,这两个关键点直接改写了行业格局。
先看需求端,简直是“多点开花”。首先是新能源汽车行业,2025年全球新能车销量突破2200万辆,同比增长35%,而每辆新能车的驱动电机都需要用到2-5公斤稀土永磁材料,高端车型更是达到8公斤以上。根据中汽协11月最新数据,2026年国内新能车预计销量突破1500万辆,仅这一领域就将带动稀土永磁材料需求增长40%以上。
其次是家电行业的“以旧换新”和能效升级。2025年10月,国家发改委启动家电以旧换新专项行动,要求2026年空调、冰箱等大家电能效一级占比超70%,而高效节能家电的核心部件压缩机、电机,必须使用高性能稀土永磁材料才能达到能效标准。美的、格力等头部家电企业已陆续发布采购计划,2026年稀土永磁材料采购量预计增长25%。
还有风电、工业机器人等领域的需求加持。全球风电装机量2025年同比增长28%,大型风机的发电机对稀土永磁材料的需求持续增加;工业机器人产量突破120万台,关节电机用永磁材料需求增速超50%。多重需求叠加,让2026年稀土永磁材料行业缺口预计达到15%。
再看政策端的关键变化。2025年11月1日,商务部、海关总署发布公告,对部分高性能稀土永磁材料实施出口管制,未经许可不得擅自出口。这一政策直接改变了全球市场供需格局——我国稀土永磁材料产量占全球85%以上,出口管制后,海外企业只能转向国内采购,进一步推高了国内市场的需求热度,也为国内企业争取了更大的定价权。
二、核心门槛在哪?真玩家必须过这三关
稀土永磁行业看着热闹,但不是谁都能入局,真玩家必须跨过技术、产能、客户这三道硬门槛,缺一不可。
第一关是技术关,高性能产品才有钱赚。稀土永磁材料的核心指标是“磁能积”和“矫顽力”,磁能积越高,电机功率密度越大、能耗越低;矫顽力越强,材料稳定性越好,能适应高温、高速等复杂工况。目前高端市场主流是N52、N55型号的钕铁硼永磁材料,而能稳定生产这些高端产品的企业,国内不超过10家。
更关键的是“配方和工艺”。头部企业都有自己的核心配方,能在稀土原料中精准搭配镝、铽等元素,既保证性能又控制成本;而烧结、制粉等工艺更是核心机密,直接影响产品的一致性和合格率。某头部企业技术负责人透露,高端稀土永磁材料的合格率每提升1个百分点,毛利率就能增加3-5个百分点。
第二关是产能关,规模化生产才能扛住订单。稀土永磁材料的生产需要完整的产业链布局,从稀土原料采购、预处理,到烧结、加工、表面处理,每个环节都需要大额投资和稳定的产能释放。目前行业头部企业的单厂产能普遍在5000吨以上,而中小厂家大多在1000吨以下,很难承接新能车、风电企业的大额订单。
更重要的是“产能利用率”。2025年以来,稀土原料价格波动较大,产能利用率不足的企业很难分摊固定成本,容易陷入亏损;而头部企业凭借稳定的订单,产能利用率维持在85%以上,规模效应显著,能有效对冲原料价格波动的风险。
第三关是客户关,绑定头部企业才有长期订单。新能车、家电、风电等行业的头部企业,对供应商的认证周期长达1-2年,一旦通过认证,就会形成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比如新能源汽车厂商的供应链认证,需要经过样品测试、小批量供货、大批量验证等多个环节,只有产品性能稳定、交付能力强的企业才能通过。
目前国内头部稀土永磁企业,大多已经进入比亚迪、宁德时代、美的、金风科技等下游巨头的供应链,部分企业还进入了特斯拉、宝马等海外企业的供应体系,这些长期订单成为企业业绩增长的“压舱石”。
三、真玩家盘点:4家企业各有核心竞争力
经过行业洗牌和需求筛选,目前国内稀土永磁赛道已经形成一批实力派企业,它们凭借各自的优势手握2026年大额订单,成为行业的核心玩家。
1. 宁波韵升:磁材龙头,客户绑定深度领先
作为国内稀土永磁行业的老牌龙头,宁波韵升的核心优势在于“客户资源和技术积累”。公司深耕行业30年,已经进入特斯拉、比亚迪、宁德时代、美的等国内外头部企业的供应链,2025年三季度末,公司在手订单达85亿元,其中2026年交付的订单占比超60%,主要来自新能车和风电领域。
技术方面,公司是国内少数能稳定生产N55型号钕铁硼永磁材料的企业,磁能积最高可达55MGOe,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产能方面,公司现有产能1.2万吨/年,2026年一季度新增5000吨产能将投产,届时总产能将达到1.7万吨,稳居行业前三。
