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不靠谱的人
文/常凡
李建国这辈子就没靠谱过,但他活得比谁都体面。
这话是他发小赵磊说的。那天俩人在巷口的烩面馆喝酒,李建国刚从“CBD金融中心”下班——其实就是在一栋玻璃楼的十八层租了个工位,干着帮人写PPT的活儿。他穿一身阿玛尼高仿西装,袖口磨得发亮还故意卷着,露出腕上那块印着“Rolex”但秒针卡着不动的手表,往桌子上一坐,先掏出手机拍了张烩面,配文“加班夜餐,简单垫垫”,定位改到“上海陆家嘴”,才拿起筷子。
“你说你,”赵磊扒拉着碗里的羊肉,“三十好几了,就不能干点靠谱的事?上次你说帮我找工作,结果让我去卖保健品,那玩意能卖吗?”
李建国夹起一筷子面条,嘬得吸溜响,含糊不清地说:“你懂啥?那叫大健康产业,朝阳行业!要不是你自己扛不住压力,现在早开上宝马了。”
赵磊翻了个白眼,没再接话。他太了解李建国了,从穿开裆裤起,这小子就满肚子“鬼主意”。上小学时,老师让带盆栽到学校,李建国把家里的仙人球挖出来,换了个青花瓷盆,还在上面插了朵塑料玫瑰,说这是“嫁接新品种”,骗得老师在全班面前表扬他;上中学时,他借了同学的游戏机,玩坏了不说,还把外壳擦得锃亮,说是“升级系统时不小心烧了主板”,最后赔了人五块钱,同学还觉得他挺讲究;上大学更绝,期末考试前借了学霸的笔记,复印了一份,自己改了几个错别字,当成“独家复习资料”卖给同学,赚了两百多块,最后被学霸堵在宿舍楼下,他愣是说“这是知识的二次创作”,把学霸气笑了。
可就是这么个不靠谱的人,毕业后居然混得风生水起。
第一章 靠PPT上位的“人才”
李建国的第一份正式工作,是在一家做医疗器械的小公司当文员。说是文员,其实就是端茶倒水、打印文件,偶尔帮领导写写发言稿。公司老板姓王,是个五十多岁的暴发户,没什么文化,但特别喜欢听“专业术语”,总觉得自己的公司能上市。
那天王总开会,说要做一份“年度战略规划”,交给市场部,结果市场部经理熬了三个通宵,写出来的东西全是数据,干巴巴的,王总看了两页就扔了,骂道:“这叫什么规划?跟流水账似的,我要的是蓝图!是未来!”
李建国当时正在旁边给王总续茶,听见这话,心里一动,凑过去小声说:“王总,要不我试试?”
王总瞥了他一眼,见他穿得干干净净,戴个黑框眼镜,看着挺斯文,就摆了摆手:“行,你试试,明天早上给我。”
其实李建国哪懂什么战略规划,他连公司卖的医疗器械是治什么的都没搞清楚。但他有个本事,能把简单的事说得天花乱坠,还能把一堆没用的东西拼得像模像样。
当晚,李建国在网吧熬了一夜。他先在网上搜了“医疗器械行业未来趋势”,复制粘贴了一万多字,又找了几张国外医院的图片,P上公司的logo,然后打开PPT模板网站,挑了个最花哨的模板,把文字往里面一填,再加上几个动态图表——其实就是把数据随便改了改,让线条看着好看点。最后,他在封面写上“XX公司2023-2028五年战略规划:打造全球领先的医疗健康生态闭环”,才算完事。
第二天早上,李建国把PPT交给王总。王总打开电脑,刚看了封面,眼睛就亮了。再翻几页,全是“生态闭环”“精准医疗”“AI赋能”这些词,还有五颜六色的图表,虽然看不懂,但看着就“高级”。尤其是最后一页,李建国写了“预计五年内实现上市,市值突破百亿”,王总拍着桌子叫好:“好!这才是我要的规划!李建国,你是个人才啊!”
