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聊城市地处黄河下游平原,黄河蜿蜒滋养着这片沃土,平坦地貌孕育出丰富物产。这里有漫天鸽群勾勒的致富图景,有指尖葫芦绽放的文创活力,有手工编织的增收希望,更有黄河大集聚拢的民风民俗。古老技艺与特色产业碰撞,让聊城平原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越走越宽。
![]()
清晨的莘县燕店镇麻寨村,鸽哨声划破天际,数十只信鸽展翅盘旋。郝丙军的鸽舍里藏着“三大团队”:七八百对观赏鸽形态各异,七八十对信鸽擅长飞翔,还有数千对高产肉鸽。
![]()
东昌府区韩集镇后姜村的毕秋兰,用“换蛋孵雏”“鸽子相亲”的巧办法,让鸽舍月出栏乳鸽7000只。
![]()
如今,聊城市肉鸽养殖已经形成“繁育-养殖-加工-销售”全产业链,全市肉鸽年出栏800万只,年产值达4亿元,成为当地的一项富民产业。
![]()
![]()
早晨六点半,东昌府区堂邑镇张庄村的农户家门口被堵得严严实实,让大家争抢的是被称为“草里金”的小葫芦。
![]()
![]()
这种藏在草丛中的迷你葫芦,晾晒后金黄透亮,越小越金贵。在收获的季节,“草里金”种植户张子燕凭借卖葫芦,一天收入最高能达到20000元。
![]()
![]()
路庄村的明家兄弟运用“范制葫芦”工艺,为幼果套上模具,使其长成规整造型或特定图案。
![]()
“异形葫芦”以奇特造型吸引年轻人,发霉葫芦经巧手清洗,摇身变为“小肥猪”文创,身价倍增。
![]()
近年来,东昌府区堂邑镇打造“邑路繁花”乡村振兴片区,深挖葫芦文化内涵,重点发展葫芦特色产业。如今,堂邑镇辖区及在外种植葫芦面积达1.2万亩,从业农户超3000户,年产值突破18亿元,葫芦销售额占据全国市场份额的70%。
![]()
![]()
玉米收获季,在茌平区洪官屯镇西于村的农家小院里,妇女们围坐一起,将不起眼的玉米皮撕条、缠绕、编织,转眼间就变成精致收纳盒。
![]()
党建引领的“村企联建”模式让小手艺变成大产业。镇里开设编织培训班,设立“共富共享”联络办,精准对接留守妇女、老人的增收需求,成功带动2000余人实现就业。
![]()
“开集了”!锣鼓声中,东阿县铜城街道艾山村的黄河大集正式开市,100多个摊位摆满特色小吃与非遗作品,单日吸引15000多人前来打卡。
![]()
曹秀莲家的旦镇烧鸡,不到一小时就卖光100多只。这个曾经的“土味”大集,如今成了当地农文旅产业发展的重要引擎。
![]()
![]()
在艾山村,“九顶莲花艾”叶绽九瓣,形似莲花,已有上千年种植历史。村里坐拥黄河之利,做大艾草产业,推动特色种植与乡村旅游深度融合,走出了一条平原特色的乡村振兴新路。
近年来,聊城市立足平原资源禀赋,以“一片区一主题”为抓手,持续深化“片区+”文章,推动乡村振兴取得扎实成效。市委书记李长萍表示,聊城将持续深入总结、提炼和推广相关经验,助力乡村振兴之花绚丽绽放,共绘生机勃勃的乡村图景。
![]()
原标题:《乡村振兴中国行丨葫芦生金,肉鸽富民!山东聊城走出特色增收路》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