厨房角落里那台水槽洗碗机,正像一条被晒干的鱼——外形还在,水分早已被抽干。2023年,它在整个洗碗机大盘里只剩5%的“呼吸权”,二手平台挂出去,刀一下十五折,买家还要犹豫三天。
![]()
不是大家不爱洗碗,是它把“洗碗”这件事做得太尴尬:容量小得连炒锅都躺不平,管道藏在橱柜深处,一旦漏水,拆台面比离婚还麻烦。
![]()
美的、方太去年干脆把研发经费全砍了,转头去卷“集成洗碗机”——把水槽、洗碗机、垃圾处理器做成一条“后厨流水线”,省地方也省心。
旧时代的船,连修补的帆布都没人愿意给。
同样快变成“电子垃圾”的,还有高温蒸汽拖把。
![]()
三年前它打着“100℃杀菌”的旗号,被宝妈群当成“地板消毒宝剑”。
现在再看,210% 增长的洗地机只用一句话就把它拍在地板上:我吸、我洗、我杀菌,一遍走完,连水渍都给你吸干。
新出的扫地机器人更卷,UV紫外线+电解水双重杀菌,边扫边照,像装了移动手术无影灯。
![]()
木地板家庭也不担心,60℃低温蒸汽模式像给地板做“SPA”,干净又不爆皮。
蒸汽拖把只剩一个“仪式感”——呲呲呲,听上去很努力,其实是在给自己唱挽歌。
消毒柜的命运更戏剧。
![]()
疫情三年,本以为它会“起死回生”,结果只活成了“商用专供”。
餐饮店后厨排队装,35% 的增长全都来自“卫监局要求”。
家庭端?
![]()
最新款洗碗机直接甩出“UV+高温+银离子”三连击,医疗级消毒,连婴儿奶瓶都懒得再转移阵地。
微波消毒柜想打“体积差”,像个微波炉,3分钟给口罩、手机消毒,但消费者一句话就让它原地石化:“那我为啥不直接买带消毒的洗碗机?
还省一道弯腰。
![]()
电子猫眼更惨,它先被智能门铃“打脸”,又被AI摄像头“降维”。
以前只能“叮咚,谁在门外”,现在299元的小米门铃附带人脸识别、包裹检测、本地加密存储,连隔壁老王每天几点遛狗都给你生成数据报表。
![]()
隐私泄露?
芯片直接锁在本地,黑客只能黑进空气。
电子猫眼像一位退休的老门卫,举着老花镜,却再也认不出新来的快递小哥。
![]()
中央新风系统则上演了“大户型败给小户型”的反转剧。
动辄两三万、吊顶布管像修地铁,结果2023年被壁挂式新风一把推下神坛——销量暴涨150%,安装只要打一个孔,像挂一台空调,费用只剩中央系统的1/5。热交换模块成了“白菜配”,节能40%,冬天换气不怕冷风倒灌;滤芯升级到纳米纤维+活性炭,寿命拉到18个月,换一次就像换机油,简单顺手。
大户型的“隐藏式管道”反倒成了累赘,谁愿意为了换一根1.2米深的滤芯,拆吊顶像考古?
![]()
五条产品线,同一套死亡公式:功能单一、升级太慢、使用成本高于“新欢”、场景错配。
消费者用脚投票的速度,比厂家清库存的手速还快——家电平均18个月淘汰10%,上一代“网红”连尾款都来不及收,就被下一代“六边形战士”拍在沙滩。
今天买家电,把“能用”当底线,把“多用”当刚需,把“升级”当保险。
![]()
看参数别只看“最高温、最大吸力”,要看“有没有OTA远程升级、能不能一机顶三机、配件是不是通用件”。
一句话:别让厨房变成家电坟场,每多一个“单一功能”的产品,两年后就会多一件挂闲鱼都嫌占内存的“电子遗体”。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