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中国肉鸡看山东,山东肉鸡看烟台。烟台是中国白羽肉鸡产业的主要发源地与领军城市,迄今已有四十多年的发展历史。11月25日至26日,白羽肉鸡产业(烟台)绿色高质量发展大会将在蓬莱举办。大众网推出“烟台肉鸡四十载 雄鸡一唱天下白”系列报道,全景式展现烟台白羽肉鸡产业实力和企业群星,特别是在品种选育、绿色养殖、食品安全、资源综合利用、环境友好等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展望产业绿色发展的新图景,敬请关注。
![]()
大众网记者 王亮 烟台报道
听说白羽肉鸡产业(烟台)绿色高质量发展大会将在蓬莱举办,行业里不少人踊跃报名,说要去仙境蓬莱,看看孙希民老爷子,看看今天的民和牧业,看看那传说中的12层立体鸡舍,还有那传说中的民和人把养鸡场建成了生态花园。
更多的人,要来看看那“鸡比牛大”的雕塑。
爱国戏曲家常香玉说“戏比天大”,在孙希民心里,鸡比牛大。这个产业比牛养殖业大,这份事业在他心里比天大。
1985年,还是蓬莱家畜改良站负责人的孙希民漫步在黄渤海边,面对大牲畜繁育行业越来越困难的局面,他反复思索,未来向何处去?
懵懵懂懂,跌跌撞撞,他走进了鸡群里。
孙希民没想到,同时期在烟台还有很多同行者也在求索中,曹积生在福山,王寿纯在牟平,郑维新在莱阳,分头奔走在马厩驴圈或鸡舍之间,最终殊途同归进入了肉鸡行业。
孙希民更没想到,一路走来,他的养鸡场发展成为全国白羽肉鸡行业首家上市企业;身边崛起民和、益生、仙坛、春雪四大上市企业,全国白羽肉鸡产业五个上市公司,烟台独占其四。
![]()
年逾古稀,已任民和股份资深董事长的孙希民站到蓬莱南部的山上,四下望去,烟台肉鸡呼啸成群:
山东省“十强”产业;年出栏商品肉鸡超4.5亿只,鸡肉产量达92.8万吨,产业集群产值突破260亿元;直接带动4万余名农村劳动力就业,每年为农民增收超20亿元……
民以和为贵,精彩四十年,弹指一挥间!
![]()
壹
创业“众筹”
民和,和合而来。
民和创业之初,是各方面凑钱,“众筹”而来。
1965年,孙希民初中毕业,到兽医站工作,因工作勤奋,1966年被选送到莱阳农校(莱阳农学院前身)培训学习畜牧知识,从此与畜牧行业结缘。
1977年,他得到机会到山东农业大学进修。1978年,孙希民理论联系实际,率先在中国搞成了马驴冷冻精液颗粒,填补了国内空白。当时全烟台推广马、驴冻精配种,一可为各县、公社兽医站节省大量经费,二可提高优良种马、驴的利用率。
1981年,烟台市试验推广成功;1982年,全省推广成功;1983年,全国推广,新技术的推广红红火火;1984年,获得国家经委、农业部、林业部等相关部门的联合奖励。
但很快形势变了。
1984年6月,孙希民发现,冻精销量为什么比上年没有增长?经过考察发现,原因是农田承包到户和小农业机械的普及,农业生产方式发生了转变,马、驴配种这个行业有可能就不存在了。
大家畜市场不行了,小家禽怎么样?
孙希民盯上了养鸡业。
马、驴世代间隔长,但白羽肉鸡世代间隔短,并且外贸出口需求很大,市场前景较好。孙希民具备繁育改良的专业基础,他决定养白羽肉种鸡。
在马、驴繁育上的成功给了孙希民胆量,他决定先养5000套父母代肉种鸡。买种苗、建鸡舍需要资金29万元,这在当时可是一个天文数字。
孙希民跑到烟台市农业局汇报,局长说:“你小子纯粹是胡闹,为烟台市提供马、驴冻精颗粒就行了。农业有三场,园艺场、农场、畜牧场,这是畜牧场的事;畜牧有三站,兽医站、草原站、改良站,养鸡不是你的事。”
但孙希民不气馁,又跟蓬莱县财政局局长汇报,局长说:“你这个思路是不错,但是咱们县财政收入这么低,领导不可能批准你拿29万块钱让你去养鸡!”但经不住孙希民三番五次软磨硬泡,局长没办法了就说:“我最多给你解决10万块钱,3年以后得还给我们。”
谁知道孙希民一听财政局说可以借钱,思路开了,那别的单位不可以借吗?
