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段时间,台湾岛内的政治空气突然变得不一样了。许多人还沉浸在电视剧《沉默的荣耀》的情绪里,没想到现实世界里,也开始出现某种呼应的风向。
最让外界意外的,是国民党内部突然变得热火朝天——不是退党潮,而是入党潮、归党潮。
![]()
就在这股热度之中,新任党主席郑丽文公开现身统派纪念活动,来到白色恐怖受难地马场町纪念公园,向吴石等先烈致敬。这一幕,让外界感叹:国民党几十年来少见的清晰立场,真的出现了。
接下来,我们慢慢说。
一、20天新增2405名党员:蓝营久违的活络开始出现
11月7日,国民党中央开了一场不算大的记者会,却引爆舆论。
国民党文传会公布了一组最新党员数据:
郑丽文上任不到20天,党籍数量竟然净增2405人。
其中有几点非常关键:
- 1420人为新入党
- 993人为“失联党员”选择回归
这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有人愿意重新相信国民党了。
![]()
而且这不是空洞的“信心”两字,而是实实在在的行动——跑去登记、重签文件、补缴党费……这背后是明确的态度:蓝营的人心正在往回流。
反观过去几年,国民党的组织结构宛如一个老旧水塔,水从上边倒进去,底下却不断漏。朱立伦任内推的“同舟计划”,喊得震天响,结果党员人数不增反降,就是明显例子。
原因很简单:
政策模糊、理念软弱、路线不清晰,人自然不愿意靠近。
但郑丽文上来后,情况完全反转。她的立场和路线不需要猜,不需要解读,甚至不需要别人替她润色——她自己说得够清楚。
这让很多蓝营支持者看到久违的方向感。
二、郑丽文走进马场町:走进历史,也走进蓝营的“身份认同”
11月8日,统派组织要在台北马场町举办秋祭追思大会,主题定得很直白:“铭记历史、缅怀先烈、两岸同心、振兴中华”。
这块土地不陌生,吴石等早期的情报人员、军人、知识分子,就是在这里被国民党当局处决的。
几十年过去,这些故事沉在档案里,也沉在很多家庭的记忆里,直到最近因为影视剧再次被大众看见。
就在这样一个敏感而庄严的场合,郑丽文决定亲自前往,并公开表态要向这些为民族统一付出生命的先人致敬。
这一幕意义非凡,原因有三:
第一,她在做过去许多国民党主席不敢做的事。
过去国民党领导人对统派活动常常保持距离,担心被媒体贴标签、被民进党攻击,于是能躲就躲。
第二,她让党内的“我是中国人”认同重新被讨论。
她不再使用模糊概念,也不再绕圈子,而是把身份问题摊开来讲。
第三,她让蓝营的情感重新连上历史脉络。
![]()
当一个政党能大大方方面对自己历史中的牺牲者,也意味着它开始重新整理自己的路线。
可以说,郑丽文的这一步,是在把国民党带回它曾经的历史主轴。
三、蓝营内部的力量正在重组:党主席与党团总召的“互信机制”形成了
郑丽文的另一项动作,也让外界看得很清楚:
国民党正在进行内部重组,而她是核心推动者。
她与傅崐萁达成协议,让党团总召的任期限制被撤除。也就是说,傅崐萁可以长期坐稳蓝营立法院团队的“指挥官”。
为什么这很关键?
因为蓝营长期存在的一个大问题,就是“主席说他的,立法院做他们的”,两边路线经常对不上,最后变成“外有对手、内也对着干”。
而现在情况不一样了:
- 立法院由傅崐萁稳住
- 党中央由郑丽文定基调
- 两者之间建立了明确的分工
这意味着蓝营的“战线”终于拉直了。
![]()
这也是为什么,才短短20天时间,蓝营的气氛就能迅速活络起来。
党要有方向,群众才会回头。
党要有战斗力,支持者才会愿意把希望押在你身上。
尾声:风向真的变了
郑丽文上任前,外界以为她会被党内传统势力牵着走;
上任后才发现,走在最前面的,是她。
她敢讲过去国民党不愿讲的话;
她敢去过去国民党不敢去的场合;
她敢把党的路线、大方向、身份认同扯回主流。
这不是“情绪化”,更不是“搏版面”。
这是国民党过去十几年缺乏的——政治意志。
也正因为这种意志出现了,才会有:
- 一波新的入党潮
- 一群失联党员愿意重新回来
- 蓝营内部结构重新成形
- 统派群体重新与国民党产生连结
所以说,风向真的变了。
而这股风,是从马场町吹来的,也是从历史深处吹来的。
未来会吹多大?
可能就要看国民党能不能继续维持这股久违的坚定。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