当天下午,公司就贴了公告,李建国从文员晋升为“战略规划部经理”,工资翻了一倍,还配了个独立办公室——其实就是原来的杂物间,清理出一张桌子,摆了个二手老板椅。
同事们都懵了,尤其是市场部经理,熬了三个通宵不如人家一晚上瞎拼的PPT,心里不服气,找王总理论。王总把他骂了一顿:“你懂什么?李经理有远见,有格局!你那堆数据能当饭吃?人家这规划,能拉投资!”
李建国当上经理后,第一件事就是买了身高仿西装,还把头发染成了棕色,喷了半斤发胶,梳得油光水滑。每天上班,他先在办公室里转一圈,跟下属说“你们要敢想敢干,要有创新精神”,然后就坐在电脑前,要么刷短视频,要么帮别的公司写PPT——反正战略规划这活儿,没人知道该怎么干,他只要每个月交一份“阶段性报告”就行,报告内容跟之前的规划差不多,换几个词,改改图表颜色,王总就很满意。
有一次,公司要跟一家大医院合作,王总让李建国去谈。李建国哪懂谈判,他先在网上搜了“医疗合作谈判技巧”,记了几个关键词,然后买了本《医疗行业百科全书》,翻了两页,把里面的专业术语抄在小纸条上,揣在兜里。
谈判那天,李建国穿得人模狗样,坐在谈判桌前,手里拿着小纸条,时不时掏出来看一眼。对方医院的院长问他:“你们公司的设备在精准度上有什么优势?”
李建国清了清嗓子,说:“我们的设备采用了全球领先的‘量子探测技术’,能实现‘纳米级精准定位’,误差不超过0.001毫米,而且还能‘AI智能诊断’,比人工诊断准确率高300%。”
院长愣了一下,问:“这些技术有相关的认证报告吗?”
李建国心里一慌,但脸上没表现出来,他掏出手机,假装翻文件,说:“报告都在总公司,我现在联系助理发过来。”然后他给王总发了条微信:“王总,快给我发个设备认证报告,随便什么都行,急!”
王总也不懂,找了份公司的营业执照,拍了张照片发过去。李建国把照片给院长看:“您看,这是我们的资质认证,绝对没问题。”
院长看着营业执照,皱了皱眉:“这不是营业执照吗?我要的是技术认证报告。”
李建国赶紧说:“哦,这个是总资质,技术认证报告需要走流程,三天内给您发过去。我们先签意向书,您放心,我们公司绝对靠谱。”
院长也是个实在人,被李建国说得晕头转向,居然真的签了意向书。回去后,王总把李建国夸成了“公司的功臣”,还给了他一万块奖金。李建国拿着奖金,先去买了身正版的阿玛尼西装,剩下的钱全花在了网吧,跟朋友开黑到半夜。
可没过三天,医院就来电话了,说要技术认证报告,不然就取消合作。李建国急了,找王总商量。王总也慌了,骂他:“你小子怎么这么不靠谱?没有报告你瞎承诺什么?”
李建国想了想,说:“王总,要不我们跟医院说,技术认证报告正在更新,需要再等一个月。这一个月里,我们找个小作坊,做个假报告,不就行了?”
