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2日,融籍侨领、印尼马龙佳集团董事长郑年锦先生在新加坡与世长辞,享年94岁。
![]()
消息传来,福清乡梓无不深切追思——这位被誉为“印尼纺织大王”的企业家,以勤勉与诚信缔造商业帝国,以家国为念回馈桑梓,用一生诠释了慷慨奉献的大义与眷恋家乡的深情。
01
商海筑梦
从百货店帮工到印尼纺织大王
郑年锦,祖籍福清渔溪镇上郑村,1931年生于印尼万隆市。童年时期,印尼华人面临排挤与打击,生活艰难,他小学未毕业便回家在叔父的百货店帮忙,学习经商本领。
1948年,他随家人迁往雅加达,在父亲经营的纺织商店里帮忙。
1957年,26岁的他创办爪哇邦加有限公司,正式涉足商业。
1959年,时任印尼总统苏加诺发出倡议——“企业家帮助国家建设工业”,郑年锦闻之,毅然决定回到中国聘请纺织专家,并于1961年在中爪哇兴建达雅·曼努卡尔纺织厂有限公司(Daya Manunggal)。至此,郑年锦由商业进一步跨入实业领域,参与到了印尼国家建设的潮流中。
此后,他引入日本自动化技术,陆续创办沙拉笛卡纺织厂、自动化丙烯腈纱厂,推动印尼纺织业走向现代化,被专业研究学者列为推动印尼纺织业现代化功臣之一。
随后,他又创立了Argo Pantes公司,用棉花和聚酯棉生产棉纱,并逐步完成纺织产业链布局,最终组建Argo Manunggal Group(印尼马龙佳集团)。
至1990年代初,马龙佳集团拥有纺织厂18家,形成48万纱锭的生产规模,占全印尼纱锭总数的15%,并向38个国家和地区出口产品,成为印尼第一大纺织企业集团。
![]()
1991年,马龙佳集团旗下纺织业务上市,成为集团第一个上市业务,这也是郑年锦最为知名的资本运作案例之一。这期间,他完全收购了日本合作伙伴的股权,彻底掌控马龙佳集团。
02
远见拓疆
从纺织巨擘到工业领航者
在纺织业取得巨大成功后,郑年锦着眼长远,开启了更为多元的产业布局。
20世纪60年代末,他与日本财团和钢铁企业合资创办富米拉有限公司,生产建筑材料锌板片,这是印尼首批与外资联营的企业之一。
进入70年代,郑年锦先后投资成立雅加达Budidharma公司、雅加达共荣钢铁厂公司,并收购橡胶工厂、涉足轮胎制造,使集团版图延伸至钢铁、橡胶等产业。
1990年,他在西爪哇创立Bekasi Fajar工业区管理公司(BEST公司),将目光投向工业地产开发,建设现代化工业园区“MM2100工业城”。历经金融风暴考验,BEST公司于2012年在印尼证券交易所上市,获得106倍超额认购;2014年,公司以1.27亿美元净利润,入选“2014福布斯亚洲中小上市企业200强”。
郑年锦广泛涉足各行各业,先后独资或合资创建70余家公司,涵盖养殖业、种植园、电子工业、金融、保险和商业等,员工总数超5万人。这一多元布局奠定了马龙佳集团数十年的领导地位,也确立了他在印尼工业界的巨人地位。
![]()
郑年锦极其低调,从不张扬。对媒体的突然造访,他的回答也中规中矩:“对不起,我不多说话,我只是做我的工作。”
03
情系桑梓
慷慨解囊,泽被乡邻
1959年,郑年锦就参与印尼乡侨捐资创办福清华侨中学。此后,他以赤子之心回报桑梓,用一笔笔真金白银筑起家乡教育、医疗与民生的基石,映照一生故土情深。
![]()
![]()
△福清市虞阳小学
福清市虞阳小学由郑年锦独资500万创办,1994年破土动工,1995年竣工,当年招收新生1100余名。他对学校设施的完善和教学质量的提升关心备至,整个学校建筑风格别具,各项配套工程一步到位,颇受各界好评。2004年,郑年锦又投资20多万元,为每个班级装配了多媒体教学设备,真正实现了堂堂课都是多媒体课的教学目标。
![]()