他又跑到蓬莱外贸公司去做工作。八十年代创汇是外贸的主业,当时蓬莱外贸创汇的主要产品是大花生和水产品。孙希民就说:“如果我们共同把养鸡搞上去,一样可以创汇,一样可以出成绩。”
蓬莱外贸表态,借10万元钱行,但是5年后连本带息得还15万。
还差9万,孙希民又说服烟台外贸食品公司借了5万块钱,又跑到烟台市兽医站借了3万元……
差不多了,回来开始建鸡场。然后通过种种关系,在北京买到了5000套种鸡。
孙希民知道这些小鸡崽子金贵,承载着乡亲们的希望。他怕小鸡受冷冻死,在运输途中,他借来两个大棉被,在大解放车车厢里,底下铺了一床,上面又加盖了一床。哪知道鸡不光怕冷,还怕热、怕闷,最后走到半路,一摸小鸡,全躺下了!最后到产蛋的时候就剩3000套种鸡了。
就是这3000套种鸡,帮孙希民赚到了第一桶金。市场很好,1986年就赚了13万,1987年加了一个零——103万。
赚到103万,孙希民扩大规模,贷款60万元,更上层楼。第一步是建办公楼。因为那时候搞畜牧的、学畜牧的,特别是大学生,学成了也不爱干畜牧。因为感觉太臭、太脏、太累、很难找对象。建一个办公楼,能提升行业档次,提升自信,能让工作的大学生有面子不伤自尊。办公楼建成后,莱阳农学院每年都组织应届毕业生来参观,目的是稳定他们思想,畜牧行业也大有前途。
![]()
1990年,农业部利用英国政府间贷款拟在全国建设5个“农业部良种肉鸡示范场”,北京的专家组在考察山东项目单位时路过蓬莱,一进蓬莱家畜改良站的养殖场就被震惊了,虽然规模不大,但气象不同一般,继而激赏不已,当即改变决定,把其中的一家改由蓬莱家畜改良站承接。借此东风,孙希民得以大量引进欧洲最先进的白羽肉鸡饲料、养殖和宰杀设备及技术,开阔了眼界,一举奠定了民和接轨世界、国内领先的技术基础。
![]()
贰
人之和
民和,民以和为贵,首要的人要和。这是孙希民给公司起这个名字的原因。
孙希民说,“蓬莱有句俗话,叫‘有能力的人不养鸡,没有能力的人养不好鸡’。”传统的养鸡行业,给人的印象确实不外乎脏、臭、差,不像是高水平人才从事的高大上职业;但真正的业内人士却明白,没技术、不创新、不机灵的人又养不好鸡。怎么样才让好人、让优秀的人留下来养鸡呢?
孙希民认为,做好一个企业,首先得有人。民和公司多数骨干员工和中高层管理者,都是自己培养的。在工作的过程中,根据每个人的特点、情况,因材施教,因势利导。公司至今有当时从莱阳农学院参观的学生中招聘来的员工,从20岁左右到如今50多岁,还留在公司服务。
因为种种原因实在留不下来的,孙希民也是力争让人高高兴兴地走,不能有什么意见,让他有一定回报。1997年公司改制的时候,不想留在民营企业的员工可以办内退,孙希民给出的条件第一是给8万块钱安家费,当时可以买90平方的房子;内退以后退休之前,每个月发放500块钱的生活费,同时社保一直交到退休。而对于一些有能力有想法的人,可由公司出面担保借贷30万元回家创业。
就这样,公司改制的过程,走出去的人开开心心,留下来的人安安心心。外界没有杂音,内部凝聚了人心,让公司走上了高速发展之路。
做好企业第二个条件,是资金。2000年起民和开始谋划上市。一个养鸡企业上市是很困难的,在经历了2004年首次冲击上市未果之后,2008年民和终于成功上市,也为行业蹚出一条融资之路。
![]()
公司上市后,孙希民依然把员工、把人才放在第一位,特别看重员工的家庭和睦。在给公司的企业文化定位的时候,孙希民的观点是“办好实业,成就自我,回报家人,回报社会”。
现在民和公司提供住房,技术员、厂长是100平方,中层是270平方,都是小楼、别墅。在公司有住房的,孩子从幼儿园开始,一直到小学毕业,公司协调好学校,安排专人专车接送,解决了孩子的教育难题,让大家能安心工作,更多的为企业发展贡献力量。
![]()
叁
何以“鸡比牛大”?