王总犹豫了一下,说:“这能行吗?要是被发现了,公司就完了。”
“放心吧,”李建国拍着胸脯,“我认识一个做假证的,手艺特别好,绝对看不出来。”
结果,假报告刚寄到医院,就被发现了——李建国把“医疗器械认证报告”写成了“医疗器材认证报告”,还把医院的名字写错了一个字。院长气得直接把报告寄回公司,还发了封律师函,说要追究公司的违约责任。
王总没办法,只能赔偿了医院一笔钱,公司也因此元气大伤。可李建国呢?他早就提前找好了下家,在公司赔偿的前一天,递交了辞职信,还在辞职信里写“因个人发展原因,无法继续为公司效力,祝愿公司未来越来越好”,把自己摘得干干净净。
第二章 “创业大神”的泡沫
从医疗器械公司辞职后,李建国在家待了半个月。这半个月里,他每天都在网上刷“创业成功案例”,看别人怎么靠“点子”赚大钱。他发现,现在的人都喜欢听“故事”,只要故事讲得好,就有人投资。
于是,李建国决定“创业”。他找了两个大学同学,一个是学设计的,一个是学编程的,跟他们说:“我有个项目,能改变世界,你们跟我干,以后我们都是亿万富翁。”
学设计的叫张伟,性格内向,没什么主见;学编程的叫刘强,刚毕业没多久,想干一番大事业。俩人被李建国说得热血沸腾,当场就答应了。
李建国的项目叫“智能社区服务平台”,简单来说,就是做个APP,让小区里的人能在上面买菜、修家电、找保洁。其实这个项目早就有人做过了,而且做得很成熟,但李建国不管,他觉得自己能“创新”。
他先在网上找了个APP模板,让张伟改了改颜色和图标,又让刘强在模板上加了几个简单的功能,然后就开始“融资”。
融资第一步,是做商业计划书。李建国还是老办法,在网上搜了一堆商业计划书模板,把里面的公司名字、项目名称改了改,再加上一些“用户增长数据”——其实都是他瞎编的,比如“预计三个月内用户突破100万”“年收入可达5000万”。然后,他把商业计划书发给了几十家投资公司,还在朋友圈里发了条动态:“创业进行时,寻找志同道合的投资人,非诚勿扰。”
还真有一家投资公司联系了他。这家公司叫“创梦投资”,老板是个刚毕业的富二代,没什么经验,就想投点“有前景”的项目。
见面那天,李建国把办公室设在了一家咖啡馆的包间里,还租了两个大学生,让他们假装是公司的员工,坐在旁边假装工作。富二代来了之后,李建国先给他讲了“智能社区服务平台”的“未来前景”,说以后每个小区都要用他们的APP,市场规模能达到几千亿。然后,他又打开商业计划书,指着上面的数据说:“你看,我们现在已经有5000个用户了,下个月就能突破1万。”
其实那5000个用户,都是李建国让亲戚朋友下载的,而且大部分人下载了之后就卸载了。但富二代不懂这些,被李建国说得心动了,当场就决定投资50万。
拿到钱后,李建国第一件事就是租了个办公室,在市中心的写字楼里,虽然只有十几平米,但装修得很精致,还摆了几盆绿植,看着像那么回事。然后,他给张伟和刘强发了工资,剩下的钱,全用来买了一身名牌衣服和一部最新款的手机。
接下来的日子,李建国每天都在外面“谈合作”,其实就是跟朋友喝酒吹牛,说自己的项目有多厉害。张伟和刘强每天都在办公室里改APP,但因为没什么技术含量,用户根本留不住。一个月后,用户不仅没突破1万,反而降到了几百个。
富二代听说后,来公司考察。李建国赶紧让张伟和刘强在APP上刷假数据,又找了几个亲戚朋友,让他们在APP上下单买菜。富二代来了之后,李建国打开APP,指着上面的“订单量”说:“你看,我们的用户增长很快,每天都有几百个订单。”
