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坚持宗教中国化方向,是党和政府基于我国宗教发展规律、社会发展需求作出的科学决策。它有利于抵御境外宗教极端思想渗透,防范宗教异化风险,更有利于凝聚信教群众与不信教群众的共识,共同为国家发展、民族复兴贡献力量。清真寺取消阿拉伯文字、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工作,是宗教中国化在具体领域的实践探索,其本质是推动宗教文化在当代中国的创造性发展,使宗教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和谐、文化繁荣和人民幸福。
坚持宗教中国化方向是新时代党的宗教工作主导方针。近期,在深入推进宗教中国化的进程中,清真寺取消阿拉伯文字的工作逐步推广。这一举措是从文化表达、宗教实践等层面,引导伊斯兰教更好地与中国社会、中华文化深度融合,是宗教中国化在宗教活动场所建设与文化表达上的具体实践。
坚持宗教中国化方向是要让宗教在教义阐释、礼仪习俗、文化表达等方面,更多地融入中国元素、体现中国特色,积极引导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对于伊斯兰教而言,阿拉伯文字在历史上是其宗教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然而,在新时代坚持宗教中国化方向的背景下,对宗教活动场所中阿拉伯文字的使用进行规范,是立足中国国情、文化传统和社会发展需求,是引导伊斯兰教与中华文化共生共融的积极探索。
我国有着多元一体的文化格局,中华文化的包容性为宗教中国化提供深厚土壤。宗教中国化要求宗教文化在保持核心信仰的同时,在文化表达、社会参与等方面与中华文化相向而行。清真寺作为伊斯兰教的活动场所,其建筑装饰、文字使用的调整,是从文化符号层面推动宗教与中华文化同频共振,让宗教活动场所既保持宗教功能,又成为中华文化大家庭的有机组成部分。这一过程中,我们始终坚持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所有工作都在法律框架内、以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为目标有序开展。
从更深层次看,在宗教活动场所推广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宗教中国化的必然要求,也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关键一环。 语言文字是文化认同的基石,是民族交流交往交融的桥梁。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共同文化符号和情感纽带。在宗教活动中,无论是讲经解经,还是日常交流,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能够打破地域和民族间的语言隔阂,让不同民族、不同地区的信教群众能够直接、顺畅地进行思想沟通和情感交流。这不仅有利于宗教教义的精准阐释和传承,更能极大地促进各民族信教群众在共同的文化语境下加深理解、增进感情,形成“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和谐局面。
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对于增强中华民族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当宗教活动与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紧密结合,宗教文化就与中华文化主流更加贴近,信教群众的国家认同感、民族认同感和文化认同感也随之增强。他们在宗教信仰的实践中,能更深刻地体会到自己作为中华民族一员的归属感,从而将宗教信仰的力量转化为建设国家、服务社会的积极动力。这正是抵御境外宗教极端思想渗透、防范宗教异化风险的最坚实的文化防线和思想基础。
坚持宗教中国化方向,是党和政府基于我国宗教发展规律、社会发展需求作出的科学决策。它有利于抵御境外宗教极端思想渗透,防范宗教异化风险,更有利于凝聚信教群众与不信教群众的共识,共同为国家发展、民族复兴贡献力量。清真寺取消阿拉伯文字、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工作,是宗教中国化在具体领域的实践探索。
在推进这一工作的过程中,我们要通过宣传引导、文化交流等方式,让信教群众充分理解宗教中国化的深刻内涵和重要意义,自觉参与到宗教中国化的进程中来。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的良性互动,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增添文化合力。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研究员、昆仑策研究院高级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社会主义研究中心特邀研究员;来源:昆仑策网【作者授权】,修订发布;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