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我国第一位女杀手。
也是我国第一位女法官。
她是我国第一位女法学博士。
从杀手到法官,她用一只玫瑰花为中国守住了山东。
她的身上有太多的光环,以至于提到她,大家都以“传奇”两个字形容她。
![]()
图|年轻时的郑毓秀
但不为人所知的是,她也曾被裹脚,曾被包办婚姻,曾离家出走。晚年的她还被切除一只胳膊。
她走到哪里都提一麻袋钱,带上自己全部家当。
这是为何?
她就是郑毓秀。
01
1891年,郑毓秀出生于广州的一个富裕的家庭,她的祖父郑姚是香港大地产商,父亲郑文治在户部任职。
良好的家庭经济条件,让她早期接受了基础的教育启蒙,见多识广。
这使得她在遇到事情时,具有独立判断能力和主见。
她6岁时,和同时代的女性一样,面临着被裹脚。当家人将一团团裹脚布拿到她面前,跟她说女人不裹脚嫁不出去时,她宁愿不嫁,也坚决不缠足。
在她的执拗坚持下,家人只好放弃给她裹足。
她13岁时,祖母给她包办了一桩婚姻,对方是两广总督的儿子,她再一次反对,祖母认为婚姻非儿戏,怎么能说订就订,说毁就毁。
她知道这一次,无论如何,她也无法说服守旧的祖母。
但她也会保证自己的核心利益,不会受外界声音的影响,包括家人的说服。
![]()
图|郑毓秀
她二话不说,直切关键,给两广总督的儿子写了一封信,解除了自己的婚约。
女子自己解除婚约,这在当时还没有先例,因此在家人、亲戚朋友圈、社会上都引起了轩然大波。
矛头直指她没有教养,不遵守妇道。
她只好离家出走,来到北京投奔父亲。
父亲虽然也批评女儿不应该这么做,但事已至此,他总要为女儿的未来打算。
于是,在父亲的支持下,郑毓秀进入天津一所叫“崇实女塾”的教会学校,接受西式教育。
当时的教会学校费用要比普通的学校高,只是教会学校是外国人办的,能多学一门外语,另外还有钢琴、美术、马术之类的课程,既注重知识的学习,也注重个人素养的提升。
这段教育经历,为她之后继续走上“反叛”之路打下了基础。
16岁时,她与姐姐一起东渡日本求学,在日本求学期间,她结识了革命人士廖仲恺,在廖仲恺的介绍下,她加入了孙中山创建的同盟会。
在同盟会,她接受了进步思想的洗礼,她认为革命势在必行。
辛亥革命爆发后,廖仲恺找到郑毓秀,让她协助炸单制造专家刘师复,将造好的炸单,运进盘查严格的北京。
郑毓秀便利用自己富家小姐的身份,为革命者坐火车运送军火。
![]()
在一次军火运送中,她的一个大箱子引起了列车员的注意,列车员要求对她的大箱子进行检查。
为了不让列车员检查箱子,她故意装出很有气势的样子说:你查了可别后悔。
郑毓秀与列车员的争吵,引来了列车长。
见到列车长,郑毓秀趁机与列车聊起来,最后才使得箱子没有被检查,安全的将军火运送到目的地。
无论在任何时候,她都坚持一个原则,保证自己的核心利益,不与烂人纠缠。
02
1912年,外界传出消息:溥仪不愿意退位,是袁世凯支持。
京津地区的同盟会革命者,决定刺杀袁世凯。
初期的革命者,还在探索革命之路,所以他们以为,刺杀一个始作俑者就是革命。
郑毓秀也参加了这次行动,她是行动中的唯一一位女性。
她被分到了第四组,与另外几个组的组员,埋伏在东华门和王府井附近,准备在袁世凯经过时,伺机行动。
正当郑毓秀所在的四组准备行动时,却接到通知:真正与革命对抗的元凶是良弼,而非袁世凯。
良弼是皇族的成员,他联合皇族成员成立“宗社党”,专与革命者对抗。
足见准确的情报是多么重要。
![]()
图|留法时的郑毓秀
当大家接到通知时,有些速度快的组已经采取行动,时局已混乱到无法控制。
为掩护同志,从没打过枪的她鼓起勇气朝天放了两枪,又向袁世凯的马车方向放了一枪。
马匹受到惊吓,狂奔不止,现场更加混乱。
趁着混乱,郑毓秀穿过人群,离开现场,才躲过了一劫。