值得关注的是,公司通过垂直整合降低成本,旗下拥有稀土原料采购平台,能稳定获取镨钕、镝铽等核心原料,有效对冲原料价格波动风险,2025年三季度毛利率达28.5%,高于行业平均水平5个百分点。
2. 中科三环:技术标杆,高端市场占比领先
中科三环的核心标签是“技术领先”,公司依托中科院的技术背景,在高性能稀土永磁材料领域深耕多年,是国内首家实现N58型号产品量产的企业,产品主要应用于高端新能车、工业机器人等领域。
客户方面,公司是宝马、奔驰、大众等海外车企的核心供应商,海外营收占比达45%,出口管制政策落地后,公司凭借国内产能优势,成为海外企业的替代采购首选,2025年11月以来,新增海外订单超12亿元。
产能方面,公司现有产能1.5万吨/年,其中高端产品产能占比达60%,是行业内高端产品占比最高的企业之一。2026年公司计划再扩产8000吨,重点投向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用磁材,预计投产后年营收将新增50亿元。
3. 正海磁材:绑定头部车企,增长确定性强
正海磁材的核心竞争力在于“深度绑定国内头部新能车企业”。公司是比亚迪、蔚来、小鹏等车企的主力供应商,2025年来自新能车领域的营收占比达72%,是行业内新能车业务占比最高的企业之一。
2025年三季度,公司公告与某头部新能车企业签订长期供货协议,2026-2028年供货金额超100亿元,平均每年供货金额超33亿元,为业绩增长提供了强支撑。技术方面,公司自主研发的“低镝高性能磁材”技术,能在降低镝元素使用量的同时保证产品性能,有效控制生产成本。
产能方面,公司现有产能8000吨/年,2026年二季度新增6000吨产能将投产,主要用于满足新能车订单需求,届时产能将达到1.4万吨,产能增速行业领先。
4. 英洛华:产业链一体化,成本优势显著
英洛华的核心优势是“稀土永磁全产业链布局”,公司从稀土开采、分离,到永磁材料生产、加工,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闭环,是国内少数拥有稀土上游资源的永磁企业。
这种全产业链布局让公司在成本控制上具备显著优势,2025年三季度毛利率达26.8%,高于行业平均水平3个百分点。客户方面,公司主要聚焦家电、工业电机等领域,是美的、海尔、格力的核心供应商,2025年家电领域营收占比达58%,订单稳定性强。
2025年11月,公司公告2026年家电行业订单已达42亿元,同比增长30%,同时公司正在拓展新能车领域客户,目前已进入某新势力车企的供应链,预计2026年新能车业务营收占比将提升至20%以上。
四、普通投资者该怎么看?3个实用判断维度
稀土永磁赛道虽然需求火爆,但也存在原料价格波动、行业竞争加剧等风险,普通投资者想要理性看待,这3个判断维度很实用:
第一,看订单结构,优先选“长期绑定头部客户”的企业。短期订单可能是炒作,但与下游巨头签订的长期供货协议,才是业绩增长的核心支撑。投资者可以关注企业公告中的在手订单金额、订单交付周期,以及下游客户的行业地位,绑定头部客户的企业,成长确定性更强。
第二,看产品结构,高端产品占比越高越有优势。低端稀土永磁材料竞争激烈、毛利率低,而高端产品供不应求、定价权强。投资者可以关注企业高端产品的产能占比、技术指标(如磁能积、矫顽力),以及是否进入高端应用领域(如高端新能车、工业机器人)。
第三,看成本控制能力,全产业链布局更抗风险。稀土原料价格占永磁材料生产成本的60%以上,原料价格波动对企业利润影响较大。拥有上游资源、垂直整合产业链的企业,成本控制能力更强,能更好地应对原料价格波动,投资者可以关注企业的产业链布局、毛利率水平等指标。
需要特别提醒的是,稀土永磁行业受政策、原料价格、下游需求等多重因素影响,行业波动较大。本文所提及的企业动态和数据均来自公开信息,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者应结合自身风险承受能力,理性分析后再做决策,切勿盲目追涨杀跌。
需求爆发叠加出口管制,稀土永磁赛道的2026年注定充满看点。宁波韵升的客户优势、中科三环的技术领先、正海磁材的新能车绑定、英洛华的成本控制,这些真玩家谁能在行业竞争中脱颖而出,抢占更多市场份额?除了这些企业,还有哪些潜在玩家可能后来居上?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观点。
理财有风险,入市需谨慎。本文数据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