在民和生态园的门口,有一群动物雕塑,有鸡有牛有鹿……雕塑的鸡,有的昂首高歌,有的悠闲踱步,有的低头觅食。但令人不解的是,这些鸡的个头,居然无一例外比牛还要大!他也经常让参观的人猜一猜,这是什么意思。而谜底则是:“鸡比牛大”。
鸡比牛大,这是孙希民的自信,也是孙希民的理想,要把这小小的白羽肉鸡产业,做得牛气冲天,为行业发展树立标杆,为行业发展增强信心。
![]()
作为行业首家上市公司,民和一直探索的,是自己的产业版图,要成为行业探索全产业链完整发展可以借鉴的样本。“既然大家都说看山东,看民和,那看什么呢?我就不断完善产业链,摸索从养殖再到熟食,探索如何让这个完整产业链保障食品安全、提高生产效率和效益,让大家少走弯路吧。”
企业能走多远关键是创新能力。在孙希民的带领下,民和牧业对能促进行业发展的每一个细节都逐一实验,在对国内外养殖设备、技术、食品加工设备工艺等的实验基础上,不断创新与总结,让其更加适合中国国情。
1986年,实验成功了肉种鸡全程笼养技术和人工授精技术;
1989年实验成功了商品肉鸡塑料大棚饲养模式;
1990年,引进吸收国际先进的荷兰施托克屠宰加工设备;
1993年实验成功了联栋纵向通风鸡舍;
上世纪90年代实验成功了商品肉鸡棚架(竹竿或木架)及网上平养的饲养模式;
1994年,引进吸收英国“罗宾逊”国际先进饲料加工设备,至今仍在使用;
2001年,实验成功了商品肉鸡四层笼养技术;
2002年开工建设年出栏2000万只四层笼养商品肉鸡养殖基地;
2008年,引进并吸收了国际先进的大箱体孵化和自动化工艺设备,并向国内生产孵化设备的厂家全部开放参观学习,以促进全国孵化设备的技术进步;
2015年,实验成功了商品肉鸡八层立体养殖技术,效率达到每人管理6万只肉鸡、每平方米建筑面积年产一吨鸡肉;
2016年,引进并创新使用世界先进恒温鸡苗运输车,将先进技术理念充分融合吸收后推广至全国。
持续迭代、行业领先的生产工艺、技术、设备,保证了产品的高质量和生产的高效率,以及公司效益的显著提升。
民和牧业“特大型集中式鸡粪沼气发电工程技术集成与示范” 荣获山东省科学技术二等奖,“畜禽粪便沼气处理清洁发展机制方法学和技术开发与应用”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肉种鸡全程笼养及人工授精技术”“商品肉鸡工厂化养殖技术集成与示范”入选国家级星火计划项目,“生物燃气高效制备和高值利用关键技术”荣获国家能源科技进步三等奖。
在创新的路上,民和走得越来越稳、越来越快。
今天的民和,交到了“创二代”孙宪法手中。企业乘势而上,不断做大做强。
如今的民和牧业,跻身亚洲家禽企业50强,中国第一家白羽肉鸡上市企业、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全国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国家出口鸡肉标准化示范区、全国畜牧优秀企业、国家首批肉鸡无高致病性禽流感生物安全隔离区。下设种鸡场、孵化厂、饲料厂、商品鸡基地、民和食品、民信食品、潍坊民和食品、民和进出口、民和生物科技、青岛民和、临沂民和、杭州民悦和等63个子公司及生产单位。
现存栏父母代肉种鸡370万套,年孵化商品代肉鸡苗3亿多只、商品代自养肉鸡年出栏3000多万只,年屠宰分割各类鸡肉产品6万多吨,饲料生产能力40万吨,年粪污沼气发电2000多万度,年沼气提纯生物天然气1500万立方米,年产固态生物有机肥5万吨、有机水溶肥16万吨。
![]()
肆
人与自然之和
民和之“和”,不仅体现在人之和,还有人与自然之和谐。
提起养鸡场,很多人想到的是,苍蝇飞舞、污水横流。
在民和,不存在的。
民和建起了现代化生态养殖园区——民和生态园,群山环抱,绿树成荫,青草萋萋,环境胜公园,风景赛景区。
![]()
“这个园区占地4000多亩,2001年开始筹建,原来是—片荒山,现在共建有27个标准化父母代种鸡场、4个商品鸡实验场。”工作人员介绍,为了生物安全和加强防疫要求,包括董事长、员工的车辆在内都不允许进养殖区大门,全部统一乘坐班车。
民和自主研发、应用了三项行业领先的技术,给肉鸡创造了一个舒适的生长环境:一是肉种鸡全程笼养及其配套技术,这项技术获得了山东省科技进步奖;二是荣获“农业部部级优秀工程设计奖”的联栋纵向通风鸡舍;三是“商品肉鸡全程笼养技术”同样获得了山东省科技进步奖。
