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秘色瓷”吗?
这种只在唐代诗歌和法门寺地宫中,惊鸿一现的皇家瓷器,被誉为“青瓷之王”,消失千年不知所踪。
2015-2017年,考古人员在浙江上林湖后司岙窑址,找到了答案。
这里不仅是秘色瓷的“御窑厂”,更出土了与法门寺地宫珍宝完全相同的,天青釉瓷。
发掘中发现的“官”字款匣钵和带“大中”“咸通”年号的窑具,直接证实。
![]()
晚唐五代最顶级的青瓷,就诞生于这片山水之间。
“龙窑秘技:揭开千年青瓷王的诞生地”
千年前唐代诗人陆龟蒙,曾写下“夺得千峰翠色来”,来赞誉越窑秘色瓷的诗句。
后司岙窑址位于,上林湖越窑核心区,考古面积达1100平方米。
以龙窑为中心的功能区划:东侧是作坊区,西侧则是废品堆积区,窑炉两侧设多道匣钵、挡墙和排水系统,布局严谨;
独特的瓷质匣钵与釉封技术:秘色瓷使用特制瓷质匣钵装烧,钵口以釉密封,形成强还原气氛,方能烧成“雨过天青”之色;
![]()
纪年窑具锁定兴盛期:出土带“大中”“咸通”“中和”年款的窑具。证实明蜜色瓷,持续至五代。
首次从考古学上,完整揭示秘色瓷的生产体系,揭开了“青瓷之王”的技术密码。
“天青如梦:秘色瓷的真实面貌与皇家气质”
此次发掘,极大拓展了对秘色瓷的认知:
品类丰富超出想象:除常见碗、盘外,更有八棱净瓶、穿带壶、盏托等20余类器形,与法门寺地宫、吴越国钱氏墓出土物高度一致;
天青釉色与细腻胎质:胎质纯净如玉,釉色莹润肥厚,以天青为尚,开创了后世青瓷的审美典范;
![]()
官”字匣钵与贡窑铭文:窑址发现多件“官”字款匣钵,结合附近出土光化三年“贡窑”墓志罐,确证此为晚唐五代宫廷用瓷主产地。
这些发现实物印证了,陆龟蒙“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的诗境,也让秘色瓷从文学想象走向历史真实。
“青瓷革命:秘色瓷如何影响东亚千年制瓷史”
后司岙窑址的发掘,揭示出一场,始于晚唐的青瓷技术革命:
技术飞跃:从普通青瓷到秘色瓷,是釉料配方、装烧工艺、温度控制的全面突破;
![]()
审美奠基:其天青色釉,确立了高等级青瓷的评判标准,直接影响后代汝窑、南宋官窑、龙泉窑的审美取向;
跨文化传播:其工艺通过贸易与交流,波及高丽青瓷,成为东亚青瓷体系共同的技术源头。
可以说,这里不仅是一座窑场,更是中国青瓷艺术的“造极之地”。
结论:后司岙——秘色瓷的“归来”与中华瓷史的重构
秘色瓷不再只是,法门寺中的惊世珍藏,更是从这片窑火中,涅槃而出的艺术传奇。
![]()
后司岙,这座沉睡千年的“青瓷圣地”,正以其灼灼瓷光,照亮一段完整的中华陶瓷文明史。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