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月伊始,内蒙古土右旗蒙银村镇银行的一纸公告引起关注。 这家名不见经传的小银行宣布,自2025年11月5日起,取消所有五年期整存整取定期存款产品。
几乎同时,其兄弟银行——内蒙古昆都仑蒙银村镇银行的利率表上,五年期一栏也悄然空白。
![]()
这看似微小的变动,却在当前低利率的背景下显得格外醒目。毕竟,这已不是银行第一次在长期存款上做文章。
今年年中,国有六大行及多家股份制银行就已纷纷下架五年期大额存单,三年期大额存单也变得一“单”难求。但直接取消普通的五年期定期存款,还是头一遭。
银行这一举动背后,是净息差持续收窄的严峻现实。
净息差,即银行吸收存款与发放贷款之间的利差,是衡量银行盈利能力的关键指标。 随着支持实体经济的政策引导贷款利率持续下行,银行的资产端收益不断缩水,而负债端的存款成本却相对刚性,导致净息差承受巨大压力。
数据显示,2025年二季度商业银行净息差已降至1.42%的历史低位,跌破市场公认的1.5%可持续临界点。在这种背景下,期限越长、利率越高的五年期存款,自然成为银行成本控制的重点对象。
更深层次看,银行对五年期存款的“冷处理”甚至直接取消,折射出市场对利率下行的强烈预期。
当整个市场判断未来利率将继续走低,银行现在吸收高成本的长期存款就显得不再划算。这也是为什么此前已出现利率“倒挂”现象,部分银行的五年期定存利率甚至低于三年期。取消五年期产品,无疑是银行对未来利率走势的明确表态。
![]()
此次率先取消五年期定存的并非大型银行,而是两家村镇银行,这并非偶然。业内分析指出,考虑到品牌形象和客户关系,大型银行通常会保留完整的产品体系,避免引发市场过度解读和客户流失。而村镇银行客群相对集中,决策压力较小,在生存压力下更容易做出此类“激进”调整。
在低利率环境中,资源有限、抗风险能力较弱的中小银行受到的冲击更大。它们过去往往依靠“高息揽储”与大行竞争,如今最先感受到息差收窄的寒意。取消高成本的五年期存款,对这些小银行而言无异于断腕求生的无奈之举。
放眼整个银行业,尽管直接取消五年期定存尚属个例,但长期存款利率下调已成普遍趋势。2025年第四季度以来,浙江平阳浦发村镇银行、上海华瑞银行等多家中小银行已密集下调存款利率,部分长期产品利率降幅高达80个基点。
大型银行的态度则更为审慎。目前,国有大行和股份制银行仍保留了五年期定存产品,但利率普遍维持在较低水平。例如,工商银行五年期利率为1.3%,且常出现与短期利率倒挂的现象。这种“冷处理”方式,既维持了产品体系的完整性,又实际降低了长期高成本负债的比例。
![]()
对普通储户而言,银行这些动作传递出明确信号,靠长期定存锁定高收益的时代正在远去。随着市场利率持续下行,传统储蓄方式的吸引力正在减弱。这也促使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思考如何为自家的“钱袋子”寻找新出路。
面对不可逆转的低利率趋势,银行业也在积极谋变。财富管理业务成为各家银行发力的新方向。从推销理财产品到推荐保险、基金等非存款类产品,银行正努力引导储户资金向多元化资产配置转型,这既为客户提供了更高收益的可能,也为银行开辟了中间业务收入的新来源。
业内专家预计,为促进融资成本下降和推动经济复苏,未来存款利率可能还有下调空间。在这一过程中,不同银行的策略分化将更加明显,大行可能继续维持产品线完整但调低利率,而部分中小银行或将效仿蒙银村镇银行,直接取消高成本长期存款产品。
五年期存款的“消失”,或许只是利率市场化进程中的一个缩影。对中国银行业而言,过于依赖净息差的“坐地收钱”模式需要改革;对储户而言,习惯了靠国家信政府拿无风险收益的“保姆式”理财观也念亟需更新。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