富二代看了看,说:“行,我再投100万,你们好好干。”
李建国心里乐开了花,拿到钱后,又开始挥霍。他买了辆二手的宝马,每天开着车在市里转,见人就说自己是“创业大神”。可他没想到,这次的投资,成了压垮他的最后一根稻草。
因为用户量一直上不去,APP根本赚不到钱,而且每天还要花很多钱在服务器和推广上。没过三个月,150万投资就花光了。张伟和刘强见没希望,也辞职走了。富二代找不到李建国,只能报警。
李建国听说后,赶紧把宝马卖了,换了点钱,跑到外地躲了起来。临走前,他还给富二代发了条微信:“兄弟,对不起,项目失败了,我会东山再起的,到时候一定还你钱。”然后就把富二代拉黑了。
第三章 酒桌上的“大人物”
李建国在外地躲了半年,钱花得差不多了,又回到了老家。这次,他没再提创业的事,而是找了份“中介”的工作,帮人介绍生意,赚点提成。
这份工作很适合李建国,因为他嘴甜,能说会道,还特别会吹牛。他认识的人不多,但他总能把自己说成“人脉广,路子野”,什么事都能办。
有一次,一个做建材生意的老板找他,说想跟一家房地产公司合作,供应水泥和钢筋,但不知道怎么联系对方的老板。李建国拍着胸脯说:“这事包在我身上,我认识房地产公司的王总,我们是铁哥们,明天我就带你去见他。”
其实李建国根本不认识什么王总,他只是在一次酒局上,听别人说过房地产公司有个姓王的老板。但他不怕,他觉得只要能把人约出来,就能靠嘴皮子搞定。
第二天,李建国给房地产公司打了个电话,假装是王总的朋友,说要找王总谈合作。前台问他叫什么名字,他说:“我叫李建国,你跟王总说一声,他就知道了。”前台半信半疑,给王总的办公室打了电话。刚好王总那天心情好,又忘了自己有没有叫李建国的朋友,就说:“让他进来吧。”
李建国带着建材老板,大摇大摆地走进了王总的办公室。王总见了他们,愣了一下,说:“你们是?”
李建国赶紧说:“王总,我是李建国啊,上次在张总的酒局上,我们还一起喝了酒呢。这位是我的朋友,做建材生意的,想跟你们公司合作。”
王总想了想,确实有过一个张总的酒局,但他根本不记得李建国是谁。不过他也没拆穿,就说:“哦,我想起来了,坐吧。”
接下来,李建国就开始吹牛了。他说建材老板的公司有多厉害,产品质量有多好,价格有多优惠,还说如果合作成功,能给王总“好处费”。王总听着,觉得李建国不靠谱,但建材老板的产品确实还不错,就说:“这样吧,你们把产品资料留下,我让采购部的人跟你们联系。”
李建国以为成了,赶紧拉着建材老板,说:“王总,谢谢您,晚上我请您吃饭。”
王总推脱说有事,李建国却不依不饶,说:“王总,您一定要给我这个面子,我们都已经订好酒店了。”
王总没办法,只能答应了。
晚上,李建国在市里最豪华的酒店订了个包间,点了一桌子菜,还开了两瓶茅台。吃饭的时候,李建国不停地给王总敬酒,还说自己认识很多大人物,什么市长、局长,都是他的朋友。王总只是笑,不说话。
吃到一半,李建国的手机响了,是他妈打来的,问他什么时候回家。李建国赶紧走到外面,压低声音说:“妈,我正在跟领导吃饭呢,忙着呢,晚点再给你回电话。”挂了电话,他回到包间,假装很生气地说:“真是的,市里的张局长非要找我喝酒,我都说了我在陪王总,他还不依不饶。”
王总听了,心里觉得好笑,他刚好认识张局长,就说:“哦,张局长啊,我跟他也挺熟的,要不你给他打个电话,让他过来一起吃?”
