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美国的左右翼媒体是在对华政策上出现了非常罕见的共识。《大西洋月刊》和《国家利益》分别是发表了分析的文章,指出了美国当前对华强硬战略面临的现实困境,这一个共识也是打破了美国媒体常规的一个对立态势。
美国的战争历史学家菲利普斯·奥布莱恩在《大西洋月刊》撰文指出,现代的大国竞争的核心是一种可持续的发展能力。
![]()
它是通过历史的一个比较分析认为中国是拥有着全球最完整的一个工业体系,涵盖了41个工业大类,207个中类,666个小类,这是支撑国家持续发展的一个关键性的基础。
相比之下,美国的制造业占GDP的比重已经是从1965年的18%下降到了现在的约11%左右。
![]()
根据美国的经济分析局的数据显示,这一个下降的趋势是在过去20年的时间特别的明显,制造业空心化也使得美国在长期的竞争中面临着非常大的挑战。
2018年以来,中美的贸易战为这一个分析提供了现实的一个验证,特朗普发起的对华关税在初期确实是对中国的经济造成了一定的压力,然而中国也是凭借着完整的产业链优势和庞大的一个国内市场有效化解了外部的冲击。
![]()
特别是在农产品和稀土领,中国的反制措施是精准有效的,根据美国农业部的数据显示,2018年到2020年期间,美国对中国的农产品出口额是从240亿美元下降到了不到100亿美元,是给美国的农业都带来了显著的经济压力。
近期美国的政治人物的表态,也是反映出了他们政策调整的一个迹象。
![]()
2025年的1月2号,特朗普在接受哥伦比亚广播公司采访的时候表示:“与中国保持良好的关系符合美国的利益”。
美国的财政部长被申特同一天也是向媒体进行强调了,美国是无意跟中国脱钩的。
![]()
这一个转变也是有着现实的一个背景的,根据皮尤研究中心最新民调数据,美国民众对于处理对华关系的支持率已经是降到新低了,同时联邦政府持续的关门等国内的问题,也是迫使得美国重新评估他们对外的一个外交优先事项了。
中美的竞争本质其实就是发展模式上的较量,中国则是注重制造业实体基础和产业链完整体系的建设,形成了较强的一个抗风险能力。
![]()
根据世界银行的数据是显示是中国制造业增加值是占据全球比重,从2010年的18.4%已经是上升到了2023年的30%以上了。
这一种发展模式也使得中国能够在复杂的国际环境中保持经济的稳定,同时还可以通过“一带一路”等倡议深化跟全球经济的一个联系,形成了更加广泛的一个合作网络。
![]()
美国媒体的这个共识的转变也是反映出了大国竞争格局的一个深刻的变化,单一的领域的一个优势已经是不足以支撑长期的一个竞争了,可持续的全面发展能力才是关键的因素。
未来中美的关系稳定发展是需要一个相互尊重的一个现实考量的,双方在气候变化,全球经济治理等领域的一个共同利益给合作提供了空间。
![]()
参考资料:
1. 《大西洋月刊》- 菲利普斯·奥布莱恩分析文章
2. 美国经济分析局 - 制造业GDP占比数据
3. 美国农业部 - 农产品贸易数据
4. 世界银行 - 全球制造业发展报告
5. 皮尤研究中心 - 美国民意调查报告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