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立冬,可真是个稀罕事。村里的老人们围坐一起,嘴里念叨着11月7日这个日子,农历九月十八下午交节,说是六十年难得一遇。
![]()
这不禁让人心头一问,接下来的冬天,会是冰天雪地,还是暖阳高照?话说回来,立冬并非气象学上冬天的开始,那得连续五天日均气温跌破十度才算数。此刻或许南国依旧秋色宜人,北疆却早已是银装素裹,真是同节不同景。立冬,立的是万物休养生息的始,冬的是一年辛劳忙碌的终,古人眼中的水始冰、地始冻,便是大自然悄然转换的信号。
![]()
今年的特别之处,就在于时间点的微妙组合。九月十八,妥妥的“早立冬”;恰逢月中,应了“冬在中”的说法;交节在下午12点05分,过了晌午,便是“晚上立冬”。你瞧,三句老话“早立冬单衣过冬”、“冬在中,单衣过冬”、“晚上立冬暖融融”,竟是不谋而合,众口一词地指向一个暖冬的迹象。这难道意味着我们可以高枕无忧,准备轻装过冬了?且慢,村里的老人话锋一转,事情哪有这么简单。
![]()
老祖宗的智慧里,立冬当天的天象才是真正的“晴雨表”。“立冬晴,一冬凌;立冬阴,一冬温”,这晴暖背后或许藏着彻骨的严寒。“立冬有雨防烂冬,立冬无雨防春旱”,一场雨可能预示着整个冬天的湿冷。风向也至关重要,“立冬北风冰雪多,立冬南风无雨雪”,北风呼啸而来,寒冬的脚步就近了。这些谚语,南北各地说法各异,见仁见智,却也充满了生活的哲理。老祖宗的智慧固然奇妙,如今咱们有了更科学的“千里眼”。国家气候中心的研判,给了一个更清晰的答案:今年冬季总体偏暖,但会有阶段性的强寒潮。这背后是拉尼娜与全球变暖的一场“拉锯战”,基础气温高了,冷空气一来,反倒显得格外刺骨,好比暖冬里插播了几段“速冻”小剧场。说白了,那些关于立冬时间的古老说法,是经验的结晶,是生活的趣味,却不是一成不变的铁律。
![]()
与其纠结于谚语的预示,不如抬头看看天,低头听听预报。天时变幻,顺应而为,方是过冬的智慧。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