李建国心里一慌,说:“不用了,不用了,他就是开玩笑的。”
王总没再说话,吃完饭,就走了。
过了几天,建材老板给李建国打电话,说采购部的人联系他了,想跟他谈合作细节。李建国很高兴,觉得自己立了大功,等着拿提成。可他没想到,没过多久,建材老板就给了他一笔钱,说:“李建国,谢谢你帮我介绍生意,但我以后不想跟你合作了。”
李建国问为什么,建材老板说:“王总跟我说了,你根本不认识他,也不认识什么张局长,你就是个骗子。要不是我的产品好,这次合作根本成不了。”
李建国脸一红,说:“我不是骗子,我只是想帮你……”
“行了,”建材老板打断他,“钱你拿着,以后别再找我了。”
挂了电话,李建国心里很不爽,但他也没办法。不过他很快就忘了这件事,因为他又找到了新的“生意”。
第四章 不靠谱的“人生导师”
有一次,李建国在网上刷短视频,看到很多人在做“人生导师”,给别人讲成功学,赚了很多钱。他觉得这活儿简单,自己也能做。
于是,他买了几本书,《成功学秘籍》《如何成为亿万富翁》《人际交往技巧》,翻了几页,就开始录短视频。他在视频里,穿着一身西装,坐在桌子后面,表情严肃地说:“各位朋友,今天我要跟大家分享的是,如何在三年内赚到第一个100万。首先,你要敢想,敢干,要有野心……”
他的视频没什么内容,全是些空洞的口号,但因为他长得还算精神,说话又有激情,居然吸引了不少粉丝。有很多年轻人,刚毕业,找不到工作,或者工作不顺利,都把他当成了“人生导师”,给他打赏,还报名参加他的“线下课程”。
李建国的线下课程,收费1999元,地点设在一家小旅馆的会议室里。每次开课,他都会租一身名牌衣服,还雇了两个人,假装是他的“助理”,在旁边端茶倒水。上课的时候,他就给学员们讲自己的“成功经历”——其实都是他瞎编的,比如他“创业三年,身价千万”“跟马云一起吃过饭”“被比尔·盖茨接见”。
有个叫小林的年轻人,刚毕业没多久,找不到工作,很迷茫,就报名参加了他的课程。小林很相信李建国,觉得他是个“大人物”,想跟着他干。
李建国见小林老实,就说:“小林,我看你很有潜力,我想收你当徒弟,带你一起赚钱。”
小林很高兴,说:“真的吗?谢谢李老师!”
“当然是真的,”李建国说,“不过,你要先交5000块钱的‘拜师费’,我才能带你。”
小林犹豫了一下,他家里条件不好,5000块钱是他半年的生活费。但他觉得跟着李建国能赚到钱,就还是凑了5000块钱,交给了李建国。
李建国拿到钱后,就开始“带”小林。他每天让小林帮他录视频、剪视频,还让小林去街上发传单,宣传他的课程。可他根本没教小林什么赚钱的技巧,只是偶尔跟他说几句“要敢想敢干”“要有野心”之类的空话。
小林跟着李建国干了两个月,一分钱没赚到,反而花了不少钱。他觉得不对劲,就问李建国:“李老师,你不是说要带我赚钱吗?怎么现在还没赚到钱啊?”
李建国说:“别急,赚钱需要时间。你再等等,我正在跟一个大老板谈合作,等合作成了,我就带你一起干,到时候你就能赚到钱了。”
小林又信了,继续跟着他干。可他等了一个月,还是没等到什么合作。有一次,他无意中听到李建国跟别人打电话,说:“那个傻子还真信了,又给我送了5000块钱……”
小林这才知道自己被骗了,他去找李建国,想要回自己的钱。李建国却翻脸不认人,说:“我什么时候收你钱了?你有证据吗?”
小林没有证据,只能吃了哑巴亏。他很生气,就把李建国的所作所为发到了网上,还附上了李建国录视频的照片和地址。
很快,李建国的“人生导师”身份就被揭穿了。他的粉丝纷纷取关,还在评论区骂他是“骗子”。线下课程也没人报名了,旅馆的老板也把他赶了出去。
李建国没办法,只能又换了个地方,继续他的“不靠谱”人生。
第五章最后的“靠谱”
李建国这辈子,骗了很多人,也被很多人骗了。他以为自己能一直这么混下去,可没想到,有一天,他居然“靠谱”了一次。
那天,李建国在街上闲逛,看到一个老奶奶在路边哭。他走过去,问:“老奶奶,您怎么了?”