有了这一次的经验教训,十天后刺杀良弼的行动,在大家的周密安排下,终于成功。
良弼的死,使宗社党失去了领导者,同时也使清廷抵抗革命的力量削弱。
在革命队伍中活跃了一段时间后,郑毓秀也意识到,革命光有一腔热情是不够的,还须具备先进的思想和技术。
于是,她于1914年前往巴黎索邦大学攻读法学,并拿下了法学博士的学位。
在法国留学期间,她仍然是留学生中的杰出代表。
1919年巴黎和会,中国提出收回德国在山东的权力,遭到拒绝,德国还恬不知耻的将山东的特权转让给日本。
![]()
图|郑毓秀
面对如此大的羞辱,导致国内五四运动爆发,在巴黎的郑毓秀也响应国内运动,通过媒体呼吁不接受对中国的不公正待遇。
并且在巴黎和会签字的前一天,她组织300多名留法学生,与华工代表,前往巴黎中国代表陆徵祥的寓所后花园中。
她折下一枝玫瑰,藏进衣服,顶住陆征祥的后腰,威胁他不要在不平等和约上签字。
陆徵祥最终没有在和约上签字,中国保留了收回山东的权利。
虽然中国保留山东的权利,是多种因素的结果。但郑毓秀的勇敢与智慧令人佩服。
她不仅让自身在逆境中淬炼出坚不可摧的力量,更在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为国家争取权益和尊严。
03
1925年,郑毓秀取得法学博士学位回国,在北京师范大学任教一年后,与一位叫魏道明的学弟,在上海法租界开设了“魏郑联合律师事务所”,成为中国第一位女律师。
而魏道明之后也成为了郑毓的丈夫,两人于1927年结婚,结婚时,郑毓秀36岁,魏道明26岁。
据说当年汪精卫追求过她,还有法学大家王宠惠也追求过她。
但都被她一一拒绝了,理由是不适合。
在外人看来,郑毓秀与魏道明10岁的年龄差,放到现在都会被人诟病不合适。但两人却在事业上相扶相持,将律师事务所经营得蒸蒸日上。
她代理的最有名的官司是:京剧大师梅兰芳与京剧名伶孟小冬的离婚案。
![]()
图|当法官时的郑毓秀
郑毓秀为孟小冬拿回了4万元的分手费,为这段梅孟之恋划上了句号。同时,也告诫广大女性同胞,拥有为自己争取利益的权利。
当时华人怕输,不敢与洋人打官司,但郑毓秀与丈夫专帮华人打官司,与洋人死磕到底。
1929年,她负责起草中华民国《民法》,她让女性的权利得到保护和提升。比如,女性有权废止不愿意的婚约 ;女性也有继承遗产的权益;女性婚后可以不用冠夫性。
她为女性争取到的权益,被沿用至今。
后来,她的丈夫魏道明出任驻美大使时,郑毓秀也退居幕后,以大使夫人的身份,随夫赴美,为丈夫出席划策。
宋美龄访美时,她全程陪伴,罗斯福夫人安娜还说她不同于历任大使夫人,非常有政治头脑。
魏道明晚年回忆说:我是非常幸运的,有一位这样的妻子。
但随着蒋败退台湾,蒋用人朝前,不用人朝后,魏道明的职务也被陈诚代替,仕途不顺,夫妻二人退出政坛,前往巴西经商。
但因为隔行不取利,最后亏了钱,只好去洛杉矶。
到美国后的郑毓秀,无论走到哪里,随身都带一麻袋钱,和全部家当。
有人说她是对钱看得重,但事实上,她是习惯了凡事靠自己。与其等别人送伞,不如出门带把伞。
1954年,郑毓秀患上了癌症,她的左臂被迫切除。
这对她的打击非常重,5年后,她在美国洛杉矶去世,享年68岁。
郑毓秀去世后,丈夫魏道明再婚。
![]()
图|郑毓秀与魏道明
不过,80岁临终前的魏道明,留下遗愿:与郑毓秀合葬。
每一个繁花似锦的人背后,都经历了严冬寒霜的磨砺。
我为什么写下这篇文章呢?
我想说,作为女性,我们也应该学习郑毓秀,始终保持清醒的独立思考能力,即使在爱人面前,也做到不依附,不盲从,却又不失温情与尊重。
无论何时,都要向内求,而非向外求。
稳定的内核,是做任何事的基础。
向外求,求而不得;向内求,源源不断。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