校园内,纪念碑至今熠熠生辉。
![]()
△福清虞阳中学
福清虞阳中学同样留下他的印记。自1983年起,郑年锦先生捐资10.7万元为虞阳中学购置微电脑。此后的数年间,他先后捐建了嘉华楼、雅华楼、铨宋楼、科学楼、元载伯铢电教大楼、龙顺楼及锦绣教学楼,金额逾千万元。
![]()
△2004年郑年锦先生捐赠虞阳中学龙顺楼落成典礼
![]()
△龙顺楼
福清市虞阳中学同样留下他的印记。自 198 3年起,郑年锦先生捐资10.7万元为虞阳中学购置微电脑。此后的数年间,他先后捐建了嘉华楼、雅华楼、铨宋楼、科学楼、元载伯铢电教大楼、龙顺楼及锦绣教学楼,金额逾千万元。
福清虞阳中学办公室主任陈云回忆:“年锦先生的慷慨为学校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不单单新建校舍,他还出资添置设备,促进了我们学校教育水平的快速发展。他为人极低调,从不愿学校为他举办欢迎仪式。但我们对他的敬意由衷深厚。”
![]()
△锦绣教学楼
教育之外,郑年锦先生同样关注家乡的医疗建设,他始终关心位于家乡的福清市第四医院(又称福清市虞阳医院,下称福清市虞阳医院)发展状况,陆陆续续进行了长达44年的捐资。
![]()
△福清市虞阳医院
“郑年锦先生是我们医院捐赠次数最多、持续时间最长的人。”福清市虞阳医院院长陈敏介绍,“他总是‘缺什么捐什么’,从设备到病房,从职工福利到环境改善,都考虑得非常周全。”
![]()
△福清市虞阳医院
2024年5月,其全资子公司福建龙顺纺织有限公司仍向福清市虞阳医院捐赠30万元人民币,用于提升院内公园的设施与环境。为铭记这份深情厚意,公园被命名为“年锦公园”。
陈敏说:“他关注的是真实的需要,每次我们遇到困难,他都默默地伸出援手。这种心怀天下又心系家乡的情怀,将一直被我们铭记。”
20世纪90年代初,福清市面临着严重的缺水问题,闽江调水成为破解缺水问题的一项重点工程。然而,由于工程投资巨大,资金筹集成为一大难题。在这个关键时刻,郑年锦先生心系家乡,慷慨捐资50万美元,为这项惠及千家万户的工程提供了坚实助力。
据统计,郑年锦先生累计向福清捐款逾6700万元,涵盖教育、医疗、文化多个领域,包括福清侨乡博物馆、虞阳小学、虞阳中学、渔溪中心小学等,他的善举,润物无声,却造福乡梓。
04
精神永续
根在故土,情在长流
21世纪初,应市政府邀请,郑年锦独资1200万美元,成立福建龙顺纺织有限公司。现在,他建设的龙顺大厦矗立在福清市区中心。他说,这是他留给子孙后代的“根”,让他们对家乡有个念想。
回到上郑村,从上郑村原定山小学教学楼到主干道的修建,再到郑氏宗祠的重修维护,一砖一瓦都曾凝聚着郑年锦先生的心血。
![]()
△郑氏宗祠一角
上郑村村民、原民乐中学校长郑群至今记得,九十年代初,郑年锦先生回乡谒祖时,面对祖坟,他坚持要行叩拜大礼。“他认定,他的根就在这里。”
据郑群回忆,2018年,郑年锦先生最后一次返乡,年事已高,步履艰难,仍坚持走到宗祠上厅,站在刻有“年”字的柱联前,要求子女为他留影。“年锦先生离世,家乡是非常悲痛的。我们也计划在年轻人当中,宣讲年锦先生爱国爱乡的精神,激励后代更好地学习工作,将来为我们的家乡、国家做出更大贡献。”
郑年锦先生离世的消息传来,玉融大地一片悲恸。
他没有留下豪言壮语,却让善意融入家乡的血脉。他用一生的脚步,丈量了赤子之心的宽度。那些以他之名命名的楼、碑、园,不仅是建筑,更是精神的地标。
年锦先生走了,但那份跨越海洋、超越时光的乡情,将继续在这片土地上生长。
文 陈思佳 图 王鸿鹏 部分资料由渔溪镇提供
编辑 薛雅平 陈思佳
审核 张晨 谢雄
监制 吴凌 峰 毛晨熙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