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这几样东西不能放进洗衣机,洗坏是小事,还会损坏洗衣机
今年清明节那天早上,我刚把老伴的白衬衫塞进洗衣机,就听见卫生间传来“咚”的一声闷响。
跑过去一看,洗衣机像个赌气的孩子,歪在墙角不动了。
门封条边缘渗着水,还夹着一小撮灰色绒毛。
![]()
这是它第三次出故障了。
一、维修师傅打开洗衣机的那一刻
师傅打开后盖时,我闻到了一股熟悉的霉味——就像去年梅雨季,我忘记晾晒的毛衣在衣柜里闷了三天的味道。
他拆螺丝的动作很轻,好像怕惊扰了什么。
“大姐,您看这里。”他举起手机电筒,光照进内筒后侧的缝隙。
我凑近一看,密密麻麻的黑色絮状物黏在金属壁上,像一团发霉的棉花糖。
他用镊子慢慢扯出一撮:线头、头发、还有去年失踪的那对珍珠耳环的一颗。
最让我难受的是内筒底部的划痕,像被什么尖锐的东西反复刮过。
“这是洗鞋了吧?”师傅指着最深的那道划痕,“鞋底的石子卡在纹路里,转起来就跟砂纸似的。”
维修单递过来时,我注意到他指甲缝里还有上一家维修留下的油污。
870元,这个数字让我整整一下午都在算:足够买台新微波炉,或者给孙女买那套她心心念念的绘画工具。
二、那些年我们犯的错
说起来,第一件被洗衣机毁掉的衣服是儿子的毕业纪念T恤。
那时他刚上大学,把一件印着全班签名的白T恤和牛仔裤一起洗。
拿出来时签名糊成一片,T恤还勾了丝。
孩子没说什么,但那个暑假都没见他再穿那件衣服。
运动鞋是另一个故事。
老伴爱晨跑,每次回来都把运动鞋直接扔进洗衣机。
直到有天我发现鞋底胶皮开裂,洗衣机内壁也多了几道刮痕。
维修师傅说,这就像把石头放进搅拌机,再结实的金属也经不起这样折腾。
最可惜的是儿媳送的真丝围巾。
我本想着轻柔模式应该没问题,结果洗完后围巾上沾满了其他衣服的绒毛,真丝特有的光泽也没了。
后来才知道,真丝应该单独手洗,而且要用冷水。
三、洗衣机的求救信号
其实洗衣机给过我们很多次提醒。
三个月前开始,每次脱水都会发出“咔嗒”声,像有什么小东西在跳动。
我以为是老了零件松动,没想到是轴承已经开始损坏。
还有门封条发霉的问题。
我试过用牙刷蘸牙膏刷,但没多久霉菌又长出来。
维修师傅教我用漂白水稀释液浸湿毛巾,敷在发霉处一晚。第二天早上,霉斑真的淡了很多。
排水管也是个敏感部位。
有次洗老伴的工作服,口袋里的螺丝钉堵住了排水口。
现在每次洗衣前,我都会摸一遍每个口袋,这个习惯避免了很多麻烦。
四、修复之路
维修后的第一个改变,是我买了三个不同颜色的塑料篮。
粉色放内衣和轻薄衣物,蓝色放深色外衣,绿色放需要特别护理的材质。
起初老伴觉得多此一举,直到他发现白衬衫再没被染色过。
我们还养成了周末清洁洗衣机的习惯。
每个月第一个周日,我会用洗衣机专用清洁剂运行筒自洁程序。
这个习惯坚持了两年,洗衣机内筒至今保持得和新买时差不多。
最意外的是孙女也养成了好习惯。
她现在会把换下的袜子翻过来检查,还会提醒爷爷掏口袋。
“奶奶说,洗衣机也会疼的。”她认真说话的样子,让我觉得这些改变都很值得。
五、意想不到的收获
上周邻居来串门,听见我家洗衣机运转声,惊讶地说:“你们家洗衣机怎么还像新的一样?我家那个才用五年,噪音大得吓人。”
我给她看了手机里存的洗衣机保养笔记:每次洗完擦干门封条、每月清洁过滤网、三个月用一次清洁剂。
邻居当场拍照,说要回家照着做。
更实际的是电费的变化。
自从改掉超载的习惯,分批次洗衣服,电费每月少了二三十元。
虽然不多,但足够每月给孙女买两本绘本。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