这三项技术极大提高了养殖效率,有效节约了土地资源。
笼养方式还有一个更为重要的作用是,笼养方式下粪便不接触地面,不仅有利于疫病的控制,而且极大改善了养殖环境。
![]()
如何将资源变废为宝,使产业经济融入到生态循环体系中?2008年以来,民和投资7000多万元建设了国内规模最大、现代化程度最高、运行机制最先进的“粪污处理大型沼气发电工程”,以日常的鸡粪和废水为原料,应用热电联产的沼气发电技术,对废弃物进行资源化开发和多层次利用,真正实现了以沼气为纽带的热、电、肥、气、CDM减排(联合国碳减排)联产的生态循环系统。
“公司所有鸡场的鸡粪和污水都拉到民和生物集中处理,一年能消化掉18万吨鸡粪、12万吨污水,生产沼气1000多万方,发电3000万度,生产固态有机肥1.3万吨、液态有机肥23.7万吨。”孙宪法介绍。
![]()
![]()
![]()
![]()
沼气发电厂于2009年建成并顺利并网发电,至今已连续稳定运行了十六年,年可减排二氧化碳8万吨当量,基于其突出的节能减排效益,成为中国大农业领域第一个联合国给与补贴的CDM项目。
一套系统带起多条产业。以沼气发电工程为载体,民和顺势建立起具有特色的“生态健康养殖—安全绿色食品—资源高效利用—有机果蔬种植”为一体的完善生态农业循环产业链。
科技赋能,生态理念,民和颠覆了传统养鸡模式,改变了世人对养殖业的看法,蹚出了一条现代畜牧业与循环经济有机结合的绿色可持续发展道路。
![]()
民和牧业大事记
创业起步:公司原为蓬莱县农业局下属事业单位“蓬莱县家畜改良站”。1985年开始从事白羽肉鸡养殖。
种鸡笼养:1986年开始,在全国率先实现父母代肉种鸡的笼养技术研究。至1990年完成父母代肉种鸡饲养的全程笼养技术研究及其配套的“人工授精技术”。“联体纵向通风鸡舍”“全进全出饲养工艺”等核心建筑设计、饲养技术得到完善。
成为“国家队”:1990年,“蓬莱县家畜改良站”被农业部命名为“农业部山东蓬莱良种肉鸡示范场”。
蓬莱民和:1997年改制,正式更名为“蓬莱民和牧业有限责任公司”。
山东民和:2000年股份制改造,名称变更为“山东民和牧业股份有限公司”。
商品肉鸡笼养:2001年,在父母代肉种鸡全程笼养技术的基础上,公司创新性研发了“商品肉鸡全程笼养技术”。
上市:2008年,公司在深交所挂牌上市(证券简称:民和牧业。证券代码:002234)。
鸡粪污发电:2009年山东民和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注册成立,世界最大的纯鸡粪沼气发电项目并网发电,并成为中国大农业领域第一个联合国CDM项目。
世界领先:2010年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第三孵化厂建成并投产。
八层笼养:2015年在“商品肉鸡全程笼养技术”基础上首创了商品肉鸡八层立体养殖技术,并开工建设商品鸡第二管理区。
开发熟食产品:2019年,先后成立潍坊民和食品和烟台民信食品,引进世界上9个国家和地区的先进设备,代表了当时国内鸡肉熟食品加工最高硬件水平。
十二层笼养:2021年创新“肉种鸡十二层楼宇养殖模式”,代表了国内肉种鸡养殖的最高水平。
进军电商领域:2021年公司全资子公司蓬莱民和食品有限公司控股90%成立杭州民悦和食品科技有限公司。杭州民悦和的设立是公司在营销模式上的新探索,是民和牧业进军电商领域的新触角,对进一步提高公司经营业绩水平,提升公司核心竞争力和知名度具有重要意义。
“创二代”接班:2022年4月,孙宪法接任董事长兼总经理。
国家试点:2023年10月民和生物科技“清洁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国家循环经济标准化试点”项目成功入选国家循环经济标准化试点示范项目。
专精特新:2024年6月,民和生物荣获山东省工信厅评审认定的2024年山东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荣誉称号。
临沂设厂:2024年11月26日,民和股份临沂孵化厂建成投产,代表着孵化领域全球最高水平。新孵化厂的建成将更高效地服务临沂及周边地区客户,同时借助临沂的地理位置和交通优势,辐射江苏、河南、安徽等更广阔的市场。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