老奶奶说:“我的钱包丢了,里面有我的身份证和退休金,我还等着钱给我孙子交学费呢。”
李建国心里一动,想:“这老奶奶看着挺可怜的,要不我帮她找找?”
其实他也没抱什么希望,只是觉得反正没事干,就帮着找找。他问老奶奶:“您刚才去过哪里?”
老奶奶说:“我刚才在前面的菜市场买菜,买完菜就发现钱包丢了。”
李建国带着老奶奶,来到菜市场,问了几个摊主,都说没看到。他又在菜市场里转了一圈,还是没找到。
老奶奶更伤心了,说:“怎么办啊?没有钱,我孙子就没法上学了。”
李建国看着老奶奶,心里突然有点难受。他想起了自己的奶奶,小时候,奶奶也经常给她零花钱,还带他去买糖吃。他觉得,自己不能就这么不管。
于是,他说:“老奶奶,您别着急,我这里有几千块钱,您先拿着,给您孙子交学费。等您找到了钱包,再还给我。”
其实那几千块钱,是他刚从朋友那里借的,准备用来交房租的。但他还是把钱给了老奶奶。
老奶奶很感动,说:“小伙子,你真是个好人。你叫什么名字?我以后一定把钱还给你。”
李建国说:“我叫李建国,您不用谢我,这是我应该做的。”
说完,他就走了。
过了几天,李建国正在家里看电视,突然有人敲门。他打开门,看到老奶奶和一个年轻人站在门口。
年轻人说:“你好,我是老奶奶的孙子,我奶奶说你帮了她,我们是来还钱的。”
李建国很高兴,说:“不用谢,不用谢,这是我应该做的。”
老奶奶从包里拿出一沓钱,递给李建国,说:“小伙子,这是你的钱,谢谢你。还有,这是我的一点心意,你一定要收下。”
李建国接过钱,说:“老奶奶,您太客气了,我不能要您的心意。”
老奶奶说:“你一定要收下,不然我心里过意不去。”
李建国没办法,只能收下了。
年轻人说:“李大哥,我听我奶奶说你很有本事,我现在正在找工作,你能不能帮我想想办法?”
李建国心里一慌,说:“我没什么本事,恐怕帮不了你。”
年轻人说:“李大哥,你别谦虚了,我奶奶说你是个好人,我相信你。”
李建国看着年轻人,又想起了自己年轻时的样子,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他觉得,自己不能再这么不靠谱下去了。
于是,他说:“行,我帮你想想办法。不过我先跟你说清楚,我没什么人脉,也没什么本事,只能帮你找找看。”
接下来的几天,李建国真的帮年轻人找起了工作。他问了很多朋友,还在网上投了很多简历。虽然过程很艰难,但他没有放弃。
终于,在他的努力下,年轻人找到了一份在工厂上班的工作,虽然工资不高,但很稳定。
年轻人很感谢李建国,说:“李大哥,谢谢你,要是没有你,我真不知道该怎么办。”
李建国说:“不用谢,我们都是朋友。以后你好好工作,好好赚钱,孝顺你奶奶。”
从那以后,李建国变了。他不再吹牛,不再骗人,而是找了一份正经的工作,在一家工厂里当工人。虽然工作很辛苦,但他觉得很踏实。
他的发小赵磊听说后,很惊讶,说:“李建国,你怎么突然靠谱了?”
李建国笑了笑,说:“以前我觉得不靠谱能活得很体面,可现在我才知道,只有靠谱,才能活得踏实。”
赵磊说:“你能这么想,就好。以后好好干,别再瞎折腾了。”
李建国点了点头,说:“嗯,我知道了。”
从那以后,李建国就成了一个靠谱的人。他每天按时上班,努力工作,还经常去看老奶奶,帮她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作者简介
![]()
常凡,七零后,现居郑州。谋生于铁路企业,爱好文学与写作,尤钟情写小说。有散文、随笔、诗歌、小说、影评等作品数十篇散见各级刊物。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