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883年,法国巴黎。一个叫高更的男人,正过着人人艳羡的生活。
他是成功的股票经纪人,收入丰厚,家庭美满,有漂亮的妻子和五个孩子。
但就在他35岁那年,他做出了一个让所有人目瞪口呆的决定:辞掉工作,抛妻弃子,专心画画。
他前半生建立起来的一切,被他亲手付之一炬。
人们说他疯了,他却在贫穷、潦倒和自我放逐中,画出了《我们从何处来?我们是谁?我们向何处去?》,成了后印象派的巨匠。
![]()
一个男人的成熟,不是事业有成,家庭美满,而是在一切看似圆满的时刻,敢于追问“我是谁”。
不禁想起心理学大师卡尔·荣格在多年前提出的那个震撼人心的观点:“人生的前半段,是活给别人看的;人生的后半段,必须活给自己看。”
作为分析心理学的创始人,荣格深刻剖析了中年危机的本质,并认为那不是一场灾难,而是一次真正“成为自己”的、伟大的邀请。
作家赫尔曼·黑塞读完荣格的理论后感慨:“对每个人而言,真正的职责只有一个:找到自我。”
40岁之前,是社会的脚本;40岁之后,才是你自己的史诗。
一个人真正的失败,不是中年危机,而是到死都从未为自己活过一天。
![]()
01
40岁前,你活的只是一个“人设”。
书中荣格提到了一个词,叫作“人格面具”。
他发现,从童年开始,为了适应社会、获得认可,我们会不自觉地发展出一个公开的、符合社会期待的“人设”。
这个“人设”要求我们做一个好学生、好员工、好伴侣、好父母。
它彬彬有礼,追求主流,压抑着所有不合时宜的冲动和欲望。
我们戴着这个光鲜的面具,拼命地向上爬,以为只要获得了足够的财富、地位和认可,我们就会感到幸福。
但很多人在35岁之后,会陷入一种莫名的空虚和恐慌。
就像一个按剧本演了一辈子的演员,突然有一天发现,他已经忘了自己是谁。
一位来访者曾是一家知名公司的高管,在外人看来,他拥有了一切。
但他告诉荣格,他每天都感觉像在窒息,他开始做一些奇怪的梦,梦见自己在一个陌生的、黑暗的城市里游荡。
![]()
你看不管一个人的“人格面具”多么成功,一旦这个面具与他真实的自我偏离太远,他的灵魂就会发出警报。
而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荣格解释说:“人格面具是我们在社会这部戏里扮演的角色,但可悲的是,我们常常误以为自己就是那个角色。”
他认为,人生的上半场,就是一场“社会化”的过程。我们都在奋力地成为一个别人眼中“应该成为”的人。
你为了父母的面子,选择了一个稳定的、但自己并不喜欢的工作;你为了世俗的眼光,选择了一个合适的、但自己并不深爱的人。
终有一天,当你的面具完美无瑕时,你会听到内心那个最真实的声音在哀嚎:“这不是我!”
![]()
02
40岁后,“阴影”开始找你报仇。
当你忽视了内心的哀嚎,接下来会发生什么?荣格给出了另一个概念:“阴影”。
他说,所有被我们的人格面具所排斥、压抑、否认的人格特质,并不会消失,它们只是躲进了我们意识的“阴影”里。
人生的上半场,我们用尽全力去压制“阴影”。
而到了下半场,如果再不给它一个出口,它就会以一种最激烈、最野蛮、最具破坏性的方式,破门而出。
这就是中年危机的真相。
电影《美国丽人》里的男主角莱斯特,是最典型的例子。
他是一个活得循规蹈矩、压抑无比的中年男人,在同事和家人眼中是“窝囊废”。
![]()
突然有一天,他压抑了半生的“阴影”彻底爆发。
他辞掉了工作,迷上了女儿的同学,开始健身、买跑车,用一种最叛逆、最幼稚的方式,对抗自己那乏善可陈的前半生。
上半生拒绝活出的那部分自己,必将在下半生以“复仇”的方式归来。
一个一辈子循规蹈矩的好好先生,突然冒着身败名裂的风险,搞起了婚外情;
一个勤勤恳恳的家庭主妇,突然扔下孩子,一个人跑去西藏,寻找“诗和远方”;
一个平时温文尔雅的人,突然因为一点小事,在办公室里对领导破口大骂……
荣格在书中说:“每一个渴望高飞的人,都必须先学会向下扎根,去拥抱他内在的黑暗。”
生而为人,你不可能只拥有光明,而没有黑暗。
![]()
03
一个人真正的诞生,是从拥抱“阴影”开始的。
那如何化解这场危机?荣格给出了最终的答案:“个体化”。
他说,人生的终极目标,不是为了变得更“好”,而是为了变得更“完整”。
所谓完整,就是不再与自己为敌,而是有勇气掀开你的“人格面具”,走进你内心的“阴影”里,去把你遗忘的、压抑的、乃至瞧不起的那部分自己,一一找回来,拥抱它,整合它。
这个过程,就是你的“个体化”之路。走完它,你才真正“生”了下来。
这个道理,荣格自己就是最佳的践行者。
![]()
在他38岁那年,他与自己的精神导师弗洛伊德决裂。
这引发了他一场极其严重的精神危机。他感觉自己坠入了无边的黑暗,幻觉和噩梦纠缠着他。
按照常理,他应该用理智去对抗这些“疯狂”。
他选择了放下心理学家的身份,主动“拥抱”自己的阴影。
他开始记录自己的梦境,与自己内在的人物对话,画那些奇怪的“曼陀罗”。
正是这段“与魔共舞”的经历,让他最终发展出了自己独一无二的心理学体系,成为了与弗洛伊德并驾齐驱的一代宗师。
一个人走向真正强大的开端,就是有勇气对自己说:“好吧,我承认,那个懦弱的、自私的、疯狂的我,也是我。”
当你不再试图消灭你的阴影,而是学会了与它共处,你就获得了真正的力量。
![]()
荣格说:“往外看的人,做着梦;往内看的人,觉醒着。”
40岁,是那声把你从梦中惊醒的闹铃。
不评判,不抗拒,不恐惧。
当你敢于拥抱那个不完美的、真实的自己时,恭喜你,你的人生才刚刚开始。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